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絕美伊犁大糧倉,湖南人曾拼命,福建人曾修渠

湖南 71℃ 0
摘要:新疆伊犁在哪裡?如果把整個中國地圖看成一隻大公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在“雞”臀部上方的第一片羽毛的位置。伊黎河穀素有“西域濕島”、“塞外江南”之美稱。伊黎河穀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種植基地之一。所以,伊犁是新疆的大糧倉,2019年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2.13億元。林則徐抵達新疆伊犁後的一大貢獻是興修水利。

文字作者:今綸

風景圖片攝影作者:馬曉軍

新疆伊犁在哪裡?

如果把整個中國地圖看成一隻大公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簡稱“伊犁”)在“雞”臀部上方的第一片羽毛的位置。

伊犁到底有多重要?伊犁穩則新疆穩。

伊犁是新疆糧倉

大家都知道新疆多乾旱區域,多群山,多沙漠,如果你穿越群山和沙漠之後,突然發現一片流水潺潺的河谷是什麼感覺?

伊犁就是老天給中國的這樣一個“綠色寶庫”。

伊犁轄11個縣級行政區(州直),包括3個縣級市、7個縣、1個自治縣,包括大名鼎鼎的霍爾果斯市,不過她並不是首府,伊寧市才是首府。

伊黎河穀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角,包括伊寧市、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察布查爾縣、霍城縣。

河谷北、東、南三面環山,構成“三山夾兩穀”的地貌輪廓,西面沒有山,從海洋過來的水汽正好留在這裡,所以,雖然伊犁在新疆卻一點不乾旱,經常下雨,雨水非常多。

伊黎河穀素有“西域濕島”、“塞外江南”之美稱。伊黎河穀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種植基地之一。

伊黎河穀有水就等於有了巨大的資源,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水力發電,比如灌溉農田。是的,在新疆也有水力發電,不止有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

伊黎河穀低山帶為優質春秋草場,優質的土地資源和自身良好的地理環境,這意味著伊犁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伊黎河兩岸有5萬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盛產優質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等,還盛產瓜果,如蘋果、葡萄、櫻桃等。

所以,伊犁是新疆的大糧倉,2019年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2.13億元。

而且,伊犁還有金礦,2013年5月21日,伊黎河穀發現一處特大型金礦,潜在經濟價值近200億元,這還是老天爺賞飯吃,厚愛伊犁人。

除了黃金,伊犁境內發現86種礦藏,鈹、白雲石、鉀長石儲量居全國首位,鉻、鈀儲量居全國第二比特,煤炭、石油也不少。

條件如此優越的伊犁對新疆是非常重要的,何况伊黎河穀是連接南北兩疆的重要通道,所以,伊犁在歷史上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伊犁有多重要?左宗棠知道

歷史上,有個牛氣沖天的湖南人率領眾多湖南人在新疆打了大勝仗。

為了收復伊犁,他甚至抬棺出征,如今的他長眠於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白竹村,他是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1871年,沙俄出兵强占中國伊犁地區,同時也為沙俄侵入全疆奪取了重要橋頭堡。

1867年(同治六年),阿古柏成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立為汗。1870年(同治九年),阿古柏又侵入北疆,侵佔了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地。至此,南疆全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區都被阿古柏侵佔。

沙俄對清廷說:“我代你收復烏魯木齊吧。”引起清廷警惕,加緊了收復烏魯木齊等地的步伐。

1878年1月2日,清軍收復和闐。至此,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宣告結束。其中,左宗棠率領的湘軍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湖南人為了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在新疆獻出了生命。

沙俄在侵佔伊犁後曾假惺惺地表示:“等關內肅清之後,等烏魯木齊、瑪納斯收復之後,我就把伊犁還給你們。”

結果沒想到,湖南人左宗棠真的做到了,清廷詔封其為二等恪靖侯。新疆各地也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沙俄開始耍賴,不想還伊犁。

朝廷派崇厚去談,崇厚是滿洲鑲黃旗人,曾經當過直隸總督,但是腦子不行,也沒什麼底線,居然簽訂了一個《裏瓦幾亞條約》。

條約名義上把伊犁歸還中國,但卻將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沙俄,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處於北、西、南三面受敵的境地,伊犁成為孤城。

而且,這個條約還規定:將喀什噶爾及塔爾巴臺兩處的雙方邊界作有利於沙俄的修改,以及賠償軍費、免稅貿易、增辟通商線路和增設領事等。是一個嚴重有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不平等條約。

左宗棠大怒,上摺子痛斥,崇厚進了大牢,清廷還要繼續找人去談。

1880年2月,清廷派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訂約,同時命左宗棠統籌新疆南北的戰守事宜。左宗棠調兵遣將,定下了兵分三路,武力收復伊犁的策略。

