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發東吳是為了給弟報仇還是為了奪回荊州?有什麼典故?

湖北 71℃ 0
摘要:繼荊州之失、關羽之死後,“火燒連營”的慘敗,使剛剛起步的蜀漢集團雪上加霜。在民間的一直輿論中,甚至一些文獻資料中,都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在戰畧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最終導致慘敗。關羽臭駡孫權,就已經違背了戰畧基調,劉備應該及時修正吳蜀兩國的關係,重新組織戰略聯盟。劉備的口號是光復漢室,但他的人生目標是雄霸天下!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終極目標,不是復仇,而是奪地!

繼荊州之失、關羽之死後,“火燒連營”的慘敗,使剛剛起步的蜀漢集團雪上加霜。

在民間的一直輿論中,甚至一些文獻資料中,都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在戰畧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最終導致慘敗。持這種觀點的理論依據大致如下:

1.東和孫權、北拒曹操,這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部署。關羽臭駡孫權,就已經違背了戰畧基調,劉備應該及時修正吳蜀兩國的關係,重新組織戰略聯盟。

3.蜀國理應休養生息,高築牆、廣積糧,養兵蓄銳,才能在三分鼎力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戰前,諸葛亮、趙雲,也是以上面類似理由和口吻來勸阻劉備,但是沒有凑效。基於上述論據,這種觀點普遍認為,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完全是“義”字當頭,過於意氣用事了,智者不為也!

在作者看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應當有以下方面的深思熟慮:

在那個年代,崇尚豪俠信義,比如抱打不平殺人後流落在外的關羽,比如出於大義刺殺董卓的曹操,比如為友報仇殺敵獲罪的典韋等,都受到世人的賞識和尊重。囙此,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既能師出有名,又能收穫一個信義卓著的美名,這也是一個變相的收買人心的手段。

所以,沉默隱忍,未免讓文官武將看輕了,甚至指指點點的頗有微詞、搖擺不定的心猿意馬,都絕不誇張。囙此,劉備有必要發動這場戰爭,既可以穩定蜀中的局面,自己的聲望,又可以突出自己的君主地位,加强中央集權。關羽死後,劉備為什麼沒有直接興兵雪恨呢,他當時在考慮怎麼稱帝呢,哪有那個閒工夫;稱帝以後,又考慮怎麼加强威望和領導權,正好以為關羽報仇而師出有名了!

劉備的口號是光復漢室,但他的人生目標是雄霸天下!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終極目標,不是復仇,而是奪地(主要是荊州屬地的南郡等)!只有重新奪取荊州,施展“以益州為一個中心、以荊州、漢中為兩個基本點”的長遠規劃,才能實現劉備的人生願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