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被人用這句話勸酒怎麼辦?古人有一妙招

江西 85℃ 0
摘要:我國的酒桌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幾乎可以說跟釀酒的歷史相伴相生,其根植於餐飲文化裏,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而我國酒桌文化的覈心,無外乎兩個字,即勸酒。一句“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便能噎死一大批酒友。尤其是對於“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這句終極殺招,還有專門的解决之道。而為齊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淳於髡自然被奉為上賓,酒席之上,齊威王一個勁地勸說淳於髡喝酒。那麼,各位酒友,淳於髡的擋酒妙法,你學會了嗎?

我國的酒桌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幾乎可以說跟釀酒的歷史相伴相生,其根植於餐飲文化裏,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

歷史上各種經典故事裏都暗藏著酒桌文化的影子,譬如楚漢爭霸時期的鴻門宴,便是酒桌上的一場沒有硝烟的戰爭,還有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將酒桌文化完美化用到了政治鬥爭中。

而我國酒桌文化的覈心,無外乎兩個字,即勸酒。只要一上了酒桌,喝酒便成了一件不怎麼自願的事。不是別人強迫你喝,就是各種敬酒讓人難以拒絕,推杯換盞下來,最後每個人都會喝多。

關於勸酒,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裏也有過不少記載。譬如王維在《渭城曲》裏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有李白的《將進酒》裏的“呼兒將出換美酒”,如今看來,這些詩詞儼然就是古代的勸酒令。

而現代人沒有古人這般高雅,勸酒的詞兒便顯得有點直白。一句“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便能噎死一大批酒友。這句話堪比酒桌文化上的終極殺器,只要一出口,在不勝酒力的人,怎麼著也得喝兩杯。

既然有勸酒,必然就有擋酒。現代人的擋酒同樣簡單直白,領導無需擔心擋酒,懂事理的下屬自然會在適時出手,攔下對方的酒杯。

比起現代人,古人的擋酒方法便顯得機巧多了。尤其是對於“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這句終極殺招,還有專門的解决之道。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在《史記·滑稽列傳》裏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大夫叫淳於髡,他是一個十分擅長辯論之人。當時的齊國國君齊威王特別喜歡舉辦酒宴,動不動就帶著群臣飲酒作樂。

某一回,齊國南邊的楚國仗著齊威王整日縱情酒樂,便發兵攻打齊國。當時楚國的國力如日中天,齊威王害怕打不過。便任命淳於髡為說客,令其前往趙國求援。淳於髡憑藉自己流利的口才,爭取到趙國的援軍擊退了楚軍。齊威王大喜,又在宮中設宴言歡,通宵達旦。

而為齊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淳於髡自然被奉為上賓,酒席之上,齊威王一個勁地勸說淳於髡喝酒。淳於髡也是皺起了眉頭,一是他不勝酒力,二是看到自己君王整天如此渾渾噩噩,有些恨鐵不成鋼。於是,他便想到一招來勸誡齊威王戒酒。

淳於髡先是裝作醉醺醺的模樣,跌跌晃晃走到齊威王跟前。喝紅了眼的齊威王笑到“愛卿,你怎麼喝了這麼點就醉了,孤不信。”

淳於髡便順著齊威王話軲轆回道“大王,我這酒量是不一定的,要是你賞酒給我喝,身為臣子我不敢不喝,但因為精神緊張,只喝少許便會醉。要是去那鄉間幽林,不分階級地位,鄉親們齊聚一堂,那我便自在些,酒量自然也就多了,不那麼容易醉。”

“此外,每次一遇到這種宴會,大家一喝高,容易失控做出一些荒謬滑稽之事,如此會失禮引人耻笑。所以,為了不出醜,我儘量克制自己不喝多,我想,大王你也一定不想出醜吧。”

沒想這番話還真有效果,齊威王聽罷非但沒勸淳於髡喝酒了。反而還改掉了縱情酒宴的陋習,從此成了一比特明君。

總結來看,淳於髡的擋酒奇招關鍵在於裝醉,若是裝醉被揭穿,就强行訴苦。當然,不是那種無腦訴苦,而是迎著勸酒者的痛點訴苦,如此會讓勸酒者產生共鳴放弃勸酒。這樣既不得罪勸酒者,也避免了被勸,可謂一石二鳥。

那麼,各位酒友,淳於髡的擋酒妙法,你學會了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