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廈門管制大陸以外的船舶,為此,臺灣漁業損失慘重。島內船舶運輸相關的從業者和養殖石斑等魚類的漁民更是因為失去了大陸市場而焦心不已。
根據香港媒體報導,如果是在往年兩岸交流正常、也沒有爆發疫情的情况下,中秋到十一國慶日期間,僅泓海水產一個從事活體石斑運輸的水產公司,一個月內兩岸之間至少有十個航次專門運輸臺灣的石斑魚,然而今年,在這段“黃金期”當中,卻一個航次都沒有。現在,島內主要面向大陸市場的養殖戶都只能削减餵食的規模,儘量減緩石斑成長的速度,防止庫存積壓,落到只能大拍賣的地步。
台南石斑魚滯銷
據香港媒體的消息,台南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島內水產養殖的大戶,僅屏東縣一地、石斑魚一類,養殖場的總面積就逼近5000公頃,佔據了全臺石斑魚養殖產量的一半,從往年數據來看,年產值更是高達100億新臺幣上下。除了養殖業之外,由於該地活魚搬運的需求非常大,所以也吸引了大批船舶運輸行業的從業者在此謀生。
而屏東縣輸出石斑魚的主要市場為大陸和香港地區。在2019年,該地區的漁業總產值在120億新臺幣左右,即使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的2020年,產值也保持在了100億以上,達到了109億新臺幣。然而,今年8月以來,由於廈門出現疫情,當地調整了防疫政策,大量本應經廈門港口輸入內地的石斑魚因為檢疫原因遲遲無法進入大陸市場,滯銷情况嚴重。
台南漁業陷入困境
除了石斑魚外,島內的其他水產比如午仔魚等等,也因為廈門調整了防疫政策而對大陸市場“不得其門而入”。泓海水產有限公司經理羅强飛無奈地表示,島內水產輸入大陸的通路確實不止廈門一處,其他地區比如平潭,也可以分流一部分,但這些地方的流入流出規模都十分有限,除了不像廈門一樣有專門的“小三通”之外,還需要進行核酸檢測,路上耽擱的時間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風險太高,囙此,從業者不敢大舉轉移,只能“零敲碎打”,現在的運量和運次大概只有往年同期的三成左右。同樣地,香港地區也有嚴格的檢疫政策,所以一艘水產運輸船一個月也只能跑一次香港。
“從業者在哀哀叫”
羅强飛表示,在臺灣,養殖產業的總體規模非常可觀,產值巨大,而且牽涉到多個行業,從養殖戶,到生產魚飼料的廠家,再到船舶行業、物流行業,中間牽扯了無數家庭。現在正值大陸消費石斑魚的黃金時期,島內石斑魚卻遲遲賣不出去,讓不少從業者急得哀哀叫。
羅强飛坦言,長期以來,對於臺灣的農漁產品,大陸方面的檢疫政策都比較寬鬆。如今,除了新冠疫情背景下,防疫政策不斷調整之外,受民進黨當局炒作台海局勢影響,兩岸關係緊張,也缺少溝通通路。之前,臺灣的蓮霧和釋迦都因為檢疫不合格被禁運了,不少業內人士也膽戰心驚。
如果說疫情是“天灾”,那麼民進黨當局錯誤的兩岸路線,就是“人禍”。如今,臺灣石斑魚養殖業同時被“天災人禍”夾擊,也難怪寸步難行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原創著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部分消息參攷來源:福建日報、環球網、國際旅遊島商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