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臨終前,醫生在枕頭底下發現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山东 73℃ 0
摘要: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作為一個軍人上陣殺敵,為國盡忠,這是本分,這也是天性,他們值得受到所有人的敬佩,尊重。許世友上將,戎馬一生,征戰沙場,七次參加敢死隊,五次擔任敢死隊隊長。英雄也會老,英雄也會生病,許世友上將的晚年過的並不舒坦。人在臨終前總是會做出一些讓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許世友上將臨終前就在枕頭底放了一把手槍,醫生發現時震驚不已,不理解許世友上將為何要放槍?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作為一個軍人上陣殺敵,為國盡忠,這是本分,這也是天性,他們值得受到所有人的敬佩,尊重。軍人和普通人相比自有他們的過人之處,除了拳腿功夫了得,更多的則是他們頑強的意志力,堅定的决心,不忘初衷,牢記使命。

能從戰爭中活下來,並掙得功勳的人,往往都不會是普通人。許世友上將,戎馬一生,征戰沙場,七次參加敢死隊,五次擔任敢死隊隊長。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貢獻不是我等可以想像的,這份胸襟,這份勇氣亦是我等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人總是會有生老病死,沒有誰可以長生不老,百毒不侵。英雄也會老,英雄也會生病,許世友上將的晚年過的並不舒坦。疾病纏身,病痛的折磨,讓這位叱吒戰場的上將,無可奈何。

人在臨終前總是會做出一些讓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許世友上將臨終前就在枕頭底放了一把手槍,醫生發現時震驚不已,不理解許世友上將為何要放槍?難道是因為軍人對槍有著特殊的感情嗎?

許世友

特殊的青島之行

人老了身體機能都會退化,誰也逃不開生老病死。許世友上將想必是希望能為國家再盡自己的一份力,就算是60歲了,也要把當成自己是個16歲的小夥子,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早日把中國的山河收拾好,變成萬裏錦繡,國泰民安。

現實很殘酷,而戰爭則更殘酷。不少的軍人就因為在戰爭中負傷,不幸離世,而有的則僥倖活了下來,但是也給自己的後半輩子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許世友上將和其他的將領不同,他可以說是愛酒如命,即使是在打仗的時候也要喝酒,一喝就喝了十幾年,且戰場上的環境惡劣,戰爭勝利後又沒有加以保養,許世友上將就這樣生病了。喝酒不能貪杯,小酌怡情,大酌傷身。

在得知許世友上將生病後,好友同事全部都勸他前往北京去進行治療,畢竟北京有著最先進的醫學科技,可以治療他的肝癌,就算不能完全痊癒,那麼也能多活幾年。許世友堅定的拒絕了,不管朋友怎麼勸都是一句話:“不去!”

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許世友上將擔心,如果他去了北京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再也回不來山東了。既然已知自己時日無多,那為何不去完成自己的心願,讓自己少點遺憾呢?

山東無異於是許世友的第二個故鄉,畢竟那裡是他親手解放的,就像自己拯救了一個被拐賣的孩子,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沒有什麼可以比得上的。

1941年2月17日,許世友接到命令,帶領清河軍區獨立團挺進膠東。隨後他就一直呆在山東和山東的頑固分子作鬥爭。直到全國解放後,才離開山東,在山東待了近八年時間。人生能有幾個八年呢?

許世友在山東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早已同這齊魯大地建立了深厚的關係,不管他走到哪,山東對他而言,就是如同故鄉一般的存在。

1982年9月12日,中央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分為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華北和東北地區。許世友上將則擔任華東區顧問委員。按照常例,每一年都要召開一次集會,出意外的話,每一位成員都會參加。

可第四次會議,許世友上將本來是要缺席的,但第四次開會地點,山東青島對他來說太過特殊。這是他魂牽夢繞地想要再去一次的地方。那是他青春歲月潑灑的地方,那有他的夥伴,有他的戰友。

第四次會議暫定時間為1985年8月1日,後來也是如期舉行了,許世友上將並沒有缺席,拖著病體去參加了這次集會,看了看自己從前作戰的地方,心中無限感慨。物是人非,滄海桑田,白駒過隙,數十年不過一瞬間。

以後他就再也沒有機會來到山東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更何况這次患的可是肝癌,病情來勢洶洶。即使是現在都沒有能完全治癒肝癌的方法,更何况是上世紀。早在1985年的春節,身體就已經給許世友上將發出了健康預警,只可惜他沒把這個放在心上。

倔强的老小孩

凡事都有它的兩面性,倔强的人往往自尊心比較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總是會引起各種各樣的不適,就像年輕時能扛起兩三百斤的青石板,可等到了40多歲再去考的時候,卻發現居然會把腰給閃了。

