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各省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四川省與重慶市、四川省與貴州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河北省與山東省的區劃調整。當年,河北省把自己的5個縣,劃入了山東省、山東省則把自己的6個縣,劃入了河北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兩個省之間的區劃調整,規模很大。
首先,我們聊聊京杭大運河。因為河北省與山東省的一系列區劃調整,都是圍繞大運河展開的。隋煬帝在位時期,隋朝傾國之力,開鑿了著名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連接了江南地區和華北地區。江南的瓷器、糧食和北方的戰馬、特產,能够源源不斷的運輸。不得不說,開鑿京杭大運河,既能够鞏固南北等地的統治,同時減輕了洛陽等地的糧食壓力。
到了唐朝統治的末期,由於戰爭的大規模破壞,再加上黃河改道,大運河洛陽段的水道已經枯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封成為了北方的水陸轉運中心,唐末以來,幾個政權陸續定都開封,就是這個原因。13世紀,元朝建立以後,由於需要同時兼顧北方草原和中原地區。元朝定都北京,也就是元大都。
隨著首都位置的變化,大運河繼續從河南轉運就沒有必要了。京杭大運河繞道進入河南,然後再進入大都,這出現了捨近求遠的問題,白白浪費了時間。囙此,元朝大規模修改了大運河的航道,大運河不再經過河南,而是直接從江淮進入了山東、河北等地。同樣是在元朝統治時期,由於疆域面積的擴大,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已經無法滿足元朝的統治需要。
囙此,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借鑒了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不過,元朝的行省非常粗獷,各方面都不完善。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格局。當時,京杭大運河基本上從北直隸與山東省的交界地區流過,而且呈現出犬牙交錯的情况。清朝確立統治以後,北直隸更名為直隸省,區劃基本上沒有變化。
京杭大運河關乎朝廷的生命線,囙此,元明清三朝,對於大運河都非常看重。尤其是清朝,專門建立了漕運衙門和漕運總督,負責保障大運河航線的安全。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1928年,直隸省更名為河北省。當時,大運河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由於年久失修、河道破敗、淤泥堆積等原因,大運河的運輸能力大大降低。第二,由於戰爭的進一步破壞,很多段的河道,已經無法維護了。在戰火連天的年代,根本就沒有精力治理大運河,囙此,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原來以運河為生的縴夫們,開始改行工作了。
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和經濟建設的階段。進入50年代前期,各地的土匪被肅清之後,我國開始騰出手來,治理各地的山河湖泊,例如黃河、淮河、洪澤湖、大運河等等。
在治理大運河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繞不開,那就是區劃問題。當時,山東省的部分管轄區,在大運河西岸。河北省的部分管轄區,則在大運河東岸。雙方的管轄區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於兩個省份都有治理大運河的任務,如何統籌指揮,這是一個大問題。
為了集中力量治理大運河,重現大運河昔日的風采。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地區,出現了區劃調整。不得不說,這一輪區劃調整借鑒了河北省與河南省區劃調整的成功經驗。1952年,平原省撤銷以後,原本隸屬於河北省的長垣縣、東明縣、清豐縣、南樂縣和濮陽縣,劃入了河南省管理。為了彌補河北省的損失,河南省把自己的涉縣、臨漳縣和武安縣,劃入了河北省管理。
同一年,河北省分佈在大運河周圍的恩縣、夏津縣、武城縣、館陶縣等5個縣,被劃入了山東省。不得不說,這些縣劃入山東省以後,有利於進一步治理大運河。但是,河北省一口氣損失了5個縣,損失太大了。為此,山東省把自己西北方向的吳橋縣、東光縣、南皮縣、鹽山縣、慶雲縣、寧津縣等6個縣,劃入了河北省管理。
雙方這樣的區劃模式,持續了10餘年時間。至於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交界地區,在60年代的區劃調整,則是另一個故事了。不得不說,在河北與山東兩個省的區劃調整以後,確實有利於治理大運河。在五六十年代,大運河的治理工作大大加快,原本年久失修的河道,開始重新通航。
其實在建國之初,很多省份之間的區劃調整,基本上都與各個大型水利工程有關。關於各省之間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