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杜聿明之妻在臺灣收到密信後,千方百計回大陸,至死不再入臺

北京 186℃ 0
摘要:1981年5月初,杜聿明在北京病危。長女杜致禮匆匆趕到北京,見父親最後一面。當時杜聿明已經不能說話,看見女兒,他仍露出了笑容。第二天,杜聿明病情加重。遺憾的是,臺灣方面並沒有放他們過來。之後,杜聿明含淚而逝。這一幕,讓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的曹秀清,心裡久久不能平靜。5月7日,杜聿明病逝後,曹秀清母女倆還想再等等,看會不會有回復。

1981年5月初,杜聿明在北京病危。長女杜致禮匆匆趕到北京,見父親最後一面。

當時杜聿明已經不能說話,看見女兒,他仍露出了笑容。他想抱一抱女兒,但輸液的管子纏住了他的手臂,讓他動不了。

第二天,杜聿明病情加重。彌留之際,他仍用目光在四處找人。女兒知道:父親在找一直在臺灣生活的兒女們,看看他們來了沒有。

遺憾的是,臺灣方面並沒有放他們過來。之後,杜聿明含淚而逝。

這一幕,讓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的曹秀清,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早在數日前,通知長女回來看父親時,曹秀清就告訴了她:你父親想見一見在臺的弟弟妹妹們,你要想想辦法……

杜致禮是個孝順的孩子,她馬上委託在香港的朋友轉告弟弟妹妹們:速到北京見爸爸最後一面。弟弟妹妹們也很關心爸爸,急問他的情况。但很顯然,他們能不能過來,要看臺灣是否允許。

於是,杜致禮只能為母親曹秀清起草了一份電報,給蔣經國和父親的老戰友,請他們通融一下。

電報發出去前,杜致禮還專門詢問了來醫院探望父親的北京領導們,希望他們能同意自己此舉。領導們完全能理解杜聿明一家渴望團聚的心情,很關切地表示:“這是人之常情嘛”!

然而,電報發出去後,換來的是臺灣方面長久的沉默。不管是蔣經國還是那些老戰友,似乎都選擇性地忽視了電報的存在。

5月7日,杜聿明病逝後,曹秀清母女倆還想再等等,看會不會有回復。於是,政協領導們便特意把遺體轉到北京醫院,那裡有比較好的冷藏設備。就這樣,從7號一直等到25號,才開始辦喪事。

國家為杜聿明辦的追悼會很隆重,很多領導都來了。當記者採訪曹秀清時,她指著當天的新聞表示:

你看,報紙稱他是“著名愛國人士”。裡面提到了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不光是打內戰……這是蓋棺定論呀!

說完這話,曹秀清淚流滿面。長女杜致禮則在一旁表示:“共產黨真胸懷寬大,能得人心啊!”

女兒的這句話,這隆重的葬禮,及過去近20年在北京的安穩日子,都讓曹秀清明白:當年從臺灣回到大陸的决定是對的。

1949年,杜聿明戰敗後,曹秀清到底經歷了什麼?她當年明明已經去了臺灣,又是如何想辦法回到大陸的?夫妻團聚後,他們又經歷了些什麼?本期魂說要跟大家說的,就是這段塵封的往事。在這段往事裏,有家國大義、也有親情、愛情和恩情……

一:為丈夫抱不平,她大鬧蔣介石的“總統府”

曹秀清是個很有膽識的女人。

她比杜聿明大兩歲,1902年出生在陝西米脂縣。父親曹萬滋從農村出來後,一直在縣城做生意,後來漸漸成了頗有名望的大商人。

對這個女兒,曹萬滋視若珍寶。專門請來教書先生,教女兒讀書、寫詩、繪畫,指望她將來能有個大家閨秀的模樣,嫁個好人家。

但曹秀清的性格,似乎跟父親設想的有點兒偏差。她長年看著父親帶著幾十頭駱駝闖內蒙、走山西,非常有魄力,便早早地學到了父親的這種處事之風,成了個膽色過人的女子。

杜聿明家也在陝西米脂縣,兩家家境都不錯,經人一說和,便結了親家。或許是因為妻子比自己大兩歲,杜聿明一直都很尊重她。無論後來官做得多大,他從沒未對曹秀清有過二心,這在國軍將領裏是極少見的。

