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精緻“90後”具有儀式感的一天,正在生活方式分享平臺小紅書上傳播——
清晨起床,穿上NEIWAI貼身衣物,來一份薄荷健康早餐,妝容以瑪麗黛佳打底,用橘朵上眼影,出門穿上Lost in echo鞋。進辦公室,以一杯永璞咖啡開始忙碌的一天,下午偷閒來一塊每日黑巧,收工回家,煮一碗拉麵說,隨後在野獸派的香氛中泡個熱水澡,在源氏木語夜光床上睡個美容覺……
這些高顏值、强功能的產品,擁有一個共同特徵:來自上海。多項資料顯示,近年來,上海無論是新國貨品牌的產出數量還是融資企業數量,均領先於全國。在當下這波從青睞外資品牌轉向熱衷國貨的消費浪潮中,消費之都上海又一次拔得頭籌。
在離消費者最近處,接受最挑剔檢驗
種種數據都在印證國潮熱。
《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近5年,中國品牌蒐索熱度是海外品牌的3倍。
阿裡研究院今年5月《2021中國品牌發展報告》稱,自2016年我國開啟供給側改革以來,新品牌逐年擴張。2020年,天猫新品牌銷售額已是2016年的18倍,其中前500個新品牌中,所在地為上海的品牌占90個,排名全國城市第一。另外,今年“618”期間,在沖上天猫細分行業第一的459個新品牌中,63個為上海品牌,占比居全國之首。基於以上種種,天猫已將上海定義為“天猫新國貨第一城”。
再從資本視角看,上海同樣處於這波新消費浪潮的C比特。金融數據公司“烯牛”梳理了近三年新消費品牌投融資事件,發現65%的融資事件發生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五大都市,上海占20%,位列第一。
各維度數據均指向一個事實:上海是新國貨當之無愧的試驗場、孵化地,新品牌在此起錨,榮耀全國。
上海素有新國貨基因。上世紀30年代起,愛射擊的針織廠廠長幹庭輝的“三槍”商標,因弘揚國貨一炮而紅。隨後,華生電扇、百雀羚面霜、回力鞋等國貨,在十裡洋場與洋貨正面交鋒,名聲遠揚。上世紀70年代,英雄、永久、美加淨等上海製造又風靡全國。如今,在中國國力與民族自信同頻共振之下,一大批懂互聯網、具國際化背景、有工業設計和品牌敘事能力的創業型企業,巧妙繞開傳統品牌的傳播和通路壁壘,紛紛在上海創立新品牌。
2015年,貴州女孩姚啟迪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畢業,來上海實習,結識了另兩位聯合創始人。他們切中年輕人“精緻懶宅”需求,以19.9元的客單價,在2020年將品牌“拉麵說”的銷量做到了6億元。
“鐵皮叔叔”侯永璞同樣選擇了上海。他於2014年在上海創立永璞咖啡。2017年底,永璞咖啡開闢便攜冷萃咖啡液新賽道,於2020年拿下天猫咖啡液類目第一名。
記者曾問過侯永璞,為何選擇上海,回答是:“還能是哪裡?”
