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間2021年9月27日14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D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航太捷報頻傳
在此次任務成功前,僅在九月份,中國航太就一直處於高頻次任務狀態。
2021年9月20日15時10分,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2021年9月9日19時50分,中星9B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021年9月7日11時0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五號02星發射升空。
僅僅是發射任務加上今天的成功發射已經達到了4次。其實我們把時間線拉長,自從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航太發射幾乎就是在滿負荷的運轉之中,年年發射次數都在30+以上。
高頻率,快節奏的發射,是對中國高端製造業的考驗
造火箭,造衛星不同於造桌子,造椅子。衛星發射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火箭的設計開始,就是一項嚴苛到極致的工作。我國從2018年開始,每年的發射任務幾乎都會再創新高,而在紀錄的背後是製造人,軍工人的默默付出。
首先,根據衛星應用的不同,大小的不同,軌道的不同,選擇的火箭就會不同。例如今天發射的兩枚火箭,快舟火箭應用於快速發射,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則是應用於一般的常規發射。囙此來看,我國現時的航太事業建設,不是盯著某一個領域,某一枚火箭去謀發展,而是從宏觀層面將藍圖鋪開,開發出了屬於中國的各型號火箭。囙此從設計環節開始,對於火箭和衛星的要求就是很嚴苛的。
其次,在火箭和衛星的製造過程中,對於製造業的要求更是嚴之又嚴,畢竟任何一個毫釐的差錯,都有可能導致任務的失敗。而一枚火箭是由幾萬甚至幾十萬個零件組裝而成,這樣的壓力不是一個部門承擔,而是由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參與製造的工廠企業承擔。但是高壓之下,也為我們的高端製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發射的成功率也反映了我們的高端製造行業,是信得過的,是靠得住的!
最後,我們細數一下自2018年以來的發射任務,我們就不難發現,每年發射都在30次以上。三十次的發射平均一個月就要進行3次甚至更多的發射,而每一次重大發射都會有備份火箭,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年的火箭產量規模,大家應該也就心中有數了!在高品質的要求下,我們完成了高產,而每年30發火箭,其中包括眾多重型火箭的生產力,有什麼隱喻,大家可以思考。
快舟複飛,為什麼意義重大
2020年是對快舟火箭影響重大的一年。2020年9月12日13時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在去年,兩個月的時間內兩個型號的快舟火箭接連失利,一度讓航太圈頗為震驚。為何大家會如此震驚呢?因為快舟火箭對於中國航太來說有著不平凡的意義!我們先看看美國人是怎麼說的!我國首枚“快舟一號”火箭升空後不到兩小時,美國航太網站NASA Spaceflight便在首頁頭條位置,以“中國秘密發射新快速回應火箭”為題報導此事。報導稱,“快舟”其實就是中國的太空快速回應作戰系統。這次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搶在美國之前,成為首個完整發射衛星-火箭一體化快速應急空間飛行器試驗的國家。
我們尚且還沒看到美國對我國的哪款火箭如此上心,囙此從側面也能够看出此型火箭的重要意義。
其實我們尚且不管美國人說的是真是假,就快舟火箭而言,其固體發射的特性符合了我國應急發射的需求。在2019年12月,在太原衛星發射場,我國在6小時內,完成了2枚快舟火箭的發射工作,同一發射場最短時間連續發射紀錄便在此誕生。從這個事例我們就能够看出在應急時刻,快舟火箭的重要意義。
而據現時發佈的消息來看,還有一發快舟火箭已經蓄勢待發了,如果達到發射條件,必定也會在近期發射。
臨近國慶,航太領域的喜訊不斷傳來,中國航太人用中國速度向祖國母親獻禮。在國慶日來臨之際,必定有很多一線航太人還要戰鬥在工作崗位上,在此我們向一線的中國航太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