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宿州——尋找戰場

安徽 58℃ 0
摘要:我的家鄉在宿州。宿州,位於安徽北大門,與蘇、魯、豫三省交界,北距江蘇徐州僅八十餘公里。隋唐時期因開鑿大運河汴河段,與原先的南北二京官道交匯在此,囙此設立宿州,宋朝政治家、文學家蘇東坡稱宿州為:此去淮南第一州。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這裡屢屢成為兵家的主戰場,秦末農民起義發生在此,隨後的楚漢之爭在此結束。在宋、金對峙的歲月裏,宿州也是主戰場之一。

我的家鄉在宿州。

宿州,位於安徽北大門,與蘇、魯、豫三省交界,北距江蘇徐州僅八十餘公里。

隋唐時期因開鑿大運河汴河段,與原先的南北二京官道交匯在此,囙此設立宿州,宋朝政治家、文學家蘇東坡稱宿州為:此去淮南第一州。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這裡屢屢成為兵家的主戰場,秦末農民起義發生在此,隨後的楚漢之爭在此結束。

西元前209年即秦二世元年,約900餘人的屯戍人員行至宿州南十餘公里處的大澤鄉,遇連陰大雨,受阻誤期,在有勇有謀的陳勝、吳廣的精心策劃下,發動戍卒揭竿而起,後殺將尉,西北攻至黃河流域,失敗後,劉邦、項羽在推翻了秦王朝後又厮打起來,屢屢在這附近擺下戰場,宿州北四十餘公里處有劉邦避難的皇藏峪,西元前202年,楚漢在宿州東南、靈璧南側的垓下展開最後決戰,一天不到,項羽十萬之眾被殲滅,其中八萬楚軍被斬首,項羽戰敗後突圍至和縣,最後拔劍自刎。

在宋、金對峙的歲月裏,宿州也是主戰場之一。

1138年,南宋與金兵以淮河為界議和,從而把宿州推到了抗金的前沿。隨後大戰頻仍,1162年至1163年,宋、金再次在宿州城區、符離集等地用兵,最後一戰鏖戰數日,宋軍死傷數萬人,主將“納印待罪”,從此,南宋再無力與金兵大戰,再也不提北伐、恢復中原。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中,南北兩軍在宿州的靈璧縣進行了最後決戰。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名義展開了奪權之戰,經過“滹沱河之戰”、“鄭村壩之戰”、“夾河之戰”等大戰後,朱棣率北軍將戰線推至距南京一箭之遙的靈璧、宿州一線。1402年春夏之交,朱棣在靈璧陰差陽錯地擊敗了南軍,活捉一百餘戰將、朝廷官員,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從此南軍再無力進行有效抵抗。

在宿州一帶,新四軍四師用多樣戰法沉重打擊了日寇及偽軍。

僅1945年春天的“宿南戰役”消滅日偽軍1400餘人,拔除碉堡據點三十餘處,使宿州南、西一帶八個縣連成一片。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宿州一帶發生了最後一戰,關於這一戰,中國共產黨方面叫“淮海戰役”,國民黨方叫“徐蚌會戰”,實際上是以宿州為中心展開的,前後三個階段都與宿州有關係。第一階段時,中野於1948年11月15日解放宿州(當時叫宿縣),直接影響到大戰的走向;第二階段在宿州西南三十餘公里的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這個兵團是想打通宿縣與徐州集團匯合的;第三階段,國民黨徐州集團因宿州被解放、走鐵路南下無望的情况下,欲西走繞過“華野”、“中野”的重重阻攔,結果在河南永城與宿州市蕭縣交匯處地區被全殲,由徐州出逃的三個兵團被消滅,在蕭縣張老莊活捉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從此,在華東、江北地區國民黨再無力抵抗,歷時兩個多月的炮火終於熄滅,一百多萬直接作戰的阿兵哥死傷不計其數,僅革命军一方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9381比特。

七十多年了,這裡再無戰事,這裡的百姓漸漸富裕起來,這裡的都市漸漸漂亮起來,多好。

但願永無戰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