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戀愛,無心婚嫁,她一輩子揮金如土,遺願捐盡家財,不留骨灰

天津 88℃ 0
摘要:她美若天仙,卻因為退婚淪為第一剩女;她不惜獨身也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挑戰男權社會,宣揚女性主義,爭做天下女性的榜樣;她果斷出逃卻舉頭無路,怎料柳暗花明巧遇伯樂,往後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到頭來頓悟人生不過浮華一場,選擇皈依佛門,終生未嫁。她就是民國單身界的奇女子呂碧城。1883年,呂碧城生於安徽的一個書香門第,童年家境殷實,父母疼愛有加。由於呂家一門四女,兩個長幼之子又早逝,遺留下來的財產不免被外人虎視眈眈。

她美若天仙,卻因為退婚淪為第一剩女;她不惜獨身也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挑戰男權社會,宣揚女性主義,爭做天下女性的榜樣;她果斷出逃卻舉頭無路,怎料柳暗花明巧遇伯樂,往後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到頭來頓悟人生不過浮華一場,選擇皈依佛門,終生未嫁。她就是民國單身界的奇女子呂碧城。

圖|呂碧城在巴黎

她的孤獨,從一場退婚開始

1883年,呂碧城生於安徽的一個書香門第,童年家境殷實,父母疼愛有加。然而,自從父親呂鳳岐去世以後,她便開始了跌跌撞撞的成長之旅。正如常言所道,世間總是禍不單行。

由於呂家一門四女,兩個長幼之子又早逝,遺留下來的財產不免被外人虎視眈眈。家族裏的人藉以呂家沒有男子繼承財產為由,教唆匪徒劫走呂碧城的母親嚴氏,要脅母女四人交出所有的財產。

天生不甘示弱的呂碧城自然是不願意舉手投降,得知母親被劫的消息後,意識到單憑一己之力很難救出母親,便决定向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求助。最終,她超凡的膽識和出色的文筆搏得了父親朋友樊增祥的欣賞,得到了他們的幫助,母親得以脫離虎口。可惜家財已被惡人侵佔,呂家也再無母女四人的容身之地。

離開呂家之後,呂碧城本以為逃脫了這一劫就安穩了,誰曾想,這場救母風波反而掀起了更大的風浪。

原來,呂碧城10歲那年就與同邑汪氏訂了婚,當汪家聽說呂碧城在這場風波裏展示出來的過人膽識與智慧後,他們擔心長大之後的呂碧城難以管教,未必能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好媳婦。於是,汪家决定與呂碧城退婚。

要知道,在當時經歷退婚之辱的女性除了做妾就是死路一條,可呂碧城偏偏選擇了第三條路,她面對汪氏的退婚,不質疑,不哭鬧,拉著母親的手轉身就離開了。她心裡不是不苦,只是她比平常女子更勇敢,更果斷一些。

年少有為,名動天下

兩場風波使得呂氏母女走投無路,只好投奔在塘沽擔任鹽運使的舅舅嚴朗軒。自此,呂碧城便開始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寄居七八年間,呂碧城抓住珍貴的學習機會,發奮苦讀,只為有朝一日能够到外面的世界闖一番。

果然,機會來了。在激流勇進的年代裏,天津新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呂碧城的心也不安分起來。她得知舅舅府中的秘書方小洲的妻子即將啟程去天津,就想與方夫人一起到天津探訪女學,可是遭到舅舅的拒絕。

舅舅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如果太過要强是嫁不出去的。為此,他開始翻舊賬,一遍遍斥責呂碧城當日就是因為寫信救母,太過逞能才被汪家退婚的。

面對舅舅的蠻橫無理,呂碧城沒有妥協,她不甘心,沒有一個人理解她,她的想法在當時要想被家人接受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第二天,她孤身一人,靠著逃票上了天津的火車。

到了天津,呂碧城才意識到自己身無分文,而且在天津也沒有認識的親戚,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幸好她在火車上遇到了善良的佛照樓旅舘的老闆娘。

這位老闆娘見她小小年紀就自己搭火車,在火車上對她照顧有加,下了火車發現她無處可去,就把她帶到了自己的旅舘住下,這才讓呂碧城在天津有了個住處。後來,呂碧城得知方夫人住在《大公報》的報館內。於是她又拿起了筆,試著給方夫人寫信,告知方夫人自己已經到達了天津,並且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這封信長達數頁,訴盡呂碧城這一路的艱辛,同時還有對未來的堅定決心,全部真情實感地流露於筆尖。

圖|伯樂英斂之

世事總是難料,這封寄給方夫人的長信竟被當時《大公報》的總經理英斂之不小心看見了,頓時英斂之就被呂碧城那隽永的筆風吸引住了。他從方夫人口中得知這封文筆斐然的長信是出自呂碧城之手後,當即就决定與方夫人一起前往佛照樓探望呂碧城。

