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開鳳梨財經(kaiboluocaijing),作者丨蘇琦金璵璠吳嬌穎,編輯丨蘇琦
每一位在大城市離過職、搬過家、分過手的年輕人,都曾在某個深夜靈魂拷問過自己:我是不是該回老家了?
這個問題,在每次回老家舒舒服服過完長假,即將開啟回大城市的打工之路時,又會讓一些年輕人烦乱好一陣。
大城市裝得下你的野心卻裝不下你的眼淚,小城市擦乾你的眼淚卻讓你不上不下。是繼續在大城市摸爬滾打還是回老家安家立業,這個問題就和“生存還是毀滅”一樣歷久彌新,卻讓人難以下定决心。
北上廣的996、內卷等工作壓力和買房、婚嫁等生活壓力疊加在一起,讓不少年輕人無力承受。假期回到家鄉,他們感受到了中低線都市的快速發展,新式茶飲、精釀酒吧、咖啡廳隨處可見,各式演出、電影和展覽也排期滿滿,小城年輕了許多,卻依舊留有獨特的烟火氣,這讓猶豫的年輕人又多了一條回鄉的理由。
“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到底哪種生活是自己想要的?”每個假期後,被這道選擇題難倒的年輕人就會多一些。以下是6比特年輕人的故事。
與其為房打工,不如回去安家——
年輕時沒考慮過買房問題,現在壓力大到無力承受
洲洲,31歲,北京-山東中部縣城
我的家鄉屬於十八線小縣城,經濟落後,我上初中時,家鄉才有了第一家KFC。在那之前,同學們課餘時間聚會,都只能去逛公園。
但這次回家,我發現市區居然開了一家精釀酒館。不僅裝潢跟一線都市相差無幾,價格還便宜,一杯精釀啤酒才賣10元,味道也不錯,畢竟同樣的價格在北京只能買到四分之一杯。
年輕人可以聚會的地點也越來越多,劇本殺店、主題餐廳、網紅景點等應有盡有,最重要的是特別便宜。
家鄉的這些變化,我是沒想到的,在我的印象裏,家鄉與北京的生活一直都存在“時差”,好像北京在各方面都快幾年,流行的事物要在幾年後才到家鄉。但移動互聯網逐漸消除了這種“時差”,大城市流行什麼,老家人在抖音和小紅書上也能第一時間感知到。
以前我總覺得那些留在家鄉結婚生子的朋友們,過於保守,日子雖穩定,但錯過了很多高品質的生活體驗。隨著這種“資訊差”被填平,以前讓我“引以為傲”的大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在失去吸引力。
和老家的朋友聊起通勤、婚嫁上的成本,我才發現“小丑竟是我自己”。比較之下,很難說到底哪種生活才是更好的,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時間再往前倒幾年,我可能完全不會考慮回不回老家的問題。那時候,重心都在工作上,對於買房、買車等基本生存問題通通不在意。可如今,我即將結婚,必須要决定在哪個都市買房和定居,不能再猶豫不定了。
不買房的日子,在哪都是漂泊,這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想法。為了給女朋友一個家,我諮詢了很多前輩和朋友,發現北京買房的壓力實在太大,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步,後面的難題還有更多。
最終,我决定回老家買房,考慮和公司商量線上協同工作、偶爾來北京開會。我的目標是,等到攢夠了錢,在家鄉開一個自己的精釀啤酒吧。
年薪百萬的朋友依舊過得辛苦,我就沒必要再北漂了
陸河,30歲,北京-河北石家莊
不出意外的話,三五年內,我就會離開北京、回老家。我回老家的意願比較强烈,是因為有兩件事對我觸動很大,都和房子有關。
今年5月,我剛在北京有了購房資格,那段時間特別忙,沒空看房,拖到了7月份才買房。可房價漲得太凶,我因為拖了這兩個月多花了50萬。
這還屬於小錢,我一比特朋友最近換房了,結果越換壓力越大。最早是他家裡出錢給買了一套小房子,因為結婚生娃需要換一套三居室,市場價1000多萬,第一套房升值了將近200萬,看似賺了很多錢,但全都要拿來作為三居室的首付。
他已經是努力奮鬥、規劃明確的北漂一族了,家庭年收入100萬出頭,可依舊是在給房子打工,大頭用來還貸款,薪資的漲幅也只能覆蓋房貸的漲幅。再加上養孩子的花費,他的生活沒比我好到哪裡去。試問又有幾個人一年能掙100多萬?這讓我覺得想換大房子是個低概率事件。
反而是回到老家,日子能過得不錯。
我老家在河北石家莊,就算都市發展得一般,但吃的喝的玩的基本都有了。我最近準備結婚,跟幾個同學溝通後發現,老家的同齡人基本都是公務員/醫生/警詧這種體制內的工作,還有一些從事人力資源、婚慶等傳統行業的,月收入普遍一萬多。
可能收入是北京的1/3,但他們比我在北京過得開心多了。每天下午三四點開始商量晚上去哪吃飯、去哪玩,因為晚上加班是非正常現象,所以可以放心地安排自己的事情,週六日也比較有保障,基本都是開車去周邊遊玩。