這也意味著,曹秀清的很多話,丈夫都是聽得進去的。她總是勸丈夫,不管幹什麼事,總要憑著些仁義。

比如1934年,米脂縣的共產黨員高敏夫被抓,並被押解到南京。此人跟杜聿明在米脂縣時念的是同一所中學,既是老鄉又是同學。所以他哥哥高錦光便來求杜聿明,希望他能看在老同學的面子上,救救他。

在這件事上,曹秀清的態度很明確:力挺丈夫救人。夫妻倆為此事,四處奔波周旋,才把高敏夫保釋出來。

除此之外,在抗日戰爭時期,曹秀清也是杜聿明的賢內助。杜聿明駐防湘潭時,為了接濟被日寇逼得走投無路的難民,曾辦了一個家庭縫紉廠。曹秀清很欣賞丈夫的做法,表示:“做生意的事,我比你懂!”於是,家裡已有幾個孩子的曹秀清便自任廠長,忙前忙後。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成了國軍的一員猛將。特別是在解放戰爭的後期,他更是以蔣介石的“孤臣”自居,自以為能以一己之力改變國軍內部的腐敗和早就註定失敗的戰局。可以說,此時他的所作所為,確實讓自己抗日名將的榮譽蒙塵了。

在這段時期,杜聿明長期在外帶兵,曹秀清則一直在家帶著3兒3女和年邁的婆母。對丈夫在外的安全,她除了擔驚受怕,什麼也做不了。

曹秀清搞不清國民黨內部的那些派系之爭,也不清楚抗戰都勝利了,丈夫為何還不能回家,她唯一擔心的是丈夫的身體。

早在1946年在東北時,杜聿明的身體就已經出現了問題,為了保命他曾割去了一個腎。

一年後,他在前線又累出了肺病,幾乎死在了那裡。

後來老蔣不得不允許他回上海療養,還答應找機會送他去美國治療。不久,戰事吃緊,老蔣又派親信去看杜聿明。見他能下床走動了,就讓他上了淮海戰場。

這一切,曹秀清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只是那時候的杜聿明,已被蔣介石捧得太高,早就聽不進家人的勸告了。直到1949年1月被俘,他仍沒意識到自己跟錯了人。

聽說丈夫被俘,曹秀清積壓在心裡多年的火氣,終於爆發了出來。她從上海趕到南京,直闖蔣介石的“總統府”,這就是曾轟動一時的《曹秀清大鬧總統府》事件。

那日,曹秀清是帶著3000美金來闖府的。就在10天前,老蔣為了讓杜聿明在前線安心為自己賣命,特意在他母親70大壽時,讓蔣經國送去了3000美金禮金。

這筆錢,曹秀清一分都沒動。此次,她帶著錢回來,就是找蔣介石要人。她本以為蔣介石會見她,但她在外等了許久,得到的一直是“總統正在開會”的回復。於是氣極了的她,沖著裡面大喊:“請總統答話,請總統答話……”

圍觀者越來越多,警衛們怕事情鬧大,趕緊上前攔她。丈夫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蔣介石更是閉門不見,她只能當著眾人面哭訴:

他已經病得要死了,你們還要他去賣命。現在害得他要死不得死,害得我要活不得活……

可惜,任曹秀清哭破了嗓子,蔣介石都沒有出來見她。至於原因,或許是因為他不敢,或許是覺得沒必要再維繫跟杜家的關係了。畢竟,就算他杜聿明從前再紅,現在對蔣介石來說,也不過是一個敗軍之將。

