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有美蘇兩國的援助,為什麼還是戰敗了呢?

西藏 74℃ 0
摘要: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那一刻開始,尼克魯就成了印度的第一任總理。上任之後尼克魯大展拳脚,確實為印度做了很多大事。作為國大黨的領導,剛一上任,尼克魯就用各種武力脅迫合併印度的五百多個土邦,强化了國大黨的政治勢力。這一系列措施讓印度人民有一種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在整個東南亞找不到對手了,尤其是在喀什米爾戰爭中大半富裕地區被佔領之後,印度徹底膨脹了。

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那一刻開始,尼克魯就成了印度的第一任總理。上任之後尼克魯大展拳脚,確實為印度做了很多大事。作為國大黨的領導,剛一上任,尼克魯就用各種武力脅迫合併印度的五百多個土邦,强化了國大黨的政治勢力。

後來,尼格魯用武力收複果阿,更是讓印度人民揚眉吐氣。這一系列措施讓印度人民有一種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在整個東南亞找不到對手了,尤其是在喀什米爾戰爭中大半富裕地區被佔領之後,印度徹底膨脹了。尼克魯也膨脹了。

1959年3月,西藏叛亂發生後,印度的一些右翼政客掀起了反華浪潮,叫嚷“中國吞併了印度的領土”。1959年3月22日,尼克魯寫信給周總理,要求把大片領土劃給印度,尼克魯一開口就是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福建省面積。

中國自然不會答應這樣無理的要求。那麼尼克魯為何這麼理直氣壯地提出這樣奇葩的要求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麥克馬洪線,中印兩國的邊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在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過,只是雙方都達成了一種默契,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

但在英國將印度變為殖民地後,英國人開始拿邊界線做文章了。1914年7月,英國、中國和中國西藏地方三方代表,在英屬印度西姆拉共同探討西藏問題時,英方代表麥克馬洪背著中國政府私自和西藏地方代表商量,在地圖上畫了一條麥克馬洪線。

這條線將中印邊界向中國西藏方向推移了150公里,將原屬於中國西藏地方的9萬平方公里國土全部劃給了英屬印度。英國殖民政府離開印度後,印度就以繼承英國殖民權益的理由,向中國提出無理要求。但中國歷屆政府從來沒有承認過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所以當尼赫魯厚著臉皮向中國索要西藏大片領土時,中國政府立即反對並表態稱,希望先把這個爭議擱置在一旁,雙方保留如今的邊界,以和平的態度解决這一問題。然而,尼克魯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裡,甚至越來越狂妄自大一口回絕,談是沒有必要談的,邊界是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

麥克馬洪線就在那裡,那片領土就是印度的。於是從1959年開始,一直到1962年在中方正式回擊之前,尼克魯將狂妄發揮到了極致。尼克魯採取的是步步緊逼的前進政策,企圖把中國邊防軍逼出駐地。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中國各據點之間建立哨所和巡邏隊,以試圖切斷中國的供應線趕走中國部隊。

為了使幻想成真,1959年8月,印度在中印邊界主動挑起了第一次武裝衝突。印度派兵向中國邊防軍開火,並擅自把位於麥克馬洪線北側的郎久地區劃入了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邊防軍還擊之後,印度軍隊只得狼狽撤軍。就連尼克魯也不得不支支吾吾地承認郎久在麥克馬洪線以北,狂妄自大的尼克魯會這麼輕易鬆口嗎?

當然不會一時嘴軟,並不代表尼克魯放弃了拿中國開刀。兩個月後,尼克魯發動了第二次武裝衝突。在空喀山口,六十多名印度武裝人員向14人的中國巡邏隊開火。這還沒完。1962年,尼赫魯捲土重來,這一次,他在中印邊界的西段和東段搞出了比前兩次更大陣仗的軍事衝突。

印度飛機不斷騷擾中國領空,還在中國境內强設了43個哨所,趕走了駐守在邊境線上的中國軍隊。印度蠶食傳統習慣性公然挑釁中國,任憑中國將和平兩個字說爛了,尼克魯依然置之不理。那麼尼克魯哪來的底氣敢和剛打贏朝鮮戰爭的中國這麼狂呢?