最重要的是物質上、心理上都沒有太大壓力。房子基本都有,該結婚的結婚,該生孩子的生孩子,但是在北京,即便很優秀,三十多歲也結不了婚的大有人在。
我2015年畢業後來北京是覺得這裡時髦,我應該過來,既然想要的已經得到了,自己又沒有特別好的發展,就沒有必要在這裡漂著了。
現在唯一制約我的,是還不知道回老家能做什麼。有些事需要機緣巧合,我打算未來3-5年看看老家的機會。
在哪都可以賺錢,回去生活更好——
心理壓力大、每天淩晨3點睡,漂泊8年的我想回家了
潘川,30歲,廣州-河南南部縣城
我在廣州有房,但最近一年還是有了“回老家”的想法。
因為我想明白了一點,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扛著壓力在大城市掙錢不是必選項,尤其當我發現掙錢不一定要在大城市,那還不如回老家。
我算是半職業投資人,自學金融課程後,有四到五年的炒股經驗,現時90%的收入都來自股市。炒股在哪裡都可以做,我就算回老家收入也不受影響。
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機會、更加便利的生活條件,過去這些是大城市吸引我的地方,所以我一畢業就成了滬漂一族,目標一度是實現財務自由,後來的目標是實現基本的“超市購物自由”,至少每天能吃得起海底撈。後來發現,大城市和老家的生活成本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從享受生活的角度,老家明顯更有優勢。
我老家在河南南部的小縣城,認識的同齡人大多在當地的醫院或者學校工作,一個月薪水3000元左右,照樣活得挺好。現在老家交通便利、電商發達、快遞高效。很多大城市有的東西,老家也慢慢有了。
不過我的切身感受是,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完全不同。我在上海3年、來廣州5年,說實話,這8年的心理壓力很大。大城市的節奏太快了,身邊的人太拼了,我雖不喜歡這種狀態,但身處其中迫不得已,心裡非常慌,每天做投資研究到淩晨兩三點才睡。
我也注意到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選擇回二線都市發展,比如我大學同學原來在網易,她老公在京東,但兩人因為在北京買不起房,一起回貴州發展了。
等到廣州疫情完全結束,我準備找個離家最近的城市生活,還能經常回家探望60後父母。我還沒成家,說走就走,在廣州買的房子可以租出去,實在不行就賣掉。
在外奮鬥的這些年,我對自己的賺錢能力很滿意,不滿意的是自己活得越來越世俗,對社會沒有做出什麼貢獻,使得自己在一線都市奮鬥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這樣即便是回老家,可能也會選擇悶聲發大財。
生完二胎,擔心在大城市沒法給孩子們最好的生活
小朵,28歲,武漢-湖北中部縣城
我是在生二胎前一個多月回老家縣城住的,生完寶寶並休完國慶假期後,才返回現時居住的都市武漢。
聽我媽說,縣城新開了很多餐廳和商場,生意都很火爆,但因為懷孕,我沒有太多機會出去體驗。作為孕婦,我最大的感受是,當地醫院的醫療水准和環境都比以前好了很多,加上有爸媽在身邊照顧,我生產很順利。
7年前大學畢業後,我和男朋友就去了深圳發展,雖然順利落戶,但我們的收入漲幅遠遠趕不上深圳房價上漲的速度,即便勉强在深圳買房,未來兩個工薪族養家的壓力也會很大。另外,我們的父母都不習慣來大城市生活,深圳離我家有1000多公里,我們不得不經常開十幾個小時的車回老家探親,也比較辛苦。
在結婚並有了第一個寶寶後,我們决定搬到離家比較近的武漢定居。這幾年,武漢的發展速度很快,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是否能够在這裡真正紮根,給兩個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支持等。有了二胎後,我們的壓力更大了,可能要換更大的房子,再過兩年還要考慮買學區房和為孩子上學準備教育資金等。
回老家的話,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我和丈夫都在電商行業,工作不太受地域限制,回老家並不會影響收入,這意味著我們的生活質量會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父母都可以幫忙照顧孩子,這能讓我們放心且輕鬆不少。另外,老家還有很多同學朋友,各方面也都能彼此照應。
前段時間,我們還去看了幾套老家縣城的房子,感覺條件都還不錯。但我比較擔心縣城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與武漢相比還有差距,所以現時還沒有完全想好是否要回老家,可能等兩個孩子再大一些,才能看情况做出選擇。
