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為什麼能取得湘潭大捷?

湖南 80℃ 0
摘要:湘潭之戰,是湘軍崛起之戰。湖南危急西征以來,太平軍在安徽、江西、湖北所向披靡。保護湖南的千斤重擔,落在了初生的湘軍身上!而太平軍,大約有3萬多人。稚嫩、幼小的湘軍,能扛得住嗎?太平軍抵達靖港,直逼長沙。湘軍內部開起了會。如此,4000不怕死的湘軍,將20000太平軍壓制在湘潭城中。水師,是當時湘軍最大的優勢。湘江在湘潭,有一個大大的彎。此後,湘軍收復湖南全境,出省作戰,成為太平軍最強悍的對手。

湘潭之戰,是湘軍崛起之戰。

湖南危急西征以來,太平軍在安徽、江西、湖北所向披靡。

趁勝之勢下,楊秀清下令:攻湖南!

當時,大清南方各省已經一片混亂,自顧不暇,沒有人能來增援湖南!

而湖南境內,綠營這樣的正規軍,已經不斷用實踐證明:我不行。

保護湖南的千斤重擔,落在了初生的湘軍身上!

稚嫩的湘軍初生的湘軍,還有些幼小、稚嫩。

首先,人不够!他們只有陸師15營(每營500勇,128長夫),水師10營(共戰船240只,坐船230只)。

而太平軍,大約有3萬多人。後來,光是湘潭戰場,就投入了近2萬人!

其次,戰鬥經驗匱乏。湘軍的領導,主要是些書生;湘軍的阿兵哥,主要是些農民,都沒什麼戰鬥經驗。

南昌之戰時,湘軍羅澤南曾去練了一把。結果···被太平軍打糧部隊虐了一把!

稚嫩、幼小的湘軍,能扛得住嗎?

湘潭!一開始,湘軍還真扛不住。他們在岳陽等地扛不住太平軍,退回長沙。

太平軍抵達靖港,直逼長沙。

太平軍當年在長沙吃過一次虧,知道長沙不好打,遂採取了一個南北夾擊的策略。

石祥禎率部分軍隊仍駐靖港,林紹璋率主力2萬多人從寧鄉——湘潭迂回,斷長沙後路,然後,再圍殲湘軍於長沙!

如何應對太平軍的包抄夾擊之策?湘軍內部開起了會。

多數將領認為:敵眾我寡,應該據城而守,保護長沙。

曾國藩拒絕了,他决定主動出擊,先擊破湘潭方向的太平軍,粉碎太平軍合擊之策!

曾國藩選定湘潭進行決戰的理由很充分。

首先,據城而守,等死而已!

當年,太平軍圍攻長沙81日,長沙堅持住了,那是因為週邊有大量清軍,太平軍不敢長期頓兵堅城。

如今,除了湖南人自己,哪裡還有什麼友軍可以依賴呢?

困守孤城,等死而已!

其次···說句沒出息的話,湘潭之戰打不打得過,曾國藩心裡也沒底。

如果湘潭之戰敗了,還可以退到衡陽,不至於讓人包了餃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湘潭,成了決戰之地!

英勇的塔齊布:4000人壓著20000人打!率先作戰的,是塔齊布。

跟那些還在學習階段的書生將領不同,塔齊布,是軍人出身,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的隊伍,是早期湘軍最精銳的一支。

就在太平軍攻克湘潭的第二天,塔齊布到了。

塔齊布原本只帶了1300多人,加上江忠淑剛剛帶來會合的2600人,滿打滿算也不到4000人。

而對面的太平軍,有20000多人!

而且,太平軍已經攻佔湘潭,正在趕修木城,收集民船,編組水營,準備立穩脚跟。

湘軍,是不是要等主力來會合了再打?

塔齊布說:不等了!太平軍“每用守為戰,反客為主之法”,如果不抓緊時間進攻,以後更難打!

立刻進攻!

太平軍既然已經先據戰地,自然要利用防守的優勢:據守陣地,發炮轟擊!

當時的火炮,雖然威力、准度一般,但畢竟是炮!照樣可以一炸死一片!按照過往的經驗,大炮一響,對手一般不敢上去送死。

可是,太平軍想不到:湘軍,和他們以前的對手可不一樣。

湘軍,所募者都是“誠樸”的農民,他們身邊的戰友多是同宗、同鄉,所以,雖然他們打仗經驗還不够,但紀律性極强!

