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我國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人口十年來有何變化?
長三角總人口達2.35億,浙江反超安徽
浙江省統計局微信公眾號“浙江統計”發佈的《長三角人口總量及分布特征》顯示,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數據測算,2020年末,長三角常住人口總量達2.35億人,比2019年居世界第5比特的巴基斯坦人口(2.17億人)還要多,占全國大陸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16.1%升至16.7%。以陸域面積計,人口密度達656人/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5倍。
十年來,長三角常住人口新增1961萬人,年均增長0.87%,增幅遠大於全國平均水準(0.53%)。10年前,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961萬,長三角地區10年來新增的人口與此相當。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中,江蘇居第一,浙江反超安徽居第二。10年來,浙江和江蘇分別新增1014萬和609萬人,占長三角人口總增量的51.7%和31%。
圖表來源:浙江省統計局微信公眾號“浙江統計”
第四經濟大省浙江十年來人口共新增了1014.07萬人,增長18.63%。無論增量還是增速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都遙遙領先,其中增量在全國各省份中僅次於廣東位居第二,占長三角增量的比重超過了一半。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浙江人口快速增長與產業發展、轉型陞級緊密相關。這些年浙江產業往效益更高、環境更友好、產業更有發展動力的方向提升,浙江已經進入到高品質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浙江的經濟發展比較均衡。湯海孺分析,杭州、寧波這兩個副省級都市發展很快,但其他地方發展也不錯。尤其是浙江縣域經濟發展很好,每個縣基本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形成各自特色、差异化發展的產業集群,大多數縣域人口都實現增長。
從近十年來浙江縣域人口的變化情况看,浙江53個縣域中,48個縣人口增長,僅5個縣人口减少,增長面達90.57%。
浙江省統計局的文章分析,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中,浙江流動人口最多,達2556萬人,10年增長37.3%,其中6成多來自外省(1619萬人)。上海常住人口中,外省來滬人口達1048萬,占42.1%。江蘇有流動人口2366萬人,10年增長51.1%,其中4成多來自外省(1031萬人)。安徽流動人口規模(1387萬人)為三省一市中最小,但增速最快,10年增長144.6%,其中88.8%為省內流動。
由於大量勞動年齡人口流入,浙江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在三省一市中最高,為67.9%,比全國平均水準高4.5個百分點,列全國第3比特,比上海、江蘇、安徽分別高1.1、4.9和5.9個百分點。
誰是長三角第二大城市
從長三角41個市的人口變化來看,41都市的人口增减繼續分化。前述浙江省統計局的文章顯示,41市中,常住人口新增的有28個,其中人口增量超過100萬的有杭州、蘇州、合肥、上海等8個市,這8個市常住人口規模合計達9216萬人,10年共新增人口1518萬,年均增長1.82%,遠高於長三角平均增速(0.87%),增量合計占長三角人口增量的77%,增量最多的杭州,10年新增323萬人。
文章指出,長三角人口向都市圈覈心區域高度集聚。從長三角41個地級及以上市的常住人口規模看,上海、蘇州、杭州超過1000萬人級,位居前三;溫州、寧波、合肥、南京、徐州緊隨其後,均超過900萬人,前8個市合計占長三角人口總量的4成以上,逐步呈“一核多副”都市格局。18個市的人口規模超過500萬人級,其中江蘇7席、浙江7席、安徽3席,與2010年相比,新增常州、嘉興和紹興等3個市。
圖表來源:浙江省統計局微信公眾號“浙江統計”
市域人口之外,城區人口規模的變化也值得關注。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顯示,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按照城區人口排序,全國現有超大都市7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增至14個,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瀋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其中,長三角地區有1個超大都市上海和兩個特大城市杭州、南京。上海城區常住人口為1987萬人,是我國最大的都市。上海作為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龍頭都市,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居民收入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之後,誰是長三角第二大城市?目前來看,杭州和南京這兩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較為接近,分別為874萬人和791萬人。
從歷史基礎來說,杭州原有的都市規模要比南京小不少。比如,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杭州的城區人口僅為90.5萬,位居全國第21比特,排在青島、濟南、昆明、鞍山等都市後面,而當時南京城區人口為170萬,接近杭州的兩倍。不過,當前杭州城區人口規模已經比南京多83萬人,有希望成為繼上海之後,長三角的第二個超大都市。
南京近幾年發展的步伐也在加快。南京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都市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一眾實力雄厚的高校。南京從2017年開始推動“創新名城”建設,主要目標是將豐富的科教資源轉化為產業創新優勢。
資料顯示,2020年,南京實現GDP14817.95億元,經濟總量繼2016年首次進入全國GDP萬億元俱樂部都市後,又首次躋身全國十强之列。“十三五”期間,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從2.95%提升至3.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4.1倍。
中國社科院都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認為,江蘇是第二經濟大省,南京是江蘇的省會,這幾年通過南京都市圈的建設,經濟腹地很大,經濟首位度也在提升。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成為發展的基本動力,大學、科研機構、文化基礎設施集聚的都市,既有的科技資源、科技基礎優勢發揮出來。南京高校實力雄厚,近幾年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大力打造科創名城,發展新興產業。
杭州、南京之外,“最牛地級市”蘇州GDP高居全國第6,市域總人口達到了1274.8萬人,位居長三角第二。不過,蘇州下轄的昆山、張家港、常熟和太倉四個縣級市的人口合計603.27萬人,扣除這4個縣級市之後,蘇州市轄區人口僅671.5萬。此外,市轄區還有不少農業人口。囙此,蘇州的城區人口沒達到500萬的特大城市標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