新潮流和烟火氣,老家都有——
以前堅決不回老家的我,被夜生活和烟火氣打動
樂樂,28歲,北京-江西北部縣城
一年多沒有回家,驚歎於家鄉的發展速度。以前的城郊,現在都蓋起了高樓,學校、醫院都擴建了新區,就連商圈都多了好幾個。因為有了各種新式茶飲、網紅餐廳的入駐,還有隨處可見的咖啡店、小酒館,感覺整個小城都年輕了不少。
讓我比較驚訝的是,縣城的年輕人,似乎並不十分喜歡逛商場、喝奶茶,他們更習慣混在中老年人群裏,在江邊廣場上進行一些傳統的休閒娛樂活動,比如喝茶、吃亱宵。
最打動我的,還是南方小城豐富的夜生活和特有的烟火氣。
每天晚飯後,爸媽都習慣到社區附近的河濱公園散步消食,而我總是在晚上10點以後被他們喊出去吃宵夜,而且場地都不重樣。第一晚,在社區附近的路邊攤喝酒擼串;第二晚,在河濱公園的茶樓喝茶吸田螺;第三晚,在小吃街上吃小龍蝦大閘蟹……
小縣城不大,這些地方幾乎都是步行和騎車可達的,最遠也不過開車20分鐘的距離。有一天晚上,朋友們還驅車半個小時帶我去城郊吃飯、爬山、看日落,這些還只是他們的週末日常。在大城市“卷”久了,感受了幾天這種舒服到不行的慢節奏生活,以前堅決不回老家的我都有點心動了。
雖然近兩年家鄉的房價也在上漲,但跟北上廣比起來,漲幅依然不值一提。據同學介紹,一套100平米的高層社區住宅,前有學校、後有醫院、樓下還有便利商店,幾十萬就能到手,這筆錢在北京可能只能買到一個衛生間。而她的薪水每月也有近一萬,覆蓋各項生活開支之外還能過得很滋潤。
讓我比較困擾的是,老家是一個人情社會,回家意味著不得不應付親戚、同學、朋友等各種人際關係,包括一些無效社交。幾乎每次回去,都會被拉去參加親戚朋友的聚會,免不了面對薪水高不高、有沒有對象、買沒買房等一系列靈魂拷問。如果回老家工作,毋庸置疑會被更頻繁地催婚催生催二胎。而且,我所在的行業在老家沒有什麼工作機會,體制內的工作又不符合我的職業規劃。
綜合考慮,未來我可能會選擇一個離家比較近的二線都市,生活節奏慢一點、有時間多陪陪父母,也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不用時刻面對老家的人情社會。
聞著桂花香喝咖啡,真的不想回大城市“內卷”了
嘉伊,29歲,杭州-江蘇省東南部縣城
這次國慶回老家的第一份驚喜,是老街上新開了一家碩大的喜茶店。就在我驚歎終於可以實現喜茶自由時,沒走兩步又發現了一家瑞幸,而在它對面,赫然立著一家奈雪的茶。
接下來的幾天,這種驚喜一直在持續。比如街上跑的車,不僅有小鵬、蔚來等新能源車,還有貼著水冰月車貼的五菱宏光。一打開大眾點評,網紅換裝日料店、精品手沖咖啡店、沉浸式劇本殺店等新式門店讓我眼花繚亂。娛樂演出也不輸大城市,我注意到芭蕾舞劇、話劇的排期滿滿,前不久甚至開了崔健的專場巡演。有那麼一瞬間,我以為是自己忘記切換大眾點評所在的都市了。
受訪者供圖
我一直知道老家的消費水準並不低,但作為一個小縣城,它能提供如此豐富的消費選擇,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聽朋友說,之前每逢週末他們還常去周邊的上海和蘇州吃吃喝喝、趕趕潮流,現在感覺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更願意“就地消費”了。
就在臨回杭州的前一天,我和另一比特也在大城市打工的朋友相約喝咖啡。那是一家開在當地劇院裏的網紅咖啡館,外面是一大片荷塘。喝完出來散步,陽光照臨、清風拂面,空氣中隱約飄來桂花的香氣,我倆不約而同地感慨道,好久沒有這樣“偷得浮生半日閑”了。要知道在平時,我倆基本都是在辦公室加班到天黑,日日見不到太陽。
受訪者供圖
那一刻,我真的動了回老家的心思,還發了朋友圈開玩笑說要回來養老。之前我一直烦乱留在杭州還是回老家,之所以無法下定决心,一方面是覺得家鄉“接不住我”,我在大城市的生活方式無法順暢地遷移到家,消費理念不同。但自從今年家鄉開通了高鐵後,這種開放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了。
另一方面是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回老家不知道該從事什麼職業。我本身是從事品牌相關的工作,這幾年一直在探索時尚行業的人脈,為創業蓄力。
家鄉的發展,讓我們這些堅持留在一線都市的人,多了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現在我覺得,回老家成立自己的飾品品牌這件事的可行度越來越高。我覺得自己和家鄉,都準備好了。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嘉伊、洲洲、潘川、樂樂、小朵、陸河為化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