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新聞,特別重要,如果你能讀懂其中奧妙,一定會受益匪淺。
就在近日,發改委官網刊登了一篇重磅報告《差异化培育提昇不同類型城市發展新動能》。
文中講到:“為了達到十四五規劃要求,著重提出四個層級的都市等級,其中有全球競爭型代表都市、區域性中心都市、戰畧接續成長都市和衰退型都市等四類都市”。
這種劃分方法,我是頭一次見,但可以確定的是,背後是國家對都市發展戰略的重新佈局。
這次不僅提到了杭州、成都、武漢、南京等這些新一線都市,還有濟南、福州、瀋陽等二線都市,以及寶雞、洛陽、襄陽、贛州、宜昌等三四線都市。
被提到的重點建設都市,國家會定向“輸送能量”,給錢給人給資源,城運帶財運,當地居民無不受益。
那麼這篇報告,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哪些是可兌現的,哪些又是“願望”?下麵,子木幫大家詳細解讀。
走出去
首先是全球競爭型都市。
看字面意思就明白,它對標的是“國際”,之所以提出這麼一個概念,是因為我們的“龍頭都市”,太弱了。
根據MMF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48個全球大都市樣本中,2019年,排名前三的是倫敦、紐約、東京,而北京、上海分別位列全球24比特、30比特。
要知道,2012年,北京的排名是全球第11名,這意味著,這些年,我們的龍頭不進反退。
我仔細看了GPCI指數報告。
裡面的解釋是,北京和上海,經濟尚可,科技研發、文化交往中等,但居住條件和生態環境很差。
其中“生態環境”在全球48個樣本都市中,分別位列倒數第一、第二。
來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除了人就是房,被鋼筋混凝土緊緊包裹著。
外地人來了大都去了天安門廣場、頤和園、故宮,可玩的地方寥寥無幾,若是想找一點有“綠色”的地方,還得驅車到郊外。
再看全球第一城倫敦,上世紀中期也很差勁,是出了名的“霧都”,但現在已經變成了森林之城:
141.6平方公里的公園、林地和花園,還有占倫敦土地面積的22%的環城綠帶,當地對人居環境的投資,做到了極致。
倫敦國王學院的留學生怡然在日記裏這樣描述今日的倫敦:
泰晤士河周邊常有跑步的人們,河邊橡樹茂盛,白色的水鳥從人們身邊飛過,它們好像從不怕人。金絲雀碼頭附近的草地上常能看到松鼠,它們會主動跑到你身邊,伸手等待你的餵食……
野生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是一個都市生態環境的最優表現,這種情況,國內我只在峨眉山見過,那還是猴子從我身上偷東西,囂張地都以為自己是孫大聖。
還有就是文化。我之前問過一個導演朋友,“為什麼國際大片中很少出現北京、上海的鏡頭,最多的取景地幾乎只有中國香港?”
朋友回答我,文化輸出不够。
北京上海雖然很發達,但這種摩天大樓的都市在全球一抓一大把,反而文化層面,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底蘊,但卻沒有很好的輸出,不過現在正在直追。
拿北京來說,博物館總共197個,而倫敦,博物館超過200個。
中國香港給人的感覺,很擁擠很逼仄,一種髒兮兮落後的感覺,但燈紅酒綠的繁華夜市,霓虹燈下的愛情故事卻是獨一無二的。
總的來說,中國如果想實現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宏偉大志,就必須有龍頭都市走出去,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國際人才和資本的青睞。
報告中提到,北上廣深將被打造成卓越的“全球都市”,四大一線都市,任重而道遠。
高能級
將重慶、天津、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西安、瀋陽、濟南、鄭州、合肥、福州等,打造為高能級的國家中心都市。
這是此篇報告的覈心內容。
國家中心都市,最早是在2005年,由住建部依據《城市規劃法》提出的。
2010年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都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又提出新建四大國家中心都市,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不到二十年,我們捧出九大國家中心都市。
“國中”這個稱號,非常值錢,只要落定,意味著一大批天降紅利隨之而來。拿西安舉例,2018年被定義為國家中心都市後,緊接著:
阿裡巴巴、騰訊、比亞迪等大型企業接踵入駐。
旅遊數據爆發成為網紅之城。
臨空經濟示範區被批復。
全球創投峰會開幕。
多個重大基建項目,集中開工。
……
西安被定義為國家中心都市的第一年,GDP名義增速破10%,飆升至11.75%,直接跳入全國第一梯隊,坐實“西北王”的稱號。
這次我們看到,除了老九大,未來還可能新增新六大,分別是杭州、南京、瀋陽、濟南、合肥、福州。
其中杭州、南京、合肥,同屬於長三角城市群,只能說,國家對長三角真的是情有獨鍾,不過這也能理解,長三角每年貢獻的GDP占全國1/4,投資肯定要考慮回報。
但重點來了,通過跟身邊業內研究者的交流,發現大家對這三比特入選“國中”,並不看好。
首先,國家級中心都市的覈心是“中心”。