二:在臺灣,她苦苦煎熬

大鬧總統府後,曹秀清收起眼淚,開始考慮全家該何去何從的問題。

當時,22歲的長女杜致禮已在1947年,被父親送到美國求學去了。這個女兒從小得到父親“軍式化”的教育,性格堅毅。所以曹秀清對她,是很放心的。

但另2兒3女,則年紀還小,都在讀書的年紀。而年邁的婆母,也需要她在旁照顧。當時她有幾條路可走:一是回陝北老家;二是去香港定居;三是和其他國軍將領的家屬一樣,去臺灣。

一開始,曹秀清是想回陝北的。但此時,她聽到外面謠傳“杜聿明已被共軍處決了”。再想起從前丈夫做的那些錯事,她便認為自己留在大陸肯定是過不下去的。

再加上,這時候蔣介石又迫於壓力,不得不派人來跟她說和,答應以後孩子們的學費和全家的生活費,都由國軍負擔。於是,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赴台。

然而,幾乎從到臺灣的第一天起,曹秀清就後悔了自己的選擇。

當時,國軍確實給了她一點生活費,但金額遠遠不夠一家7口在臺灣生活。他們沒地方住,只能租了間小屋子,全家擠在一起。衣食無著落,衣服只能破了再補、補了再穿。

實在沒辦法了,曹秀清只能找丈夫生前的老戰友、老部下接濟。但人情冷暖,人家就算偶爾會動一絲善心,也幫不了這麼一大家子。沒辦法,曹秀清只能讓孩子們照顧奶奶,自己則在一個廠子裏找了個收發的差事。

但就算是在這樣的情况下,曹秀清始終堅持讓孩子們上學。一方面,睿智的她始終相信,將來之世界唯有有學識者才能生存;另一方面,對她來說,兒女們是否能成才,也關係到自己將來到九泉之下能否跟丈夫交代。

在幾個孩子中,長子杜致仁是最刻苦的,沒過幾年就考上了哈佛大學。曹秀清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便掏空家底把他送出了國,讓他去投奔大姐杜致禮。

可惜,當杜致仁到了國外時,才知道姐姐自己的日子都很艱難。父親在世時,宋美齡給姐姐安排的是一所美國著名的女子學院。

父親走後,姐姐就完全沒人管了。她不得不轉到紐約聖文森學院,邊打工邊求學,才得以順利畢業,並在1950年嫁給了老同學楊振寧。沒錯,就是那個後來拿了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先生。

杜致仁以姐姐為榜樣,白天上學,晚上給別人打工,以維持生活。平時,姐姐、姐夫也時時照顧他,這才讓他得以在美國生活下來。

可惜,在眼看還有一年畢業時,杜致仁就遇到了新的問題。當時他的學費還差3000沒交,學校通知他再不交便無法畢業。杜致仁不願再麻煩姐姐、姐夫,畢竟那時剛在美國站穩腳跟的他們,手頭也並不富裕。

於是,他便想到讓母親在臺灣找蔣介石借,申請一個助學貸款。他在信中跟母親保證:只要能順利畢業,所借款項將逐年還清,不在話下。

兒子一向懂事,曹秀清不想讓他失望,便頂著壓力求助蔣介石。這也是曹秀清在過去這些年裏,唯一一次向蔣介石求助。

可惜,蔣介石最後只答應借她1000,還是分兩次付清,第一次只能給500。曹秀清把這錢寄去後,杜致仁絕望了。苦撐3年卻拿不到畢業證,一時想不開的他在氣憤中自盡。當姐姐、姐夫在房間發現他時,已經來不及了。

杜致仁之死,確實有他自己性格的原因。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曹秀清,此時也看清了一件事:早前蔣介石的所有承諾都是虛的。

當年婆母過個大壽,老蔣光是禮金就能給3000,如今兒子只是想要點助學貸款,還保證會還,卻落得如此結局。就連一向慈愛的婆母,也在貧病中過世。這一切,或許就是所謂的人走茶凉。

