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上海都市空間藝術季昨天在上生·新所正式開幕,展期將持續到11月30日。本届展覽主題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都市”。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局長徐毅松表示,相關部門正在著手製定《關於全面持續推進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的實施意見》,接下來將在全市全面推開“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建設。
上海做法成亮點
和過往歷屆不同,今年的空間藝術季首次從黃浦江畔“搬到”社區裏,更加“接地氣”了。
為什麼要聚焦富有烟火氣的社會基層單元?“本届空間藝術季不僅僅是上海本地的展覽,而且是走向全國的活動。”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白雪茹說。作為自然資源部與上海市政府合作協定項目,本届空間藝術季更像是一扇窗戶,要把上海在“15分鐘社區生活圈”打造上的理念和實踐,充分展示並向全國推廣。
現時,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方法。徐毅松表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要轉變行動理念,聚焦解决普通人最期盼、最迫切的“急難愁盼”“老小舊遠”等問題;創新治理管道,探索建立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更加常態的社會各方參與機制;提高行動的效率和精准性,實現數位化轉型。
從基本概念提出到現在短短六年時間,上海已有180多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項目落地,一批社區整體成效顯著,社區空間環境和服務設施品質得到整體提高,居民共建共治意識和社區凝聚力明顯提升。
兩大社區為標杆
本届空間藝術季還設定了2個重點樣本社區——新華社區、曹楊社區。此外在全市還有18個體驗社區,覆蓋中心城區、新城社區、鄉村社區。在180多個項目中,為何新華和曹楊成為重點樣本?
長寧區新華路街道涉及歷史文化風貌區,社區建成度高,可用於增建設施的空間十分有限。同時,它又是一個極具活力的綜合性社區,居住與就業功能融合,創新創業氛圍濃厚,人口結構多元,老齡化特徵突出,青年白領占比大。
為了推動“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新華路街道採用共建共用模式,強調社區治理優勢,調動在地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力量融入,搭建了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機制,採用政府主導和社會合作的管道來推動社區品質不斷提升。比如,老社區“敬老邨”微更新改造,就是街道以少量資金投入點狀微更新,以此吸引社會多方資金融入,撬動整個居住區的改造提升。
曹楊新村建設於20世紀50年代,是新中國興建的第一個工人新村,經過多年使用,住宅老化陳舊、功能活力欠缺、公共服務不足、遊憩空間缺乏。曹楊新村聚焦“宜居、宜業、宜學、宜遊、宜養”開展規劃建設。在居住方面,開展舊住房修繕和成套改造,投放人才公寓,完善社區服務,構建社區數位管理服務平臺。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上海市副市長張為出席活動並發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