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畝新疆草場遭受蝗灾威脅,20萬只粉紅椋鳥:OK,got it

新疆 93℃ 0
摘要:今年8月份中旬開始,新疆伊寧的“築巢引鳥”工程開始初見成效,已經建成了13個鳥類保護區,這些保護區的巢穴可以吸引一種叫作粉紅椋鳥的益鳥前來繁殖。粉紅椋鳥是生物防控蝗蟲的主力軍,收到了人類這麼大的誠意,20萬只粉紅椋鳥火速馳援伊寧,真應了那句酷酷的電影臺詞:OK,got it(好的,我來搞定!

前言:蝗灾是我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據《中國救荒史》記載,明末崇禎年間,蝗灾南起廣東北至陝西波及697個縣,對整個明朝穩定造成了極大地破壞。

提起蝗灾,大家可能對2020年東非蝗灾還有印象,起源於東非的沙漠蝗蟲一路浩浩蕩蕩,到達印度地區已經發展到4000億只的規模,在印度受灾最嚴重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聚集0.8億只蝗蟲,每天啃食約3.5萬人的口糧,一時間這場幾十年難得一見的超級蝗灾如何治理成了全球性的難題。好在得益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地勢,這批蝗蟲才沒能入侵我國,在印度多方合力噴灑農藥下,總算終結了這場災難。

你可能會問,現在科技那麼發達,小小蝗蟲還能興風作浪?事實上,蝗灾每年都會發生,防止蝗蟲害工作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放鬆過,只不過由於防治有方,蝗蟲才沒有大規模成灾,但是蝗蟲根本沒法去根,小範圍的蝗灾依然頻發,而這些受灾地區就有新疆。

今年8月份中旬開始,新疆伊寧的“築巢引鳥”工程開始初見成效,已經建成了13個鳥類保護區,這些保護區的巢穴可以吸引一種叫作粉紅椋鳥的益鳥前來繁殖。

粉紅椋鳥是生物防控蝗蟲的主力軍,收到了人類這麼大的誠意,20萬只粉紅椋鳥火速馳援伊寧,真應了那句酷酷的電影臺詞:OK,got it(好的,我來搞定!)

粉紅椋鳥是何方神聖?

不少人聽到“粉紅椋鳥”的時候,就猜到了這種鳥是粉紅色的,不過不是通體粉紅色,而是背部、腹部局部呈現粉紅色,其他羽色為棕黑色。

粉紅椋鳥形似八哥,體長19-22釐米,是一種遷徙性的中等體型候鳥,主要棲息在乾旱平原、荒漠或者半荒漠地區,也有部分生活在高原山地等開闊地區,冬季主要棲息在歐洲東部和亞洲中部,等到夏秋交替時候,遷徙到新疆的西部繁衍生息。

因為粉紅椋鳥生活的區域少樹木,所以大多喜歡將巢穴修建在石崖岩縫中,像那種比較大的亂石堆,就是粉紅椋鳥大軍理想的築巢地點。伊寧人根據粉紅椋鳥的築巢習性,一般會在廣闊的草原上人工堆砌石碓,或者乾脆建一座全是空格的磚牆,遠道而來的鳥兒見到這些明顯的人工鳥巢,就會前來築巢育雛。

粉紅椋鳥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歡蝗蟲,會集群活躍於開闊地帶,追逐被驚起的蝗蟲,一隻成年粉紅椋鳥一天可以吃下120-180只蝗蟲,這些蝗蟲的總重量甚至會超過鳥本身的重量,雛鳥在成長過程中,食量會慢慢變得比成鳥的食量還要大,這也是粉紅椋鳥只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落脚築巢的原因。

而伊寧40萬畝的廣闊草場一直是蝗蟲滋養的“溫床”,較為乾旱少雨的氣候是蝗蟲最喜歡的繁殖地,按照一隻粉紅椋鳥一天食用120只蝗蟲來計算,20萬只粉紅椋鳥一天就有吃下2400萬只蝗蟲,填飽肚子的同時,也解决的伊寧來自蝗蟲的威脅。

鴨子大軍前來覲見

粉紅椋鳥畢竟只是生物防治的一個典型案例,不過也不是所有地區都會有這種益鳥幫忙的,常規噴灑殺蟲劑的方法既費時費力又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所以萬不得已不會使用殺蟲劑。

2000年5月的時候,新疆北部發生了嚴重的蝗灾,為了解决蝗蟲灾害,特意從浙江省的長興縣林城鎮分批購買了10萬只鴨,空運到灾情比較嚴重的地區。當然這批坐過飛機的鴨子也沒有辜負眾望,每天被放出去兩次捕食蝗蟲,一天一隻鴨子可以吃100-200只左右的蝗蟲,足足有半斤多,到了8月份,100多萬畝的草場就被這批鴨子收拾的板板正正。

蝗蟲把鴨子養得肥肥胖胖的,關鍵還是無公害的蟲飼料,上市後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還給當地帶來了額外的收入,用鴨子來防止蝗蟲至今還存在。

不是說成灾後的蝗蟲有毒嗎?

看到農貿市場還有專門賣養殖蝗蟲的,不少人剛想說把氾濫的蝗蟲端上桌吃到絕種,就會有人提醒成了灾的蝗蟲是有毒的不可食用的,那為什麼這些雞鴨鳥類吃了就沒事呢?這就涉及到蝗蟲的聚群後的變化。

新疆地區的蝗蟲主要是亞洲飛蝗,成蟲繁殖能力非常强,羽化後的成蟲只需要一周的時間就可以進行交配,雌蟲只需要4-7天就可以產卵,一隻雌蟲一生可以產300-400粒卵,這些卵會潜伏起來,在土中越冬,在新疆地區的4、5月份,成群結隊的小蝗蟲就會破土而出。

此時的蝗蟲是沒有毒的,直到6月份羽化時,這些蝗蟲依然是沒有毒的,此時的蝗蟲大多為綠色,躲在草叢中發育為主,等到周圍的蝗蟲都羽化了,數量逐漸多起來的時候,這些蹲草叢發育的蝗蟲們就開始發生變化了,生物學上稱之為“動物聚集”。

動物聚集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不再“唯唯諾諾”,個體從顏色、行為上開始傾向於暴露自己,向外界開始釋放“警告信號”。蝗蟲們通過信息素的交流也會發生改變,顏色不再是翠綠而是開始黑化,它們的體內也開始合成兩種有毒物質:苯乙腈和氫氰酸。

苯乙腈作為嗅覺訊號,用來警告天敵不要吃它,易揮發,味道非常難聞,讓天敵聞之作嘔,望蝗生怯。氫氰酸不揮發且有劇毒,二戰時期德軍常使用氫氰酸作為毒氣室的殺人毒氣,當然蝗蟲體內的氫氰酸非常微量,但也足以讓天敵吃後腹痛竄稀食物中毒。

生物防治就是在蝗蟲還未“黑化”之前下手,真要是成群地飛舞了,只能用殺蟲劑來對付了,所以蝗蟲群的即時監控非常重要,這就需要無數觀測員長年累月的觀測。

世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