人還是要服老的,量力而行,我好全家好。從山東青島回來後,許世友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家裡人强烈要求他入住醫院進行治療,可這個倔强的老小孩就是不肯答應,每次只要提到這個事情,他就會撅起嘴巴,把頭歪一邊說:“不去!”就像是一個在發脾氣的小孩。

聶鳳智和許世友是多年的老友,一起走過的無數的風雨,在最困難的時候,對方就是彼此的依靠,戰友情和同學情,這是世間最純粹的兩種感情。

聶鳳智在得知許世友患病之後,就多次規勸讓其不要去山東參加集會,抓緊時間入院治療,早治療,早痊癒。奈何這個倔强的好友,不聽他的勸阻,執意去山東,回來之後病情再次加重。

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看著自己對重要的人離自己遠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儘管他心裡明白,許世友不會聽從他的勸說,去醫院治病,但他還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說服他。為此他請來了杜平、唐亮,蕭望東這三比特老領導,輪番做著許世友的工作,許世友,這個倔强的老小孩怎麼會同意呢?

最後許世友的房間成了一間臨時病房,許世友又為什麼會不願意去醫院呢?這也許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在戰場上根本就不存在醫院這一說法,在打仗時負傷是常有的事情,况且戰場上千變萬化,哪裡有時間去醫院?

每次都用傳統方法進行治療的許世友,從此也就認定傳統方法,拒絕去醫院,只能說習慣成為自然了。

其實許世友上將這種不肯去醫院的行為,真的很像小孩子在發燒或生病需要打針的時候,寧願吃苦到心扉的藥,都不願意去挨那一針。許世友上將,也許是因為害怕吧,才不肯去醫院,畢竟去了醫院以後還有很大的可能性,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家人了。

得了癌症的人,最後大多都是活活痛死,或者是被併發症奪去了生命。固執地不肯去醫院的許世友上將,在自己所剩不多的歲月裏,苦肝癌久矣。

由於這個倔强的老小孩不願意去醫院,在上級領導得知情况後,就成立了一個特別的醫療小組,在許世友的家中常住對許世友進行即時監控治療,既然山不肯到我這來,那麼我便到山那去,許世友上將最後還是接受了治療,儘管不是在醫院裏。

和戰爭過了將近半輩子的許世友,受過的傷可能比我們吃過的鹽還要多,但他每次都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傷好之後又再次投入戰鬥,可這次戰鬥沒有把他擊垮,把他擊垮的卻是病魔。

許世友在患病後期,只能靠著自己的意志力,同肝癌帶來的身體上的疼痛做鬥爭,畢竟在患病晚期,鎮痛劑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要麼最後痛死,要麼殺出一條血路。

許世友上將為了維護他作為軍人的最後的尊嚴,即使是處在身體上的疼痛最猛烈的時候,他也依舊一聲不吭,就好像他只是睡著了一般,他痛到受不了的時候也曾說過要打鎮痛劑,可在注射劑都準備好的時候,卻又反悔說不打了,已經不痛了。

許世友上將說的不痛是假的,哪有身患癌症的人會說自己的身體,在某一個時刻是不痛的呢?不讓旁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和無助,這是許世友對自己最後的要求。

生得其所,死的壯烈,馬革裹屍,葬身疆場,也算是死的壯烈,死得其所,至少為國家出了一份力。大學室友卻被病痛困在床上,寸步難行,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般的打擊。

許世友的前半生可謂是戎馬一生,立下無數戰功,就像是我們說的天之驕子,可如今它卻被困於病床。哪怕是想出去散個步,都不能成行,這種落差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怎麼能懂。

患病之後許世友身邊時時刻刻都有護士守著他,有一次許世友提出他要去方便,護士邊守在門口,可過了許久都沒有見許世友出來。護士好奇地跑進去,結果發現許世友在用自己的頭撞牆,想要自殺,幸好這一次被護士發現了。

他這一次的自殺行為,引起了重視,護士和醫生都會特別關注他的情况,生怕許世友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自殺。還有一次,趁著護士去拿藥的空檔,許世友上將居然用毛巾勒住自己的脖子,臉都憋得通紅,所幸的是護士及時回來。

為了斷絕許世友自殺的想法,讓他好好治病,醫生,護士,還有他的家人朋友對他的病房進行了一次大掃蕩。把尖銳的物品全部收走了,同時還加强了對他的看管,在這樣的情况之下,醫生還是從許世友的枕頭底下發現了一把手槍。

手槍從何而來,沒有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覺得這把手槍就是許世友想要求死的證據,覺得英雄末路,許世友上將想要死的體面,不想給國家還有自己的家人增添負擔,死在戰場上,也不願死在病床上。

許世友上將的枕頭底下會出現手槍,我想是人之常情。畢竟在戰爭年代,突發情况多,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在枕頭底下放把槍,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護自己,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不會在一朝一夕改掉自己從前的習慣。

當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每個人都應該倍加珍惜,銘記歷史,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為我們犧牲奉獻的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