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講述《新中國之歌》

上海 57℃ 0
摘要:中外青年攜手挖掘歷史細節克麗絲·格裏戈良是《新中國之歌》的導演,她來自土庫曼共和國,現時在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讀二年級。上線傳播後,《新中國之歌》收穫大量好評。

  “外國人科普中國國歌”這幾天登上了熱搜,由中外青年攜手講述《義勇軍進行曲》故事的紀錄片《新中國之歌》在海內外引發反響,它的創作源於在上海舉辦的2021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畫·上海行”活動。

  外國導師力挺“國歌”選題

  2021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畫·上海行”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會林文化基金主辦,上海大學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與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承辦,來自韓國、墨西哥、烏克蘭、南非、英國、土庫曼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波劄那等國的8名外方青年導演,在17天時間裏,以“家庭、家園、家國”為主題,在中方志願者的一對一協助之下完成了8部紀錄短片。

  《新中國之歌》正是此次“上海行”活動拍攝的影片之一,它別出心裁地採用定格動畫呈現,帶觀眾走進國歌背後的歷史,展現了振奮激昂的民族精神。這一選題最初由“看中國·上海行”外方指導老師奧黛·阿瓦迪亞提出。奧黛已在中國生活了近十年時間,這是她第二次被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邀請參與“看中國”活動,與同為紀錄片導演的徐蓉一起擔任指導老師。

  參觀上海電影博物館時,奧黛接觸到了國歌的故事。特別是得知新中國的國歌最初來自電影《風雲兒女》後,她產生了興趣。

  “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完美的故事。”奧黛說。今年探討“看中國”選題時,她毫不猶豫地推薦了它。不過,外國學生要將關於中國國歌的故事講好並非易事。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蔣為民回憶,在選題會上,大部分學生看中的題材都有紀錄片視角,比如人民公園的相親角、自閉症兒童們組成的學習之“家”、隔代帶娃等,“國歌”一度落選。但奧黛特別喜歡這個選題,她著急地問:“我可以自己來做嗎?”“可以,我支持。”

  兩天之後,一組團隊的選題在實地聯絡時遇到障礙,她們决定改做“國歌”的故事,奧黛喜笑顏開,並給予了全方位的指點和支持。

  中外青年攜手挖掘歷史細節

  克麗絲·格裏戈良是《新中國之歌》的導演,她來自土庫曼共和國,現時在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讀二年級。她的中方夥伴、影片製片人田洪敏同樣來自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克麗絲熟練的中文表達讓兩人的合作沒有任何溝通障礙。

  “在拍攝過程中我掌握了很多資料,對中國歷史有了更充分的認識。我和製片人每天整理浩如煙海的資料,在上海街頭尋找國歌的足迹。”克麗絲說。為了更好地拍攝影片,她們走遍了國歌展示館、聶耳故居、聶耳音樂廣場、百代小樓、田漢廣場。

  在奧黛建議之下,克麗絲、田洪敏將視角從聶耳、田漢轉移到劉良模和美國歌手保羅·羅伯遜等人身上,以突出《義勇軍進行曲》的國際影響力。如何讓歷史變得生動起來?和奧黛商量後,她們一致認為:讓影片停下來會很有趣,於是决定以定格動畫的管道整理資料,裁剪、聚焦、拍攝、檢查,一幀幀地讓歷史資料動起來。

  影片素材大多是照片,克麗絲對1000多張照片進行了細節修復,影片中的那雙手就是克麗絲自己的。定格動畫的拍攝比普通紀實片的拍攝難度增加了數倍,奧黛提供了拍攝場地,仔細核查歷史資料,並協助拍攝。

  中方和外方老師在完成審片後,一致决定讓《新中國之歌》在展映式上壓軸出場。

  上線傳播後,《新中國之歌》收穫大量好評。

  有觀眾表示,這部影片是她近期看過最好的短片之一。“影片涉及國歌的歷史,難以進行實地拍攝,甚至影像資料都很少,更多的是影像和文字。但定格動畫把宏大的主題具象化了。”也有觀眾表示,“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影片提到這首歌在美國被一比特著名的黑人歌手傳唱,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傳播,這些此前我們是不知道的”。

  承辦兩届“看中國·上海行”活動後,蔣為民認為,《看中國·上海行》從影像創作維度給各國青年們提供了關於合作與理解、尊重與互信的實踐機會。“今年的主題是‘家’,故事可大可小,但導演們都非常有創意,他們用奇思妙想賦予了這些看似平凡的主題特殊的想像空間”。上海大學兩家學院聯手承辦的《看中國·上海行》共同推出的這部《新中國之歌》充分表現了影像的力量、國歌的力量,喚醒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豪情壯志與家國情懷,也贏得了國際友人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尊重。

标签: 電影 國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