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青海建設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記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發平

青海 77℃ 0
摘要:”記者見到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孫發平時,他向記者介紹道。走進他的辦公室,幾盆青翠欲滴的綠植映入眼簾,他脚踩一雙老式布鞋,神色從容。
“我們上午剛剛討論了關於推進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的智庫報告,這是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對青海來說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力爭提出一些好的見解,為省委省政府的決策提供服務。”記者見到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孫發平時,他向記者介紹道。

走進他的辦公室,幾盆青翠欲滴的綠植映入眼簾,他脚踩一雙老式布鞋,神色從容。

  筆耕不輟

發揮智庫的關鍵作用

作為青海區域經濟學領域的領軍人,孫發平一直堅持閱讀,不斷學習,增强“筆力”,以“字字句句拿茶泡”來打磨文字。他先後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主持完成智庫報告60多篇、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和省社科規劃項目11項。近40年的時間裏,他的調研足迹踏遍了我省所有的市州縣區,推出的一大批高品質智庫成果,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和新青海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學理支撐。

多年來,孫發平積極研究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理論和省委確定的具有全域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發表了許多具有解讀意義的理論文章。去年2月至4月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孫發平主動擔當作為,及時倡議創辦了社科院《疫情智庫信息》平臺,撰寫上報了一批研究成果,為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積極建言獻策。同時,作為省委宣講團的特聘教授,他每年都參加宣講,累計宣講次數超過200場,宣講現場互動性强,注重對話式的教學,這也是他從此前的教學經歷中提煉的經驗。

  “社會科學研究的覈心是‘人’,脫離了人民,社會科學就不會有活力。社科工作者只有紮根基層,深入一線,多接地氣,多到實地調查研究,瞭解百姓生活狀況,著眼羣衆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才能把學問寫進羣衆心坎裏,真正發揮好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

  研習不止

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

學術理論裏凝聚了學術研究所獨具的一種細膩的美感,它無比精准,像匠人精心打造留下的精美工藝,厚重而不張揚。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畧地位。2008年,孫發平接到了“研究三江源生態方面的價值量”這一任務,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難題,也令他壓力倍增。為此,社科院專門成立了課題組,並吸納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建議,經過將近一年的調研,應用當時最先進的測算方法和科技手段蒐集數據,最後測算得出了“三江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總量達到了11.5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重要結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這期間,孫發平敏銳地察覺到探究三江源的補償機制刻不容緩,他帶領團隊走訪了黃河下游的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幾省,立足流域補償,以問題為導向,最終出版了《中國三江源區生態價值與補償機制研究》一書,此書被評為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此後,他也在2018年參與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中期評估並形成報告。這些成果不同程度地填補了省內研究的空白,達到了國內研究的先進水準,具有較强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應用價值,意義非凡。談及此處,孫發平眼神堅定地說道“摸清青海生態資源的家底,能更加明晰發展生態經濟的具體路徑,因為三江源不僅僅是青海的,更是中國的。”

毋庸置疑,理論上的每一次創新,都會帶來實踐的飛躍和昇華。每一次調研走訪,從最初問卷題目的精心設計到最後形成嚴謹的智庫報告,他用實際行動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出實招。

  步履不停

助力千年古道展新顏

在孫發平辦公室門口,“青海絲路研究中心”的牌匾引人注目。孫發平介紹,絲路研究中心成立於2014年,孫發平作為首席專家帶領團隊描畫著建設新絲路青海道的未來,提出了建設青海的青藏國際陸港以及打造2000公里的“中尼商貿走廊”等具有前瞻性的意見。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間,孫發平與課題組一行四人先期赴尼泊爾開展實地調查,與當地著名專家學者、在尼青海企業家代表、商貿文化等民間機构負責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隨後,為進一步考察絲綢之路南亞廊道唐蕃古道段和蕃尼道的路况,以及西藏、青海與尼泊爾的通道建設和經貿合作現狀,孫發平在返程時毅然選擇走陸路。“加德滿都離西藏吉隆口岸近100公里,這一道路路况比較差,我們當時淩晨4時就出發了,天微亮時,我們駛入了喜馬拉雅山區,道路顛簸,車速也比較慢,行駛在崖壁間真是讓人心驚膽戰。”孫發平回憶著,沿路的燈火寥落,層巒疊嶂,新興的產業園區初步規劃給當時的孫發平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從政府到企業,各個相關部門和專家都非常重視‘一帶一路’建設,都在從不同領域思考和探索青海走出去的路徑。”

此後,經過反復的討論,孫發平帶領團隊以培育做大與尼泊爾的經貿合作為重要突破口,以積極推進與尼泊爾的人文交流為重要根基這兩部分,撰寫了兩篇題為“青海如何在‘一帶一路’中追趕後發的思考與建議”的智庫報告,此報告得到了省政府、省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的肯定性批示。沿著前人走過的足迹,孫發平將繼續前行,竭力尋找和打造一條嶄新的、對外開放的、面向未來的新絲綢之路青海道。

“我很幸運見證了青海的發展,更受益於青海的發展,青海這塊土地值得我們社科工作者去認真描繪……”孫發平的言語中滿是對青海這片土地深沉的熱愛。從1986年來到青海,他堅定不移地走在自己認准的道路上,苦樂自得。日後,他將繼續立足省情實際,圍繞“一優兩高”戰畧、“雙碳”目標、“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張慧慧)

标签: 時政 研究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