很快,來到報館三天后,呂碧城不負眾望,創作出許多見解出眾的文章,並相繼刊登於《大公報》。她一時間名聲大噪,許多社會名流爭相恐後與她談詩作曲,對她仰慕不已。短短幾個月,呂碧城成為了文壇上炙手可熱的人物。而在當時曾流傳:“二十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於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儘管呂碧城很受大家的喜愛,可是她極具個性的著裝的確不被常人接受,還常常遭人非議,面對這樣的情况,英斂之屢次勸阻呂碧城改變服飾風格,可是呂碧城堅持自己的想法,還以書信與英斂之百般爭辯,最後難以調和,呂碧城只好憤然離開《大公報》。

圖|民國《大公報》

離開了《大公報》,呂碧城走向了更大的舞臺。1904年,北洋女子公學開學,呂碧城帶著解放女性的目標來到女學教學,期望用自己微薄的知識,幫助女性覺醒,提高女性的地位。兩年後,23歲的呂碧城升任為校長。由此看來,呂碧城用實踐證明了當初舅舅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多麼的荒謬。不過,如果沒有舅舅的那番話,便也不會有現在的呂碧城了。

接著,呂碧城又因與當時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私交甚密,出任總統府的機要秘書。但是官場上的黑暗險惡實在是讓她招架不住,最後只能辭去職務。

圖|呂碧城擔任校長的北洋女子師範

萬貫家財,孑然一身

離職之後,呂碧城帶著母親移居上海,角逐十裡洋場。聰明的呂碧城利用積攢的人脈資源在股票、茶葉領域大顯身手,僅短短幾年時間就實現暴富,身家躋身民國數一數二的富商行列,甚至匹敵美國紐約富豪。當她在美國求學時,被尊稱為紐約“第二個上帝”的女富豪席帕爾德夫人宴請她赴宴。此時有人提醒呂碧城在宴會上注意迎合,但她卻擺擺手說:“你知道麼,我比席帕爾德夫人還要富呢。”

圖|呂碧城出國照

呂碧城坐擁萬貫家財,卻始終抱獨身主義,無心婚嫁。這是當時上海灘的名門貴人最不解的問題之一。

追求她的人很多,論出名的,就有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長相俊秀,才學過人,與呂碧城在詩詞歌賦上交流頻繁。但二人雖惺惺相惜,卻終究無緣更進一步,當人問及是否願意結合時,呂碧城略帶調侃表態說:“袁屬公子哥,只許在歡場中偎紅依翠耳。”

圖|追求者袁克文

關於擇偶一事,呂碧城的標準可謂嚴苛又新潮——“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囙此難得相當伴侶,東不成,西不合,有失機緣。”

當然,這也讓呂碧城本人感到十分無奈。她自知才華橫溢,雍容華貴,也明白當時能配得上她的人寥寥無幾,就算是有那麼幾個,要麼就是年齡不符,要麼就是早已娶妻。即使拿中國歷史上的精英男人供她挑選,她也不禁發出遺憾感歎:

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啟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衛)年歲較輕,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張薔公曾為諸貞壯作伐,貞壯詩固佳,耐年届不惑鬚髮皆白何!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

總之選夫一事是難上加難,再加上幼時的退婚風波,讓呂碧城心裡始終留有陰影。如今的她覽盡民國才子,卻無一人入眼,這實屬罕見,但真正要說是她自傲清高,也未必正確。

不畏孤獨,勇闖天涯

魯迅曾說:“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裏,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

圖|呂碧城漫遊歐洲卷集

呂碧城自從在商界積攢下巨額財富後,下半生過的全是揮金如土的生活。她在自述中就提到這一點:“餘習奢華,揮金甚巨,皆所自儲。”

在二十年代初,她孤身一人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和美術時,住的是美國最豪華的旅舘,且一住就是半年之久。1923年,學成歸國後,呂碧城又一人寓居上海洋房別墅,還雇有兩名印度籍僕役。平時社交生活頻繁,經常出入歌舞場所,所穿禮服大膽奇异,造價昂貴,出門從來都是汽車代步,可謂“開上海摩登風氣之先”。

1926年,呂碧城作出更勇敢的决定,她隻身遊歷歐美國家。整整7年,她一邊旅遊,一邊奔赴各國演講,積極參與保護動物事業,所有事情隨心而為,著實瀟灑。

圖| 1929年,呂碧城在萬國保護動物大會演說時之服裝

或許是累了,亦或是想透了,正當呂碧城在歐美享譽盛名之時,47歲的她再次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她這一次選擇遠離人世繁華,在瑞士日內瓦皈依佛門,法號寶蓮,往後的生活便只剩下平靜。這對呂碧城而言,其實是一種解脫。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命運的無奈和世事的無常令人唏噓。自此以後,婚姻就真正地脫離了她的世界。悠悠十幾載,呂碧城剔除雜念,專心著書寫作,留下許多傳世名作。

圖|呂碧城旅行歐美的遊記作品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與世長辭,所留絕筆灑脫超然——“護花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至此回。”

死後,遵其遺願,生前的20萬港幣捐出,遺體火化,不留全屍,將骨灰和麵粉為小丸,拋入南中國海,供魚吞食。

這位擁有民國許多“第一”稱號的女子算是真真切切得到瞭解脫,一生的坎坷不平,一生的不甘不願,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以一弱女子,自立於社會,手散萬金而不措意,筆掃千人而不自矜。末了將一切是與非投入深海,一代風華終究塵埃落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