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尹君濤:在蒲將軍研討會上的發言

甘肃 94℃ 0
摘要:吾雖外姓尹家,十分敬仰民族英雄、中華聖賢,屢受邀參與蒲將軍及苻堅大帝探址索源、征地複祭、豎樁綠化,文字考證等工作。深感古蒲族總人口不算多,但古今英才比例頗高,屬名門望族,而雄立於千姓之林。尤現代蒲裔賢昆對族譜修撰、支系調研、族淵衍生、族英考證之浩繁工作,成果碩豐,遠勝他族,可喜可賀。引起些許質疑爭辯,純屬正常。秉承“認祖聯宗、敦親睦族”的宗旨,“求大同,存小异”,讓祖史聖跡,昭彰於世。

在秦末蒲將軍研討會上的發言

(秦漢蒲將軍文化研究會尹君濤)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

大家好!忝參如此高端論壇,倍感惶恐汗顏。吾雖外姓尹家,十分敬仰民族英雄、中華聖賢,屢受邀參與蒲將軍及苻堅大帝探址索源、征地複祭、豎樁綠化,文字考證等工作。深感古蒲族總人口不算多,但古今英才比例頗高,屬名門望族,而雄立於千姓之林。尤現代蒲裔賢昆對族譜修撰、支系調研、族淵衍生、族英考證之浩繁工作,成果碩豐,遠勝他族,可喜可賀。引起些許質疑爭辯,純屬正常。秉承“認祖聯宗、敦親睦族”的宗旨,“求大同,存小异”,讓祖史聖跡,昭彰於世。

尹君濤先生(左)在蒲將軍專題研討會上

下麵述說幾點淺見,祁引玉之效。

一、蒲氏族淵

泛查典籍及網絡,說法版本不一。但經多源比較,蒲姓應歸入上古八大姓之虞舜說為妥,所謂萬蒲歸舜。舜生於姚丘(姚重華),居媯水旁(古指山西永濟)。舜經考察欲將帝位禪讓於其師衣子,被辭拒後封蒲阪一帶,繁衍生息,遷徙各地,枝繁葉茂。

二、關於蒲將軍衣冠塚

蒲將軍(前238—前206年),氐族,誕生於古略陽郡邽縣(即今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鎮龍子灣村),長於中灘蒲甸村,亡後葬於石佛鎮黃、田村間龍子溝,始稱“將軍墳”(衣冠塚),此處是蒲家山莊,與蒲甸村隔渭水支流葫蘆河相望,僅六華里之遙,此處為羲皇畫卦的三陽川北長山之腰,乃聚脈蘊氣之風水寶地。

我就是“將軍墳”所在黃家村一稀翁。下麵將老朽以前的一些經歷給大家做一彙報。記得在1958年以前,每逢清明節,蒲甸村及石佛鎮,峪口朱家莊、團半村;渭南鎮蒲山、蒲池;雲山鎮蒲灣、蒲山村;清水蒲灘及天水市蒲姓族裔,集合後到將軍墳前,以鮮花香燭、茶酒果肴、掃墓培土、祭詞祀典。我與田秉義,田衛中,黃有慶等孩提們歡欣雀躍,跟去觀瞻。墳堆如小山丘,各種花草密佈,柏樹蒼鬱,高聳的木牌上刻著“秦蒲大將軍諱虎君之墓”(作者注:1920年海原大地震,原石碑跌毀,暫以木牌代)。

編者按: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即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裡氏8.5級特大地震,亦稱“海固大地震”。

祭後分食獻飯供果,散發糖塊,平日由山莊佃戶或蒲、黃通婚者耕種且維護,栽樹修路,防洪驅鼠。解放後曾發現明清時地買賣過戶及分家析產時的契約、文書上地塊名稱,黃、田二村土地劃片調整時的檔案記錄中涉及“將軍墳地”字樣。黃莊村“社祭”或“祭山”、“祭河”時,常把“將軍爺”與本村“報恩寺”中“泰山爺”、“護神爺”,同簽神位共祭之。“蒲將軍墳”在“村志家譜”中亦有出現。傳承至少數百年之久,更在半川百姓中留下靈應口碑,頌傳不息。

三、關於秦未蒲將軍

根據查閱歷代史籍文獻等資料,現將蒲將軍(蒲虎)與蒲武(陳武或柴武)之十幾處不同之處清單比較如下:

四、關於前秦國的資料補充

史載:東晉王朝(317-420年),計十一主,共104年,局促一偶,立都建康(南京),而五胡十九國歷經(304年-439年),共延續136年。與東晉基本並存。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均是炎黃後商(史載甘肅五族皆有分佈,隴南、秦州之氐族尤為集中)。司馬政權激起民變,紛起抗暴(十九國中漢人頭領的僅五國)。內中四國為天水人作首領所建,清單如下:

五胡民族漸被融入雜居而同化。前秦中期,令氐人遷往全國各地,滲透擴轄,而將外族遷入關中,便於管控。而蒲虎系前秦開國者蒲洪、苻健、苻堅的支系遠房世祖,雖前後相隔五百餘年,均是中華蒲氏家族之傑英。

本文資料來源:《中華上下五千年》兩晉篇,《中國人史綱》p379-384頁,p395-410頁《中國曆代紀元錶》、《中國通史》(二)p308頁,p311頁。《中國皇帝全傳》p110頁,p143頁,p172頁,p182頁,《甘肅通志》、《天水通史》(二)《麥積區志》《天水名人錄》等。

尹君濤先生本次攜帶以下典籍供參會人員核查

綜上述,陳武與蒲虎卒年相差43年,一是長壽享天年(七十八歲左右),一是英年夭歿(虛33歲),其死因一說是陣亡,一說被胡人所害。至於各地“老舊族譜”中所述“漢興初,項逼劉,(陳)武挺戈救援,封為節度將軍(作者注:節度將軍始於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晋以來的持節都督。北周及隋改稱總管,唐代稱都督,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並多省罷,唯軍事活動頻繁的地區尚存,以統州、縣、鎮戍。漢初根本沒有這個職務),賜武英殿侯(作者注:武英殿,是一組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宮殿建築,位於北京故宮外朝熙和門以西,現為故宮博物院的典籍館和書畫館的所在地,漢初分封諸侯中根本不可能有“武英殿候”此稱謂。)以及“避呂後專權,至江西豐城市七裡街馬頭寨”;以及推測甘肅天水“蒲虎即蒲漢忠長子蒲猛”的說法,更是牽強附會的無據猜測,不但從《史記》等史籍文獻中多查無載,且與《史記》、《漢書》等典籍之載陳(柴)武傳略有違。

若要深入研究,期待這些年來持有相關老舊族譜的資深研究人員將“一武三姓”演變由來,再作補證詳述。不能僅憑棘蒲侯中一“蒲”字將“三武合一”,實為孤證,難以服人。愚見芻議,欠妥之處,臻祈方家指正。

尹君濤先生本次攜帶以下典籍供參會人員核查

尹君濤

2021年9月24日

下期請繼續關注

《秦末蒲將軍專題研討會會議信息》

[第五期]

欲知更多,請您關注天下蒲氏一家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