三:一封密信,讓她欣喜

此後,曹秀清對蔣家沒有了任何幻想。她安心工作,苦心帶大另4個兒女。

因為丈夫死不見屍,她堅持不改嫁。從內心來說,她似乎還在等待著什麼。直到1957年,一切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

這天,曹秀清接到了一封從美國來的密信,寄信人是在美國的女兒和女婿楊振寧。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您的“老朋友”與我通信了,他非常關心您,惦念你們的安全。

老朋友?曹秀清在美國沒有老朋友,那這個老朋友只能是大陸的。

他會是誰?曹秀清想來想去,突然恍然大悟:難道丈夫沒有死?沒錯!一定是這樣!女兒肯定是怕信件被國民黨截獲,所以才不敢直說“老朋友”的姓名。

曹秀清反復讀著這封信,激動不已。她馬上回信:“快告訴我的老朋友,我和孩子們都好,讓他不要著急,我非常想見他……”

一別8年,沒想到丈夫真的還活著。對曹秀清來說,一切都跟做夢一樣。但此時的她,並不知道丈夫在大陸的情况。

他是否受了刑?身體是否還健康?又是通過什麼通路跟女兒聯系上的?這些問題,當時都沒人能回復曹秀清。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和女兒先見面。

於是,曹秀清馬上向蔣介石提出申請,希望能允許她去美國看看長女。但對於這一要求,老蔣並沒有同意,而且他還下令:杜家所有人都不能離臺。原來,這時候的國民黨當局也已經知道杜聿明沒有死的消息。

明知丈夫沒死,卻不能相見,曹秀清陷入了更大的絕望。直到有一天,一輛高級轎車出現在家門口,要請她去“總統府”,事情終於變得不同了。

坐在轎車裏的曹秀清,原本還不知道為何老蔣會突然想見她,是宋美齡的一句話讓她明白了一切。

一見到她,宋美齡就握住了她的手,笑著說道:“杜夫人,恭喜你女婿楊振寧博士獲得了諾貝爾獎,你該去美國看看他們的呀!”

原來如此。當時楊振寧獲獎是件大事,蔣介石希望他能去臺灣。如果此事能實現,那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對蔣介石來說都是件極好的事。曹秀清聽完宋美齡的話,沒直接答應。

這時候,蔣介石從屋裡走了出來,頗為“關切”地問:“孩子們怎麼樣?”曹秀清沒給他面子,直言:“大兒子因為沒錢上學自盡了,我身體也不好。”蔣介石知道她心裡有怨氣,不知如何接話,只說了句“慢慢調養”,便趕緊離去了。

最終,曹秀清還是答應了宋美齡的要求。她很清楚,要知道丈夫的具體情況,只有先去美國才能弄明白。到時候該怎麼辦,再做打算。

當然,蔣介石也不是傻子。為了防止曹秀清回大陸,他們做了兩項安排:其一,只允許她去半年,如果半年未歸,則罰鉅款;其二,不允許她帶任何子女出去,曹秀清曾提出過只帶一個兒子,也沒被允許。

就這樣,在1959年年初,57歲的曹秀清終於在美國見到了女兒、女婿。女兒見到憔悴不堪的母親後,便不想再讓她回臺灣了。同時,楊振寧也直接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還給岳母申請了長久居住證,讓她先在美國居住下來,等待丈夫在大陸的消息。

四:千方百計回到大陸

當曹秀清在臺灣飽受生活的煎熬時,杜聿明在大陸則經歷了一場靈魂上的洗禮。

1949年被俘後,杜聿明跟很多戰犯一樣,被送到了位於北京的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在管理所裏,多數戰犯們都受到了教育,表示願意重新做人。但杜聿明自詡為老蔣的“孤臣”,僅是口頭做一些教育,顯然無法讓他徹底分清對錯。囙此,當時管理所的其他犯人都稱他是“花崗岩腦袋”。