5月26日,左宗棠率領親兵1000餘人離開了肅州大本營,向新疆哈密進發。這是歷史的悲壯一幕:鬚髮皆白、抱病出征的左宗棠命人抬了一口空棺材,跟在自己身後,意思是要和沙俄死磕到底,你不還我伊犁,我就和你玩命。這當然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輿論戰。

8月,朝廷迫於各種壓力,調左宗棠赴京任職。

1881年2月24日,因為左宗棠在新疆的佈防確實給沙俄造成巨大壓力,經過曾紀澤據理力爭,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這一條約雖然依舊是不平等條約,但相比崇厚所簽的條約,中國爭取回部分主權和領土。

伊犁有多重要?左宗棠知道其中分量,所以他要抱病抬棺出征。

湖南人於伊犁於國家有功。

林則徐留下“林公渠”

在左宗棠收回伊犁的三十多年前,還有一比特福建人從浙江鎮海出發,雖屢受挫折,卻越挫越奮,不改初衷。

他一路跋涉到達伊犁,在伊犁扎扎實實做事三年多,留下千古美名。

這位福建人曾在廣州、東莞虎門幹了一件功彪史册的事—禁烟。

是的,他就是林則徐。

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後,英軍派艦隊沿海岸北上,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朝廷迫於壓力,將他降為四品卿銜,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但他在這個位置上沒呆多久,又被貶了。

廣州的靖逆將軍愛新覺羅·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失敗,道光帝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於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畫防務,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後,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這完全是甩鍋,但是林則徐啥也沒說,背著鍋就走,直接去伊犁。

林則徐一路向西,當他與妻子在古城西安附近告別時,他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

這兩句詩在180年後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曾再次被人吟誦,一時成為當年知名度最高的古詩名句,很多人都是因為新聞而重讀和再認識《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這首詩。

林則徐在詩的末尾兩句是“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雖有自嘲之意,卻不乏蒼涼。

林則徐抵達新疆伊犁後的一大貢獻是興修水利。

1844年3月,伊犁將軍布彥泰要複墾荒蕪多年的阿齊烏蘇地,首先要解决伊黎河水利問題。林則徐已經年邁,且體弱多病。但是,他還是深入一線勞作,苦幹四個月,共用工10萬以上,完成了工程量最大、最困難的龍口工程。

1844年10月,200多公里長的水渠全線貫通,引水灌溉複墾面積約15萬公頃。這是清代伊犁開屯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當地群眾為表達對林則徐的敬佩與懷念,稱之為“林公渠”,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林則徐還奉旨到南疆阿克蘇、烏什、和闐去勘測調研。

用林則徐的話說,此次查勘荒地,“周曆回部八城,往來約二萬裏”,“到一城,查一城,將實情呈報將軍核奏,絕不敢稍有成見,亦絕不能粉飾迎合”。

經過實地查勘,南疆可開墾荒地總數為58.6萬餘畝,加上東疆吐魯番、哈密的荒地13.5萬餘畝,林則徐在新疆查勘荒地總數為72萬餘畝。

61歲那年,林則徐經過吐魯番時,見一路乾旱缺水,忽然發現一片綠洲,灌渠整齊,流水清清。原來水是從地下的洞中穿過流出來的,當地人叫“坎兒井”。

原來它是從山地水源挖一個暗渠,長度不一,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豎井,各個豎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漸减小。暗渠的水流到田莊附近,就開始經明渠流出地面,灌溉農田。林則徐加以改進,每隔3-5米挖一口井,井下連環相通,水由井內水道下流。他在墾地積極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一片片的綠洲出現。

當地人民不忘林則徐推廣的引水方法,稱“坎兒井”為“林公井”。

福建人林則徐於1845年10月28日接到了開複的上諭,12月2日,正在回京路上的林則徐再次奉旨“著加賞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

林則徐在伊犁留下了“林公渠”,也留下一介書生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自强不息,造福於伊犁的佳話。

30年後,隨左宗棠西征的施補華,看到了新疆的坎兒井,追懷林則徐的功德。他寫詩感歎林則徐的功勞:“白首遺老在,懷德涕滂沱。”

可見林則徐對伊犁貢獻之大。

今日之伊犁,當然與林則徐、左宗棠時代的伊犁又很不一樣:

比如,“十三五”期間,伊犁州地方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9.6億美元新增到54.6億美元、年均增長13%,霍爾果斯成為新疆首個設定“一帶一路”通道的陸路口岸。

伊犁外向型經濟的增長趨勢已經成了突出優勢。

伊犁是新疆的絕美風景地,伊犁去年在新疆的經濟版圖中位列第四,她的秀美景色,她的豐富資源,她的燦爛歷史都在助力塑造她的美好未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