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超大經濟圈誕生,坐擁兩大萬億級GDP都市,近億人口受益!

重庆 66℃ 0
摘要:據報導,202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依舊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有63.89%的人口為城鎮人口。而在2035年之前,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湧進都市,到那時,中國的城鎮人口率預估計可以高達75%到80%之間。雙城經濟圈,涉及四川和重慶兩個省市,顧名思義,就是以成都和重慶為兩個中心都市,帶動兩城之間的區域共同發展,總面積占18.5萬平方公里,覆蓋了西南地區1.5億左右的人口。經濟圈的優先順序高於城市群,囙此雙城經濟圈也被稱為中國未來經濟圈的第四極。

據報導,202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依舊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有63.89%的人口為城鎮人口。而在2035年之前,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湧進都市,到那時,中國的城鎮人口率預估計可以高達75%到80%之間。

由此可見,在隨著都市人口不斷增加的情况下,人們對於前往哪座城市生活工作也有了不同的選擇,而各個城市之間自然而然對於人口也有著不同的吸引力,有的人嚮往安逸的小城生活,有的人適應快節奏的大城市。

對於都市來說,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僅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勞動力人口,還意味著會有越來越高比例的高素質、高水准人才的加入,尤其是在中國教育普及程度越來越廣的背景下,人才意味著高價值,這對於都市則是一個良性迴圈。

在這樣的人才爭奪下,往往首先脫穎而出的便是超級城市的誕生,人口會優先湧進這樣的都市。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北上廣深,這其中有自古以來便是重要都市的代表,也有新中國成立之後乘勢一躍而起的都市,無論如何這些都市,都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

而通常情况下,一個超級城市的存在會輻射到其周邊地區,周邊都市能够被這些都市一起帶動快速發展,這樣多個都市的聚合,就從而形成了一個城市群,一個超級經濟圈,然後成為中國區域經濟內新的增長極。

以上海為例,作為金融中心,其自身發展不僅僅與國際接軌,還輻射了周邊環滬的省市,促成了長三角經濟圈的形成。上海由此還提出了要構建上海大都市圈,實現交通、經濟等的協同發展,這就是大城市的規模效應的體現。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會議中就有指出,未來將更加重視區域化發展,以點帶動面,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這是中國現時規模最大的三大經濟圈,但仔細觀察其地理位置不難發現,這三大經濟圈一個位於華北地區,還有兩個都在東部沿海區域,然而中國廣大的內陸地區並沒有涉及到,這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這些年,國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對於中部地區提出了要構建雙城經濟圈。雙城經濟圈,涉及四川和重慶兩個省市,顧名思義,就是以成都和重慶為兩個中心都市,帶動兩城之間的區域共同發展,總面積占18.5萬平方公里,覆蓋了西南地區1.5億左右的人口。

成渝經濟一體化其實在十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但重要性還沒有凸顯。在2020年,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畧層面,2021年又再一次被重申提及。經濟圈的優先順序高於城市群,囙此雙城經濟圈也被稱為中國未來經濟圈的第四極。

雙城經濟圈的優勢在於擁有兩個新一線都市,成都和重慶在過去的二十年經濟飛速發展,GDP增速都位於前列,其經濟總量在全國也是長時間排名前十,同時也是西部地區最高的兩個都市。而且四川盆地位於中西部,區位優勢明顯,又是長江經濟帶沿線,也會更加利於發展。

未來雙城經濟圈的發展,首先依賴的便是交通的便捷性。大量基礎建設被投入,成都和重慶兩城之間只需要一小時直達,到2025年,經濟圈內的都市都可以滿足三小時內到達。而2021年建成的天府國際機場,也進一步加強了與各地的聯系,成都也囙此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兩座大型國際機場的都市,地位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成渝還要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和陞級,積極推進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建設全國性的科技創業中心。

此外雙城經濟圈還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點,要以此為點,連通雲貴地區,加强對外的貿易聯系,開拓歐洲和南亞市場。

由於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對於成都和重慶的周邊都市更多的應該是經濟和產業的帶動,區域內的各個都市要形成協調發展。

雖然現在,雙城經濟圈的發展比不上長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區,但這是一份長遠規劃,也是國家對於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視。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