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出了名的農業大省,而阜陽市又是安徽省出了名的農業大市。過去提到阜陽,主要是農業出名,九十年代以後,阜陽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漯(河)阜鐵路、阜淮(南)鐵路、青(淮北青龍山)阜鐵路以及作為南北鐵路大動脈之一的京九鐵路。另外,京港高鐵也經阜陽,阜陽還開通了至國家中心都市鄭州的高鐵。
從這些鐵路交匯於阜陽,可以看出阜陽在華東地區的交通區位優勢。不要說現在,就是在古代,那些優秀的戰略家們也看出了阜陽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太久遠的不說,秦漢以後,我國的經濟中心是在黃河流域,但長江流域的開發也在緩慢進行中。統一王朝(含北方大型王朝)的國都主要在黃河流域的長安(西安)、洛陽、開封這一條線上。
由於人口的增長,長江流域尤其是江東地區(蘇南、皖南、浙江、上海、江西一帶)經濟發展迅速,在東漢之後成為與黃河流域並行的一極。還有就是長江中游,約在今湖北、湖南一帶的荊襄地區,“湖廣熟、天下足”,和黃河流域、江東可並稱天下三極(西川也可稱一極,但相對偏遠)。
三極可各取一個中心都市,就是黃河流域的長安或洛陽(開封)、江東的南京、荊襄的江陵(湖北江陵),阜陽恰好處在三大中心都市所形成的大三角的相對中間位置。鑒於荊襄地區一直沒有成為統一王朝或南方大型王朝(不算梁元帝)的國都,就國都的影響力來說,一般就是一南(南京或杭州)一北(三大國都)。當南北王朝對峙時,其分界線基本是東界淮河、西界秦嶺。阜陽位於淮河北岸,南朝如果得到阜陽,等於打通了進攻北朝國都洛陽的大門。北朝控制阜陽,就能威脅到南朝的淮河防線。
阜陽之所以重要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水運暢通。古代沒有鐵路,運兵運糧最便捷的就是走水路,成本消耗相對較低,不像在陸地上要人吃馬嚼,成本太高。阜陽雖然不瀕臨淮河,但卻位於淮河重要的支流——潁水之濱,這也是阜陽舊稱為潁州的原因。咱們看潁水發源於哪?河南登封嵩山,嵩山以西不遠就是“天下之中”的洛陽。
另外,阜陽以西還有一條大河,就是汝水。汝水和潁水一樣,也是呈西北——東南方向匯入淮河,發源於今河南汝州(由平頂山市代管)一帶,而臨汝往北數十公里就是洛陽。潁水和汝水的源頭皆是山區,比如東有嵩山,西有伏牛山(外方山),都是洛陽的南線門戶。一旦敵軍順潁、汝二河北上至嵩山或伏牛山,洛陽就門戶洞開。
古代的戰略家認為如果控制住阜陽,則東可以作為淮西(壽陽、鳳陽一帶)的屏障,還可以從此向西進取河南。阜陽的周邊都是平原地帶,又是水陸要衝,糧草豐盛,是非常合適的屯兵之所。
西晋(名為曹魏)滅蜀首功之一的鄧艾,他一生做了兩件大事,最出名的自然是偷渡陰平滅蜀,但抗蜀及滅蜀之前,鄧艾的重要任務是屯田。曹魏為滅吳蜀,决定擴大農業生產面積,鄧艾的任務就是在河南與安徽交界一帶調查。鄧艾調查後認為陳蔡周邊的土地肥沃,可於此屯田,將獲益數倍。六七年之內就能在淮河附近屯積三千萬斛糧食,足以滅吳。曹魏和西晋數次從淮南攻吳,鄧艾有大功。鄧艾屯田之地就在阜陽城區東北不遠處,古稱博城。
南宋高宗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金朝違反之前與南宋簽訂的誓約,出兵四路,從淮河至秦嶺進攻南宋,其中一路就是重點進攻時為順昌府的阜陽。金軍主將是著名的“金邦四太子”兀術(完顏宗弼),南宋方面是名將劉錡,最終十餘萬金軍不敵二萬宋軍,狼狽北撤。
南宋守住阜陽,就等於守住了淮河防線,還捍衛了南宋中路的襄陽—江陵—鄂州(今武漢),再擴大一些講,同時守住荊襄以西的四川。金軍如果控制阜陽,對南宋來說是災難性的。即使金軍不進攻淮南,威脅到長江防線,也會威脅到中路的荊襄防線,南宋將會陷入巨大的戰畧被動中。
這場阜陽之戰的勝利,給屢敗於金的南宋以巨大的信心。因為秦檜作梗不讓宋軍趁熱打鐵北伐,時在金國燕京(今首都)的南宋洪皓扼腕長歎:“順昌大勝,女真已喪膽!女真人已將燕京財富席捲北上,準備放弃燕京以南,奈何王師坐失此機會!”而完顏宗弼敗於順昌,心中有怒氣,常鞭打諸將,可見這場敗仗給完顏宗弼帶來多大的痛苦,由此可見阜陽在當時南北對峙背景下重要的戰畧地位。
明清以來,由於國家統一,南北不再對峙,阜陽不再擁有三國、南北朝、金宋對峙時的戰畧地位,但依然是南北要衝,形勝之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