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威震華夏,為何卻兵敗被殺?他的性格决定最終命運

河北 81℃ 0
摘要: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漢末三國時期,關羽是一比特非常出色的將領,被人們稱為“萬人之敵”、“虎熊之將”。可是到了最後,關羽雖然威震華夏,但是很快就兵敗被殺,令後人歎息不已。其實,關羽的最終命運就與他的性格有著直接的關係,他的失敗也與性格有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與此同時,關羽被任命為“董督荊州事”。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漢末三國時期,關羽是一比特非常出色的將領,被人們稱為“萬人之敵”、“虎熊之將”。可是到了最後,關羽雖然威震華夏,但是很快就兵敗被殺,令後人歎息不已。其實,關羽的最終命運就與他的性格有著直接的關係,他的失敗也與性格有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關羽的性格

對於關羽的性格,東吳方面有著非常深入地瞭解。呂蒙對魯肅說:“斯人(指關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後來,陸遜也對呂蒙說:“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他們兩個人的話,基本上概括了關羽的性格,也就是說關羽非常自負、自傲,目中無人,特別立下大功後,就更加驕傲。

214年,諸葛亮、張飛率軍入川,幫助劉備佔領益州。與此同時,關羽被任命為“董督荊州事”。可是關羽這個人心高氣傲,他聽說馬超歸降了劉備,就向諸葛亮寫信詢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深知關羽爭強好勝,就說馬超“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指關羽)之絕倫逸群”,關羽看信後非常高興。這件事也說明關羽的性格問題。

二、盛氣淩人,得罪同僚

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加封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關羽就非常不高興,甚至拒絕接受任命,說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在費詩的勸說下,關羽才肯接受印綬。作為荊州地區的一把手,關羽和同僚的關係很差,主要是他盛氣淩人,瞧不起那些人,甚至羞怒他們,這直接導致了荊州不戰而降。

比如說南郡太守糜芳、警察守將士仁,此外還有荊州治中潘浚。這三個人的職責非常重要,可是卻都與關羽不睦。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己”,後來因後勤問題,還受到了關羽“還當治之”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派人誘降了糜芳、士仁。糜芳是糜竺的弟弟,早在徐州時期就跟隨劉備了。潘浚是荊州名士,“亦與關羽不穆”,降吳後歷任要職。

三、自恃勇武,兵敗被擒

當關羽得知荊州被偷襲的消息時,他已經被徐晃擊敗,只得被迫撤退。在這種情況下,關羽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北上,沿著漢水進入劉封、孟達防守的上庸地區,另一個是南下,奪回已經被佔領的荊州地區。此時的荊州已經完全被東吳控制,孫權也來到了此地,有重兵防守。而關羽雖然手中還有萬餘人軍隊,但已經沒了後方,後勤補給完全斷絕。

明智的選擇是北上,沿著漢水進入上庸,這樣一來雖然丟掉了荊州,可以保住手中的軍隊以及自己的性命。可是關羽這個人非常自負,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覺得憑藉自己的勇武,可以奪回荊州,於是他選擇了南下。可是在回荊州的過程中,由於呂蒙的計策,導致關羽的軍隊不戰而逃,關羽身邊只剩下百餘人。這時候,關羽再想逃到益州,已經不可能實現了。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