地理位置要中心,輻射能力更要中心,對一個區域的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要有帶動作用,是區域內獨一無二的。
其次,要在戰畧佈局上,有平衡性。比如之前西北發展太過落後,這時候只能把西安這個點做起來,成為絕對的龍頭,才能帶動西北發展。
杭州、南京同屬於富得流油的長三角一帶,自身實力本無需外力,而且長三角已經有了一家“國中”,上海大哥這些年帶動作用明顯。再出兩家國中,有些多餘。
而合肥,屬於長三角,也屬於中部五城,長三角有上海,中部有兩大“國中”,九省通衢的武漢,和全國路網樞紐中心鄭州,如果帶上合肥,那麼長沙要不要進“國中”呢。
所以這幾比特競選,是很難的,反觀其他三個預備隊員,福州、濟南、瀋陽,雖然實力稍遜一籌,但我認為是“板上釘釘”之事。
新國中
近幾年,我國在都市戰略投資佈局上,一直是“兩條腿走路,填飽肚子”。
這兩條腿分別是長三角和大灣區,有好的政策和資源,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這兩位,因為投資有豐厚的回報。
其次是“肚子”,比如華中武漢、鄭州、長沙、西北西安、西南成都和重慶等,這些都市均是各個區域的龍頭都市。
唯有東北、西南以及華東的山東、福建等地,這幾年,忽略了。現在便迎來了轉折檔口。
東北振興是必須要做的,否則按照眼下的人口流出趨勢,不出10年,東北會徹底淪陷,再難扭轉。
其中瀋陽,民國時期就是東北地區的首府,區位上可以很好的讓東北與京津冀、長三角連接,帶動東三省復蘇,自然要承擔起“東北振興”的重任。
而同屬於東北的藝員都市大連,在失去上一班經濟高速列車後,未來的競爭力將很難與瀋陽匹敵。這是大環境造成的。
而且眼下瀋陽房價並不高,這對於東三省年輕人流入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其次是山東濟南。
濟南這幾年在大省會戰畧下,發展的不錯,近兩年樓市回檔充分,目前正在蓄勢反彈。
山東一直存在“濟南青島”雙子星之戰,眾說紛紜。
最多的表述是,過去山東把政策都給了青島,但是青島並沒有混出什麼名堂,對山東整體也沒有帶動作用,所以現在整體政策回流,决定把濟南做起來。
而且濟南在區位上,更“中心”一些,對整體戰略規劃和產業分配,更有前瞻性。
福州跟濟南一樣,雙子星都市,過去一直被廈門碾壓。但整體來看,廈門也沒有起到帶頭作用,只是把全福建省的有錢人都虹吸在了島內。
工業製造業高科技,沒有趕上浪潮,房價倒是很貴,6000多億GDP,最高房價能炒到7-8萬/平米。
而福州,作為福建省會,包容性足够,已經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對東南沿海有强虹吸作用,而且房價較低,對年輕人也是友好的。
過去瀋陽、濟南、福州,這些省會城市都位列全國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榜單之上,但現在,國家開始重新佈局,轉移戰略投資方向。
當然不能說,廈門、大連、青島未來不發展了,而是在已有存量的基礎上,這幾個曾經的藝員都市,增量空間並沒有瀋陽、濟南、福州那麼大。
而且考慮到區域帶頭作用,未來政策轉移和資源傳輸會更傾斜。
持續的馬太
新“國中”上臺,勢必會掀起一場財富風暴,接下來就看這幾座是否能把握住機遇了。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個規律:
因為資源有限,國家給大型戰畧扶持,地方就會集全省之力發展一城,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事”,成都、合肥、武漢、長沙、西安等等省會都是這個路徑。
等到發展成絕對大城之後,才有可能對周邊形成帶動作用,我們叫做“反哺”,比如上海對昆山、嘉善,深圳對東莞、惠州的帶動。
所以新國中出臺後,對東北、山東、福建其他城市反而是利空的,尤其反映在房價走勢上,大家一定要注意。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戰畧接續成長都市和衰退型都市。
報告總共提到21個戰畧接續成長都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且基本都是省內除省會外的三四線都市。
對於常規普通三四線都市,我還是過去的觀點,即使給政策,扭轉局勢的概率不會很大。
還是那句話,“馬太效應”是城鎮化建設無法破解的命題。任何國家都是這樣,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給政策崛起,也需要一定的底子,比如都市能級、產業、人口、區位等等。
我國除了像江浙一帶的小城市,改革開放後就形成异常發達的鄉鎮經濟體,其他地區除非像山東曹縣那樣找到獨特的產業方向(概率是千分之一),基本無法破除這一魔咒。這些都市的房子只有自住功能,在大環境下,房價會持續橫盤。
至於衰退型都市,我曾在文章裏講過很多次,未來只能走“小而美”的路線,除非迫不得已在這個地方生活需要買房,否則儘量遠離。
•END•
作者丨子木
來源|子木聊房
歡迎點擊易簡財經視頻號,看最新視頻~
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易簡財經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清單裏。
寫文不易,歡迎大家來個貭素三連!(分享+點贊+在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