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後裔隱身甘青交界600年
在金庸小說的傳播下,元末名將王保保如今早已是名滿天下。然而,在甘青交界處,隱身了600年的王保保後裔,卻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講講,王保保後裔六百年間的傳奇故事!
大戰失利,王保保孤身北逃
明初洪武三年四月,定西城外,徐達率領的明軍主力,同王保保帶領的北元殘餘勢力展開決戰,是為沈兒峪大戰。最終,王保保戰敗,隻身北逃,十萬之眾四散。
故事是這樣的:洪武三年正月,王保保見攻佔蘭州城池無望,只好繞過蘭州向東發展。試圖攻佔隴西,可惜王保保的願望沒有實現。三月,徐達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出征。夏四月,徐達抵達平西(地名),面對老對手,王保保只好採取守勢,後撤到車道峴(今定西西北六十五裏車道峴南)。徐達則進佔到沈兒峪口。此時,王保保的十餘萬部眾,分散駐守在森林茂密地形險要、交通便利的車道嶺邊。
車道嶺、沈兒峪,是平凉、天水通往蘭州的咽喉,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黃土山梁,長約24公里,寬約3公里,最高處海拔2457米,如今316國道由此通過。但是也有部分專家認為,車道嶺在今天的定西巉口一帶。
此戰,為一場大規模的會戰,雙方各出動十萬之眾。徐達首戰失敗,不得不親自率衛隊參戰,才穩住陣腳。次日,雙方苦戰一天,王保保最終失敗。十幾位元軍高級將領被明軍俘獲,八萬多元軍投降。王保保只帶著老婆從寧夏過黃河逃往漠北。
然而,人們想不到的是,就在王保保孤身北逃的同時,他的長子王西保卻率領殘部及家眷,沿黃河而上,一路上隱藏踪迹,在甘青交界處隱身定居。這一定居就是六百年。他們不僅定居,而且修築紅古城,今天蘭州“紅古”區名就來自於他們修建的紅古城。
王保保後人隱居在甘青交界
沈兒峪一戰,王保保全軍潰散,參戰大軍多為明軍所擊潰俘虜,而蘭州、河西等地的部眾,則四散而去,紛紛隱姓埋名。比如魯土司一家,就是北逃不及,被明軍截斷在河西走廊的脫歡部眾,他們順勢歸降大明後,被安置在連城。
現在看來,王保保和妻子隻身北逃,從寧夏境內乘流木過黃河,從而避開明軍追擊,實際上就是金蟬脫殼之計,其目的還是為了吸引明軍注意力,掩護部眾撤離。
果然,王保保的長子率領的殘部和眷屬,選擇了和王保保逃走相反的方向,悄然離去。他們沿著黃河逆流而上來到了今天紅古區平安村一帶,化兵為民,開始了農耕生活。後來,遷移到西拉木拉(今紅古村西)的舊古城內。
原先在今紅古川境內,有一座古城,不知修建於何年。王保保部眾雖佔據了紅古川的這座舊古城,但水源匱乏,只能放弃。後來,他們選擇在今天紅古城的地方,修建城池,開始新生活。
這個地方原先叫紅古土,等新城修建完工後,將其命名為紅古城。也有一說,當時取名為新古城。然而,由於當地阿兵哥發音不准,將新字,誤讀為紅,就成了紅古城。不論哪種來歷,紅古這個名字和王保保的部眾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據記載,紅古城內城居住的王土司,就是王保保後裔。
1960年4月27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决定設立紅古區,就以這座古城為名,故取名為紅古區。從此,人們便稱這條川為紅古川。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王文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