在當時的國際大環境下,尼克魯敢和中國正面剛,自然是有其他力量在背後支持的。沒錯,幫助尼赫魯扛起反對中國旗幟的就是美國和蘇聯。美國一聽說印度要搞中國,馬上撥款10億美元作為援助基金,在三年後又拿出40億美元,不僅提高經濟援助,在軍事上,美國生怕印度的英式舊武器打不過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國,一口氣援助大批美式武器裝備到印度,在美國大力拉攏印度的時候,蘇聯也不甘寂寞。

1959年9月,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訪問北京,一來就指責中國殘暴無禮。在中印邊境衝突時打死了印度軍人。雖然表面上赫魯雪夫保持中立,但他明顯站在了印度那邊。除了外交聲援以外,蘇聯還向印度提供大規模軍事援助,生怕中國挨打,落下自己的那一份。

就這樣,在兩個超級大國的支持下,尼赫魯的態度越來越囂張。當然尼赫魯也不傻,他對中國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中國壓根不敢出兵,印度將不戰而勝。就算中國出兵,印度也將所向披靡。尼克魯認為,中國沒有那麼重視麥克馬洪線的爭議地區,有可能不會往那裡派兵。

就地緣形勢來說,中印邊境周圍不是終年積雪的高山,就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國很大概率不會在中印邊境動真格。退一步說,就算中國派兵,中國兵力和補給方面肯定比不上印度,印度全是精銳部隊,中國的軍隊根本不够看。

可最後的結果是,在印度的不斷挑釁之下,中國終於忍無可忍了。1962年10月20日,中國開始全面反擊。在東段中國軍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强渡克節朗河,向駐守在沿河陣地的印軍第七旅發起了猛攻。當天全殲該旅,然後兵分三路直搗旺達。

經過一周的激戰,中國軍隊清除了傳統習慣線以北的全部印軍,在西段北邊我邊防部隊收復了印軍在實際控制線以北的最後三個哨所,把印軍全部趕出了中國領土。11月18日,在西山口之戰中,副班長龐國興為了追擊印軍誤入印軍地盤。

當所有人以為他戰死沙場的時候,龐國興和戰鬥小組卻出現在了敵營裏。他們不僅攻佔了兩個敵軍的炮兵陣地,還擊斃了七名敵軍。像這樣的戰鬥英雄有很多,最後我軍不到一個月就把印度收拾得服服帖帖。最後印軍損失近萬人被俘7000人。

相比之下,我軍傷亡小很多。雖然戰局已定,但印度人似乎想扳回一局,厚著臉皮說捉了我們的俘虜,但卻叫不出來一個人。印度戰敗後,尼克魯寄希望與美國出手相助。為此,他寫了兩封信給美國總統肎尼迪,但尼赫魯沒等到美軍的援助,卻先一步在報紙上看到了中國宣佈全線停火的消息。

尼赫魯想不通,中國為什麼突然停戰呢?然而他更加不明白的是,中國無償送回了所有繳獲物資和武器,還將所有印度俘虜送回,戰爭之後的尼赫魯國內外的威望下降,國內議員指責他領導無能才導致戰爭失敗。國際上尼克魯也是狼狽不堪,雖然風光不再,但尼克魯依然抱緊美國和蘇聯的大腿。

戰爭結束後一年,尼克魯在國大黨會議上進行了深刻檢討。印度從這場戰爭中學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容不下弱國。現在我必須承認,我們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中。尼克魯的這番話和一開始的狂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很難想像這是同一個人,之後的日子裏尼克魯每天都是鬱鬱寡歡。他想不通,為什麼有了美蘇兩個大國的幫助,自己還會失敗呢?心力憔悴之下,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差。1964年1月8日,在巴布內斯瓦爾,尼赫魯正在國大黨年會上聽取報告。

一個身影突然倒地,引起現場胡亂倒在地上的正是尼赫魯。因為年紀太大,他突然中風了,最後導致左側癱瘓。在這一年的5月27日,年老病多的尼赫魯抑鬱離世了。直到死的那一天,尼克魯都還在思考,為什麼中國會贏呢?

說來也奇怪,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先前支持他的美國總統肎尼迪也在這一年遇刺身亡了,蘇聯這邊也不例外。赫魯雪夫也在同一年下臺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