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四比特導演水準排名:章>吳>徐>沈

娛樂明星 90℃ 0
摘要:既《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之後,國慶檔三部曲的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輩》也按期上映了,如無意外應該是“我和我的”系列最後一部,是這個假期唯一一部笑點和淚點齊全、且有教育意義的闔家歡,上映首日票房已突破了1億元。《我和我的父輩》按照時間線的先後順序來依次展現孩子和父母的家國情懷,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

既《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之後,國慶檔三部曲的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輩》也按期上映了,如無意外應該是“我和我的”系列最後一部,是這個假期唯一一部笑點和淚點齊全、且有教育意義的闔家歡,上映首日票房已突破了1億元。

前兩部我都在影院看過,今年這一部同樣為大家帶來觀影感受。

《我和我的父輩》按照時間線的先後順序來依次展現孩子和父母的家國情懷,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

分別是吳京執導的《乘風》(1942),章子怡執導的《詩》(1969),徐崢執導的《鴨先知》(1978),沈騰執導的《少年行》(2021)。

雖然這次四比特導演都是演員出身,但有執導經驗的是徐崢和吳京,沈騰和章子怡都是新人導演,那麼誰發揮的水準最高,誰執導的功力最好?

以下是我個人心目中對於四個故事的排名——

第四名:沈騰《少年行》

個人評分:6.5

觀影感受:笑點密集,但有點偏離主題

可以負責任地為大家打一針強心劑,四個故事的導演也是各自故事的領銜主演,不存在什麼掛羊頭賣狗肉。

比如沈騰團隊執導的《少年行》,含騰量極高,還是壓軸出場,按照風格來講,理應是走開心麻花所擅長的抖包袱、歡樂輕鬆的逗比搞笑路線,最不應該有邏輯硬傷才對,沒想到卻令我有點期待落空。

這是唯一一個科幻故事,講述沈騰飾演的高科技AI機器人來自2050年,被創造者傳送回到了2021年與創造者小時候相遇,而後幫助他成長、蛻變、樹立信心以及彌補他所缺失的父愛。

在現代,機器人是小男孩的父親,在未來,也就是小男孩長大後,卻是機器人的“父親”。

這創意和結構有意思够新奇,只是有點偏離主題了,因為歌頌讚美的是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全文中心點應當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至於上述提到的邏輯硬傷,就是2050年人類都能發明如此模擬的智慧型機器人,甚至穿越科技都掌握了,可機器人居然會怕水,連簡單的防水都沒配備,說不過去吧?

結尾小男孩特地跑到海邊玩飛機的動機也較為生硬,很容易讓人猜到後續劇情會溺水,接著怕水的機器人會和孩子進入一段煽情催淚戲份。

當然,《少年行》笑點密集,是熟悉的開心麻花味,沈騰+馬麗依然是1+1>2,沈騰體型雖然不太像機器人,但演得很賣力,還cos了《那個殺手不太冷》一把,總體而言童趣感和校園感十足,色調明豔又活潑,最適合孩子觀看。

觀前提示:由於壓軸登場,記得把期待值降低再降低,以免產生心理落差。

第三名:徐崢《鴨先知》

個人評分:7.0

觀影感受: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徐崢在四個導演中執導經驗最豐富,故事風格和他之前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執導的單元很相近,場景同樣設定在巷道,主演同樣是童星韓昊霖。

這是一個挑不出太大毛病的篇章。

節奏輕鬆明快,氛圍詼諧幽默,完成度相當高,且具有濃郁的市井氣息,特別是徐崢老練沉穩的演技,把一個商人老爸的精明、油滑還有厚臉皮詮釋得非常到位,另外宋佳飾演的妻子外剛內柔,貴氣又強勢,也讓人印象深刻。

之所以我只能排第三名,是因為沒有給我意外之喜,只能說在徐崢正常的水準之內,而且可能時長局限,畫面和走位編排得像舞臺劇,“玩”的味道有點過頭。

故事則講述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第一支電視廣告的誕生過程,片尾是各種復古懷舊經典廣告混剪,勾起兩代人的回憶。

劇情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父子倆在公交車那一段互相當托、使勁渾身解數向路人推銷藥酒的情節,尤為喜感,就是尺度浮誇了些,一個小學生在大庭廣眾聲情並茂地賣產品卻完全不羞不躁,老練得不像小孩。

