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一開始北伐的時候為什麼要走山西,而不是直接走山東?

山西 88℃ 0
摘要:太平軍原計畫取道山東北伐,最終未能如願,被迫繞西路,這一變故對北伐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到了黃河找不到船”這一烏龍,暴露了太平軍在指揮上的嚴重缺陷。由於拿捏不准太平軍的動向,清政府就開始考慮太平軍北進的可能。根據這一宗旨,取道山東,攻天津,威脅燕京。囙此,太平軍未能如預計的走山東進攻,在計畫受挫後又不能調整,表面上是清軍控制了渡河船隻,但主要,還是歸因於北伐軍自身的問題!

太平軍原計畫取道山東北伐,最終未能如願,被迫繞西路,這一變故對北伐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到了黃河找不到船”這一烏龍,暴露了太平軍在指揮上的嚴重缺陷。

清軍早已嚴防太平軍渡黃河清軍很早就開始籌畫防備太平軍渡黃河!

1852年,太平軍在嶽州擴軍,聲勢浩大。由於拿捏不准太平軍的動向,清政府就開始考慮太平軍北進的可能。咸豐很清楚,太平軍擅長機動,要想盡可能限制太平軍對大清心臟地帶的威脅,黃河天險是一道天然屏障。囙此,清軍早早就在各渡口加强防務,同時,將各渡口的船隻全部都移到北岸,防止被太平軍使用。

靈活作戰,獲得渡河機會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取天京,5月,就發兵北伐。

洪楊訓示:師行間道,勿貪攻城,直取燕京。

根據這一宗旨,取道山東,攻天津,威脅燕京。從浦口到毫州,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北伐軍以浦口縱貫皖北,近逼河南。期間,雖然在了六合、清流關遭遇挫折,但北伐軍總體行動迅速,聲勢逼人。

北伐軍到河南境內後,咸豐一方面想想在開封到歸德一線與北伐軍決戰。另一方面,又認為黃河東段防禦較嚴,西段渡口多,防禦不嚴,囙此,調集兵力加强了西段河防。

面對咸豐的佈局,北伐軍巧妙用兵,從側翼繞過陸應轂軍,潜伏於歸德東南城外。

隨後,太平軍在城內撚軍的配合下,猛烈炮轟,“連時破城”,直破歸德。堵截的陸應轂試圖搶先佔領劉家口,但卻被太平軍搶先佔領。無奈回攻歸德時,又被太平軍兩翼包抄,全軍潰散!

歸德之戰,攻城、打援均大獲全勝,堪稱北伐軍出征以來最佳戰績。

至此,太平軍獲得了在劉家口從容渡過黃河的時機。(當時黃河尚未改道)。

渡河不順,被迫西進6月14日中午攻歸德,當天晚上林鳳祥、李開芳就疾馳劉家口,尋船渡河。

可是,如前所說,大清早已把各渡口的船隻都封停泊到了北渡口。囙此,太平軍難以尋到船隻渡河。16日,吉文元、朱錫琨也到達劉家口,準備渡河。但多方搜尋,只在上游找到了兩艘船隻,卻被請軍炮火擊沉。

同時,林鳳祥又誤判了對岸清軍實力。當時,對岸清軍,只千餘團練,清軍虛張聲勢,林鳳祥誤以為對岸防務强大,不易强渡。無奈之下,17日,太平軍沿河西上。

可是,由於各個渡口均已封泊,囙此,北伐軍一路西上,都找不到船隻渡河。

太平軍幾乎橫穿河南,攻到鞏縣,才找到了一處較骨牌口的地方,此處既非官渡之口,也非私渡之津,請軍在此無防。太平軍在此找到煤船運兵,才渡過黃河。被迫改道,後果嚴重太平軍不能取道山東渡河,對後來的局勢影響很壞。

當時,直隸附近防務空虛(僧格林沁等部尚未調入),北伐軍如能迅速逼近,威脅極大。同時,如果從山東渡河,太平軍應在7、8月間就可能逼近直隸,可以趕上秋收,物資糧秣將從容許多。

可是,北伐軍無法取道山東,橫穿河南,又在懷慶僵持50餘日,再入山西,複入河南入直隸。耽擱時日,到達直隸時,清軍防禦已嚴,難以直接進攻。而採取B方案,堅守待援時,又迅速進入寒冬,南方來的北伐軍不耐其寒,戰鬥力下降,形勢急轉直下。

沒船不是理由,思慮不周才是大問題。清軍自1852年開始,就已經在黃河各渡口準備採取行動,防止太平軍渡河了。準備時間已近一年,準備範圍涉及黃河各渡口;而既然附近的歸德的撚軍能配合攻城,太平軍完全有能力提前獲得資訊,或重金請撚軍暗中準備船隻。

情報蒐集原是太平軍所長。太平軍早年在廣西轉悠時,就對湖南情况掌握極多。

同時,通過控制船隻來防備對方渡河,是常見的套路。不管是李自成軍,還是後來的紅軍,都遇到過這種套路。太平軍即使沒有情報,也應該要準備敵人這種可能的招數。

看來,太平軍北伐,在各方面都十分倉促,考慮不周!才會被敵人簡單的“套路”所制。

這,才是失敗的關鍵!

出現“意外”,本應是調整的機遇。既然洪楊的訓示是“間道疾進,勿貪攻城”,千里躍進,無後方作戰,遇到計畫外的事情幾乎是必然的,應該對各種情况都有充分的準備。

我軍在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就考慮了三種情况:打出去了站住脚,打出去了站不住脚,打都打不出去。面對三種情况,分別做了準備。可是,楊秀清卻只是在做了粗略的“間道疾進”訓示後,只是要求林鳳祥“格外放膽機變”。

當太平軍在劉家口不能渡河,無法按原計畫行軍時,北伐軍牽制清軍的任務已經達到(天京附近清軍兵力不再新增;西征戰場清軍薄弱,只能依賴湘軍),是到了調整的時候了。

當時,西征軍已經攻克廬州,以皖北糧倉,可以支援林鳳祥在河南發展(北伐軍在河南擴軍極多)。此時,北伐軍在河南活動顯然比渡河有利得多。可是,林鳳祥依然只考慮渡過黃河的任務,穿梭河南尋找渡口,“過去黃河成功,方可回禀各王殿下,無煩遠慮也”。

事實上,當時開封城物資豐富,防禦空虛。連陸應轂都稱:“萬一北伐軍决口,我們都成魚鱉了。”他認為開封很難守住,建議朝廷既加强河防,也在直隸京師附近加强防務。

可是,北伐軍依然執意渡河,沒有盡力攻開封,擴充自己實力,打擊清政府統治。

囙此,太平軍未能如預計的走山東進攻,在計畫受挫後又不能調整,表面上是清軍控制了渡河船隻(這根本不算什麼高招),但主要,還是歸因於北伐軍自身的問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