他說,這裡是國內首批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入萬億級的都市之一,這裡的品牌集聚沒有國內其他城市可及,這裡距離消費者最近,能洞察趨勢、消費創新,同時接受市場最挑剔的檢驗。“所以,創立新品牌,沒有哪裡比上海更合適。”
長三角的世界級工廠,為新國貨代工
為什麼是上海?原因並不單一。長三角成熟完備的製造能力,為上海的新品牌提供了產品力保證。
被譽為“國貨之光”的彩妝品牌橘朵,僅一年就進入“億元俱樂部”。品牌方曾透露,創始人團隊幾乎清一色具備國際知名化妝品公司供職經驗,對大牌在長三角的代工廠瞭若指掌。知己知彼之下,橘朵一款供應鏈與國際大牌相差無幾的G44眼影,以“平價超閃”的性價比,吸引年輕用戶瘋狂搶購。
在上海,供應鏈資源可謂唾手可得。如在奉賢區,美妝產業鏈上下游實力超强。原料端有帝斯曼、巴斯夫和德國漢高,供應鏈端有科絲美詩、瑩特麗等頂級代工企業和研發中心。風靡全球的植村秀“砍刀眉筆”、美國NARS口紅筆,全部來自瑩特麗在“東方美穀”的工廠。但近年來,這家工廠的客戶名單中,出現了毛戈平等國潮品牌的身影。
不難發現,新一輪國貨品牌幾乎都無工廠,或是等爆紅後才開始考慮自建工廠。這種輕裝上陣的創業模式,背靠的就是長三角世界級工廠數十年為全球製造的基底。考驗創業者的,就剩下供應鏈綜合與行銷能力。
比如,以健康工具起家的薄荷健康,為實現工具類應用變現,開始打造食品矩陣,掘金千億級規模的代餐市場。薄荷健康最寶貴的資源,應是40餘比特產品經理,他們對應著减肥健康、免疫等場景,還將果凍、螺螄粉、糕點、臭豆腐做成了低脂低糖高蛋白的功能零食。產品經理只需提出概念設計,隨後交給代工廠進行新品研發和調試。代工廠幾乎能100%地實現品牌方所提出的產品形態要求。
甚至,部分代工廠也不甘寂寞,趁著這波國潮熱,一舉轉型到打響自有品牌。比如,為歐美頂級廚具品牌代工長達30年的上海冠華不銹鋼製品公司,去年起重新翻出“喜時”自有品牌,拿出與歐美品牌同線同標同質但價格僅為大牌1/10的亮點,契合國內消費者使用習慣打造爆款鍋,單日銷量數千,工廠連夜生產,用戶評價“質量好到哭”,回購超5次者大有人在。
新型服務機構集聚,讓品牌“開掛”
為什麼是上海?原因還在於適配的土壤。
對此,操盤大量新銳品牌的電商代運營機构黑域文化創始人黑水感觸極深。他的一個美食品牌客戶,自從將品牌中心放到上海後便人生“開掛”。“品牌方主要做了人才、品牌視覺、運營策略等方面的提升,在上海接觸到更多資本方,拿到了數輪融資,現已進入美食垂直領域頭部陣容,年銷售額破10億元。”
在黑水看來,在互聯網行銷時代,上海不僅集聚了大量專業MCN機构、數據服務商、代運營機构等新型服務機構,更有B站、小紅書、得物、拼多多等生活分享社區和超大規模電商平臺。這樣的服務矩陣,成為新品牌強勢崛起的肥沃土壤。
藥學博士施沈華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他在2012年創立護膚品牌“自然之名”,實現品牌“從0到1”的突破,用了6年。但當他2018年創立醫美品牌EVM時,卻明顯感到“出圈”速度加快,獲千萬元融資僅用了兩年時間。
這種加速背後,與借力生活分享平臺小紅書有很大關聯。施沈華記得,當EVM進入推廣階段時,他在小紅書上做了一場直播,結果很快賣斷貨。在小紅書,都市露營、劇本殺、雲健身等全新生活方式,都有可能率先在平臺分享、傳遞、發酵,繼而形成消費主流。
不止小紅書,還有得物、B站等,大量博主、UP主熱衷分享心得,用戶們孜孜不倦看評論、購物、再分享,帶火了口碑好物,也讓品牌方在海量內容中汲取反覆運算與改進的方向,形成正向迴圈。
除了這些平臺與新型服務機構的努力外,政府層面也已將新國貨納入扶持範疇。在9月18日發佈的《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中,已明確提出要打響本土製造消費品品牌,打響一批引領性本土品牌,打造網絡新消費品牌。
此前,在上海市商務委的支持培育之下,本土藝術羊絨品牌Sandriver(沙涓)已於去年入駐法國頂級百貨商場樂蓬馬歇專櫃,成為商場內唯一的中國品牌,一條羊絨毯賣到了3000歐元。
新國貨,正在成為中國內需消費最生動寫照,而上海新國貨的產業重構、品牌創新大浪才剛剛開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