塔齊布的軍隊“聞炮即伏,炮止即進,數伏數起”,冒著炮火沖了上去!

太平軍每見過這麼不要命的,一時有點慌。

初戰,太平軍木城被毀,失利!

當然,太平軍也不是那麼容易洩氣的,他們再接再厲,又築了木城4座,並派老將士出擊。

塔齊布笑了:還築木城?不知道老子是火器營出身嗎?

湘軍奮勇擊退太平軍,把4座木城、1座哨塔統統燒了!

如此,4000不怕死的湘軍,將20000太平軍壓制在湘潭城中。

崩潰的林紹璋僵持不下之際,湘軍的水師到了。

水師,是當時湘軍最大的優勢。

當初,太平軍從湘北打到武昌,再一路殺到金陵,所向披靡,所依仗的,正是水師。

曾國藩深知此點,所以,在搭建湘軍時,重點打造了水師。

太平軍水師雖多,但全靠民船。這些民船也不做分類,運人、運兵、交戰,全部都是民船!

而湘軍的水師,就正規多了。他們的水師按功能分為快蟹船、長龍船、舢板船,各司其職、協同作戰。而且,湘軍的船隻都安防了600斤至1000斤的火炮,威力碾壓對手。

結果毫無懸念,一番交戰之下,3天之內,太平軍大小船隻數百只被毀,傷亡過千人!

當然,太平軍畢竟人多,又據城而守,守還是守得住的。

不過,連番失利之下,太平軍內部出現了崩潰的迹象。

原本,太平軍內部的老兵和新兵關係就很緊張。

連番失利後,老兵指責新兵沒用,新兵嘲諷老兵“通敵”,話不投機,械鬥了起來!

林紹璋能力有限,控制不住局勢,也漸沒了信心。

林紹璋的昏招:太平軍覆沒林紹璋覺得再這麼耗下去沒什麼好處,决心找個地方喘口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於是,林紹璋决定:一部分軍隊繼續守城,主力攜帶物資,向湘江上游機動。

4月29日,太平軍擊退湘軍一輪進攻後,趁風勢有利,立刻開始轉移!

一般情况下,太平軍順風而逃,走了也就走了。可是:湘潭不一樣!

湘江在湘潭,有一個大大的彎。大彎一拐,就不順風咯!

很快,太平軍慢了下來,在下攝司,被湘軍水師追上了。

毫無懸念,太平軍船隻悉數被毀,將士們只有上岸,走陸路回湘潭。

守城的太平軍見狀,駕梯子下來,準備接應。

怎料:湘軍早有準備!

湘軍伏兵殺出,趁著混亂,奪了梯子,攀梯而上,攻入湘潭!

湘潭之戰,結束了!

後記此戰同時,曾國藩發起了靖港之戰,結果···被打得跳河。

儘管如此,由於太平軍征湘軍主力在湘潭覆沒,湖南形勢已經從根本上逆轉。

此後,湘軍收復湖南全境,出省作戰,成為太平軍最強悍的對手。

10年後,太平天國滅亡。被俘的李秀成在總結“天朝十誤”時,第四誤就是“誤不應發林紹璋去湘潭,此時林紹璋在湘潭全軍敗盡”。

湘潭之戰,確實是太平天國的一處拐點。

論及此戰,歷來人們多單純從太平軍方面尋找原因,他們認為楊秀清戰畧失誤,導致兵力分散;林紹璋不知兵,用兵無方。

雖有道理,但不全面。

坦率地說,戰畧上,楊秀清固然有兵力分散之嫌,但是,為何在遇到湘軍之前,他們在各省都進展順利呢?而且,湖南戰場,太平軍兵力仍有明顯優勢。

戰術上,林紹璋固然不够靈便,但他一板一眼,也都是按照太平軍常用方法行事。(當然,決策上昏招連連,這個洗不乾淨)

所以,要總結此戰勝負,不可不談湘軍。

當時的湘軍,雖然幼小、稚嫩,但已經展現出勃勃生機。

他們雖然兵力少、戰鬥經驗不豐富,但紀律嚴明,作戰勇猛。

他們雖然剛剛起步,但裝備精良。更高的火器比例、更專業的水師,使他們一開局就具備了獨特的戰畧優勢。

雖然幼小、稚嫩,但霸蠻、聰明,近代湖南人的傳奇,由此開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