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冬季節,當我軍12萬幹部、部隊正浩浩蕩蕩地向東北地區進軍之際,南京方面也沒有閑著睡覺。
對於東北地區具有的戰畧意義,南京方面自然一清二楚。然而,由於國軍主力部隊幾乎都安排部署在西南地區,很難在短時間內穿過大半個中國,前往東北地區。一方面,是因為經過14年抗日戰爭,全國各地的交通路線大部分已經癱瘓;另一方面,是國軍穿越華中、華北等地的解放區時,一定會遭到我軍的封锁。
最終,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南京方面以海運的管道,將一批精銳軍隊從西南地區運送到秦皇島,參與到爭奪東北地區的隊列。
其中,第一支被南京方面投放到東北戰場的軍隊,是國軍第13軍。
國軍第13軍是一支在抗日戰爭時期組建的軍隊。
1933年春天,著名的長城抗戰爆發。國軍為了加强長城一帶的防線,將第88師和第89師合編組成第13軍,由錢大鈞擔任軍長。錢大鈞是蔣委員長的日本士官學校同學,兩人都讀了炮兵科。
在抗戰時期,湯克勤、鮑剛、張軫、王仲廉、張雪中、石覺先後擔任第13軍軍長。這支軍隊參加了南口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豫中會戰、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等戰役,轉戰於大江南北,打滿抗戰全場。
1945年9月30日,即我軍攻克山海關的同一天,國軍第13軍第一支部隊乘坐美軍艦船抵達秦皇島,成為最先達到東北戰場的國軍。
11月5日,國軍第13軍向山海關發起進攻,打響東北戰場第一槍。由於敵人來勢兇猛,又一下子投入了4個師的兵力(第13軍有3個師,加上隨後趕來的第52軍第25師),我軍寡不敵眾。為避免被國軍包圍,我軍主動撤出了山海關。
當時,我軍雖然有12萬餘人開進了東北地區,但他們為了儘快趕到東北地區,都是輕裝上陣,沒有攜帶補給品,有的甚至連槍支都沒有攜帶。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到了東北地區後,筋疲力盡,人馬困乏,還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非戰鬥減員極為嚴重。面對全副美式裝備、訓練有素的敵人,我軍被迫撤出錦州等大城市。
就這樣,國軍第13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九門口、錦州等地。
在1946年初期,國軍第13軍的氣焰非常囂張,經常一個團就敢孤軍深入,根本就不把我軍放在眼裡。為了打擊國軍第13軍的囂張氣焰,1946年2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集中了第1師、第3師第7旅、警衛第1旅第1團等部共7個團的優勢兵力,突然對駐紮在秀水河子的國軍第13軍第89師兩個團實施包圍,殲滅敵人1600餘人,繳獲各種炮30餘門、輕重機槍100餘挺、步槍800餘支、汽車20餘輛。
這是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取得的第一場殲滅戰勝利,被譽為“東北解放的第一個春天”。
國軍第13軍的好運用完了,接下來就遭到了我軍持續不斷的打擊。
1947年,國軍調集20個團的兵力,分6路齊頭並進,向臨江地區發起第4次進攻。在這次戰役裏,我軍3縱和4縱第10師對國軍第13軍第89師進行圍攻,除了師長萬宅仁化裝潜逃外,其餘7500餘人被全殲。
在那以後,國軍第13軍參加了在東北戰場的多次作戰,屢遭挫敗,倒也沒有遭到傷筋動骨的打擊。
1948年5月,南京方面對全國防區進行調整。國軍第13軍所駐紮的熱河省,由原來屬於東北“剿總”司令部管轄,劃歸到華北“剿總”管轄。這樣一來,東北“剿總”司令官衛立煌就管轄不到國軍第13軍了。囙此,當1948年9月遼沈戰役爆發之際,曾經第一個殺到東北戰場的國軍第13軍,反而脫離了東北戰場,對遼沈戰役作壁上觀。
遼沈戰役結束後,國軍第13軍從熱河撤回到平津地區。國軍第13軍逃過了遼沈戰役的打擊,依然沒有逃過平津戰役的打擊。1949年1月,當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秘密入關後,在經過密雲時,順手打掉了國軍第13軍第155師2個團、第297師1個團。
1949年1月21日,平津戰役以北平和平解放而結束。國軍第13軍進行了改編,軍部編入革命军第44軍軍部。下屬4個師,都改編成獨立師,分別劃歸我軍第44軍、第63軍、第47軍、第45軍建制。該軍軍長駱振韶、副軍長胡冠天、參謀長全英及師以上軍官等則全部乘坐飛機離開了北平,逃回到南京。
國軍第13軍從此成為歷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