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的最後一場決戰,明軍占盡優勢,為何會全軍覆沒?

辽宁 60℃ 0
摘要:西元1619年,明朝和清朝爆發了第一次大戰,薩爾滸之戰。此戰之中,明朝失敗已成定局,明朝在遼東地區只能採取守勢,也意味著明朝被清朝代替是早晚的事。從根上來說,松錦之戰的慘敗一個是戰略決策失誤,另外一個是明朝各級軍官的貪生怕死,而這都是東林黨和皇帝造的孽,此戰之後明朝再無翻盤可能滅亡已成定局。

西元1619年,明朝和清朝爆發了第一次大戰,薩爾滸之戰。此戰之中,明朝失敗已成定局,明朝在遼東地區只能採取守勢,也意味著明朝被清朝代替是早晚的事。

其實單純從歷史來看,清朝在遼東雖然屢戰屢勝,可是他們自身也是虛胖,幾次大戰清朝只要敗一場就滿盤皆輸,而明朝雖然屢敗屢戰,可是體量畢竟還在那,只要能勝一場那麼明朝就能够翻盤。

可是或許真的是明朝封建王朝的命數到了,明朝和清朝的幾次大戰都是以明朝的慘敗而告終,就算明朝體量再大,一次大戰就損失幾萬精兵,明朝也是吃不消的。

為了挽回敗局,西元1640年,崇禎帝决定發動一次戰畧反攻,在錦州之地和清朝進行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松錦之戰”,本來這場戰爭明朝也是佔據主動的,可是這最後一次挽回敗局的戰役明朝又失敗了,除吳三桂所部三萬人退守山海關之外,其餘的明軍一觸即潰,至此松錦之戰以明朝的全面失敗而告終,明朝傾盡全力打造的九邊精銳全軍覆沒,那麼本來應該贏得戰役偏偏輸了,明朝究竟輸在哪裡了?

其實從後來人的角度來說,這場仗最大的問題在於明朝實在是太急了。松錦之戰初期,在洪承疇的指揮下,明朝九邊精銳進駐松山,而皇太極也趁勢和明軍進行戰畧相持,而錦州的祖大壽也內外呼應夾擊清軍,戰役初期明軍佔據了主動。

洪承疇雖然是一個“貳臣”,可是他本身能力並不差,否則清朝不會花這麼大的代價要誘降他,事實上如果本身按照洪承疇的戰畧設想來說的話,洪承疇的思路是對的。

當時明朝雖然是屢戰屢敗,可是畢竟體量在那,只要一步步穩紮穩打那麼就能够拖垮清軍,而清朝當時雖然奪走了遼東大片土地,可是當時的東北地區畢竟寒冷且人烟稀少,和大明朝這個龐然大物比起來根本無法相持。

而當前線的戰報傳回瀋陽時,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是怒火攻心,為避免清軍全線崩潰,他親自趕赴瀋陽親征錦州。

本來按照洪承疇的設想是且守且戰,就如同當年北宋和西夏的戰爭一樣,以蠶食的管道一步步拖垮清朝,洪承疇為此多番上書崇禎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同時呢,錦州的祖大壽也是贊同洪承疇的這個建議,明軍野戰沒有清軍强,可是綜合國力方面是清朝比不了的,只要採取戰畧相持,憑藉清朝的國力崩潰是遲早的事。

從大的方向來說,沒錯,可問題在於明朝的文官集團和皇帝不這麼想,崇禎就如同後來的“微操大師”一樣,明明對軍事一竅不通,卻非要插手軍事。

而同樣的,朝廷的東林黨也是如此,他們以各種理由要求洪承疇進軍,他們以國庫空虛為理由要求洪承疇速戰速決,事實上明朝的滅亡就亡在這群東林黨人手裡面,明明手裡掌握大把資源卻不肯為國分憂,反而還要繼續斂財,最終導致明朝國之不國。

此時,崇禎也是心急如焚,前線和清軍相持每一天都要花大筆的銀子,囙此他最終還是同意了兵部尚書陳行甲的請求,要求洪承疇等人迅速駐軍松山,和清軍決戰。

洪承疇在萬般無奈之下只有進軍松山,可是就是這一動就讓皇太極發現了明軍的弱點,那就是明軍行軍佈陣過於集中導致首位不能相顧。

皇太極針對此弱點趁機斷了明軍的糧道,這一下逼得洪承疇不得不和清軍迅速決戰了,否則就會軍心大亂。

然而,明朝末年因為朝廷的腐敗,各級軍官早已喪失鬥志,對洪承疇的決戰提議非常排斥,甚至還有人當天晚上偷偷的逃跑,這一跑直接讓整個明軍陣營迅速崩潰,而早已嚴陣以待的清軍突然殺出,至此松錦之戰明軍慘敗,除吳三桂所部率領3萬人退守山海關之外,其餘人馬全軍覆沒。

從根上來說,松錦之戰的慘敗一個是戰略決策失誤,另外一個是明朝各級軍官的貪生怕死,而這都是東林黨和皇帝造的孽,此戰之後明朝再無翻盤可能滅亡已成定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