但接下來我軍做的很多事,則讓他深深地佩服。這些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件:

其一,盡力照顧其身體。

剛進管理所時,杜聿明的身體正如曹秀清擔心的一樣,多處器官都出現了問題。為了救他,管理所把他送進最好的醫院,請最好的醫生給他診治,還專門從港澳地區給他買最好的藥。同時,還給他開起了“小灶”,保證他每天能喝到新鮮牛奶。就是在這樣的照顧下,杜聿明才從鬼門關撿回了一條命。

其二,允許曾經的老戰友去看他。

當時,起義將領程潜、張治中等人,都先後去管理所看他。他們會把在外面看到的事,都跟他細細說來。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的壯舉,更是讓杜聿明頗為感慨。每每聽到中國人在朝鮮是如何神勇時,杜聿明都能想起自己當年在抗日戰場上打鬼子的事。作為一名中國軍人,殺外敵、驅强虜,一直是他心裡最大的正義。

其三,允許他跟在美國的女兒一家聯系。

杜聿明的思想慢慢轉變過來後,管理所便允許他給在美國的女兒寫信了。能與家人聯系上,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安慰。特別是聽說女婿拿了諾貝爾獎,他更是欣喜。

1959年12月4日,思想完全轉變過來後的杜聿明,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書,成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

獲釋後,杜聿明馬上給在美國的曹秀清寫信:告訴她,自己一切安好;告訴她,自己這些年都是怎麼過來的;也告訴她,自己現在是怎麼想的。

曹秀清收到丈夫的親筆信後,十分欣喜,巴不得馬上就回到丈夫身邊。但就當時她的處境來說,尚在臺灣的4個兒女是她最大的牽絆。

作為一個母親,她需要保證4個兒女的安全。於是,她選擇了先留在美國跟臺灣繼續周旋。

雖然老蔣對於她不返台頗為惱火,但因為楊振寧的關係,再加上杜聿明以前畢竟立下過汗馬功勞,就算他如今“罪”再大,老蔣也找不到理由去為難他的4個兒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這4個孩子都不能離臺。

1963年,兒女們都長大成人了,曹秀清才决定動身從美國回到大陸。

在這件事上,楊振寧顯然也是立功了的。為了讓岳母回到大陸,他做了不少安排,才讓曹秀清從美國先飛往了日內瓦。中國外交部的同志們,又親自到日內瓦接她,陪她轉機飛到北京。

一別14年,夫妻倆終於相見了。此時杜聿明身體很好,在文史館有穩定工作。倒是曹秀清,因為多年苦熬,生出了許多白髮。

聽說曹秀清回來了,周總理還專門接見了他們夫妻倆,並叮囑他們:“你們要互相關心,和和氣氣生活,把家庭搞溫暖,你們的一切費用都由國家負責,希望你們為祖國建設出力。”一席話,說得曹秀清直掉眼淚。

此後,夫妻倆在北京安穩度日,杜聿明寫了不少回憶性質的書籍。同時,積極為祖國統一奔走。

五:至死不再入臺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病逝,臨終前留下遺言:盼在臺灣之同學、親友、同胞們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

雖然在丈夫的葬禮上,曹秀清沒能見到在臺灣的4個兒女。但在一年後,在同志們的努力安排下,她在香港見到了孩子們。

兒女們早已長大成人,看著曾含辛茹苦把他們帶大的母親,他們個個落淚。但是,他們無法跟母親回大陸,畢竟臺灣沒讓他們帶自己的孩子們出來,他們還是得回去。於是,他們提出讓曹秀清跟他們入臺,讓他們在母親跟前盡孝養之責。

曹秀清拒絕了,她跟孩子們說清楚了理由:你們父親臨終前說過共產黨待他不薄,我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人。孩子們也都表示理解。

1984年,曹秀清病逝。在擔驚受怕中過了半生,到了晚年她終過了近20年安穩日子。臨終前,她無悔嫁給杜聿明,也無悔回到大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