值得一提的是張藝謀客串出演台長,國師可不僅僅擅長拍電影,在上世紀80年代他可曾憑藉電影《老井》獲得過東京、百花、金雞三項影帝殊榮。

簡單總結,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故事一氣呵成,徐崢在輕喜劇方面的調度依然是國內頂級好手。

第二名:吳京《乘風》

個人評分:7.5

觀影感受:以小見大,緬懷先烈

四個故事中最血性、最緊張、最沉重的一個,吳京所擅長的軍事戰爭題材,拍攝起來駕輕就熟,屬於常規水准發揮,講述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冀中騎兵團浴血抗擊日寇、可歌可泣的壯烈故事。

這個篇章以小見大,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場景之內,以一個小村莊的騎兵團作為主視角,反映那個崢嶸歲月當中革命先輩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不惜一切保家衛國的感人事蹟,看得我熱淚盈眶。

特別是吳京飾演的馬仁興和吳磊飾演的馬乘風之間的情感互動戲,正所謂父子之情重於山,濃于水,卻往往不溢於言表,為了保住大部隊不被日寇團滅,父親在經歷了一番極其痛楚的內心掙扎後,最終忍著劇痛把敵軍引向兒子方位,以犧牲自己兒子為代價換取老百姓和大部隊的平安。

這是多麼沉重的付出,多麼偉大的品質,哪怕八尺男兒也為之動容,哪怕鋼鐵心腸都會軟化。

末尾的騎兵團衝鋒陷陣可謂重頭戲,拍出了千軍萬馬的磅礴氣勢,此外吳京單手擒紅旗有《戰狼2》那範。

本篇章的乘風,既是人名也符號,代表著那一個個為保衛家園從而英勇就義的追風青年。

今日讓我們為之驕傲的五星旗幟,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滾燙鮮血染紅的;

今日讓我們為之享受的太平盛世,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錚錚屍骨換來的!

第一名:章子怡《詩》

個人評分:8.0

觀影感受:詩情畫意,感人肺腑

四個導演中最缺乏執導經驗的便是章子怡,可第一次帶領團隊拍攝便超水准發揮,以出人意料的浪漫主義效果呈現驚豔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觀眾。

本單元的故事性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並不跌宕起伏,也並不精彩紛呈,有的只是一支火箭科研團隊的工作日常濃縮。

1969年,在那一個貧困落後的拮据年代,在那一個環境惡劣的偏遠地帶,我們的航太科學家不分晝夜攻克著難關,有些檢測環節必須以身涉險,無法用機器替代,所以今日青春耀目的青年才俊,明日可能會在無法預測的突發事故中獻出寶貴生命。

航太人的事業是無比崇高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便義無反顧投身其中,廢寢忘食,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很多時候要舍小家顧大家,正所謂平凡中見偉大,普通裏顯感動,整個故事沒有精妙的敘事結構,沒有繁雜的鏡頭語言,卻在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的淒美背景下,讓人看得心潮澎湃,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短短40分鐘時間除了展現航太事業宏大之外,章子怡還細膩刻畫了每一條感情線,且用詩情畫意般的手法串聯起來,比如愛情線,多次給到她和黃軒在黃沙侵襲中挽手前行的鏡頭,唯美又動人。

再比如兒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更是重頭戲,因為職業的特殊性,父母和子女產生很多情感方面的衝突,這種衝突在全片不斷陞級,但又不斷強化,每次氣氛緊繃到極點之時,總會調出一個小轉折來釋放情緒,昇華內涵。

尤其是孩子含淚喊出的那一句“我現在的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直接讓觀眾破防,眼淚奪眶而出,

用故事的三句詩詞來結尾: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

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

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

總結

三年下來,“我和我的”系列儼然成為了國慶檔第一IP,不同的短篇故事,相同的精神內核,最終組合成一篇“命題作文”。

而今年的《我和我的父輩》更偏向闔家歡,雖然精簡成四個故事,但每個故事由於有更多時間,所以得以展現更豐富的內容和細節,故事脈絡和人物關係明顯更清晰,總體而言這部主旋律電影情感方面是飽滿的,能讓觀眾在歡聲笑語中、在眼角擒淚下離場,結束長達三年的國慶檔第一IP觀影之旅。

《我和我的父輩》四個故事你最喜歡哪一個,歡迎評論區告訴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