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國土總面積達到2400萬平方公里。而當時的蒙古人總共有多少,能統治這麼大的帝國嗎?
雖然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根據蒙古草原實際能養活的人口,蒙古人應該不會超過200多萬。金國本身也控制一部分草原,以及放牧為生的女真、契丹等族,所以蒙古人只會比這個數位更少。
據一些史學家的統計,蒙古本部只有95名千夫長,加上最精銳的一萬怯薛軍,真正的蒙古軍隊只有10萬多一點。這樣算起來,每個蒙古阿兵哥要統治240平方公里的地盤。
不得不佩服蒙古人的作戰能力,這才是真正戰鬥民族。當然,這麼大的疆域不可能完全依靠蒙古人來統治,依附或投降蒙古人的各民族,都會組成各自的軍隊,他們的數量遠遠超過蒙古人軍隊,並且是統治各地的主力。
依附蒙古的其他民族武力,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偽軍。一般來說,投靠得越早,偽軍的地位就越高。最終滅掉南宋的張弘範,就是漢人,他指揮的主要是自己從家鄉帶來的漢族軍隊。
遠征日本的元軍,除了少數蒙古人外,大部分都是投降的南宋軍隊,屬於炮灰性質。所以征日失敗後,忽必烈才不會心疼呢。
蒙古人對這些偽軍既要利用,又要防範。最關鍵的還是蒙古軍隊有超强的戰鬥力,對不順從的偽軍,往往會毫不留情地將他們屠殺乾淨。
另一方面,蒙古人也不吝嗇給予偽軍將領高官厚祿,也經常讓他們參與搶劫分贓。充足的激勵機制,加上嚴厲的懲罰措施,偽軍想不賣力都不行。
蒙古本部軍隊的覈心是那一萬人的怯薛軍,一開始是由蒙古貴族和各級軍官的子弟組成。擔負大汗的安全,還有戰事關鍵時刻的决定性突擊,相當於禁衛軍和總預備隊,他們是最精銳的蒙古軍隊。
更主要的是,蒙古高官大都是從怯薛軍出身,所以蒙古人都以能入怯薛軍為榮。後來,怯薛軍開始吸納被征服各民族的質子,以及功勳子弟,連四等人中最低的南人,也可以進入怯薛軍服役。
蒙古帝國成形後,怯薛軍已經很少投入戰鬥,慢慢演變成蒙古高官的培養池。為帝國鎮壓各地反抗、維持秩序的軍隊,實際上是探馬赤軍。
探馬赤軍是從蒙古各部中抽調精幹人員組成的機動部隊,鎮守在具有戰畧意義的要地,鎮壓各地的反叛。後來,蒙古人不願意自己服役,便招收大量色目人和漢人,使探馬赤軍變成了混合人種部隊。
怯薛軍和探馬赤軍只是蒙古人的正規部隊,普通蒙古人平時放牧,大汗徵召時才會組成千人隊,變成軍隊。蒙古貴族一般依靠各自的私人武裝來搶地盤、打擊政敵。這些武裝才是中後期蒙古軍隊的主力。
忽必烈能够打敗阿裡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漢族武裝。後來,忽必烈從這些漢族武裝中選取三萬人,組成武衛軍,作為自己的直屬武力。
由此可見,漢人的戰鬥力其實並不比蒙古人差,宋朝滅亡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蒙古人比漢人更善戰、更野蠻。
來自中亞和歐洲的色目人,也被蒙古貴族當作自己的親軍。俄羅斯人的祖先就曾組成一個專門的萬人隊,被調到大都負責防衛任務。這些白種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顯然比漢人更可靠一些。
這些俄羅斯人的祖先當時被稱為“斡羅思”人,他們也參與了元滅南宋的戰爭。很多人因戰功卓著而被提拔到元朝政權內部,最高的做到了兵部尚書。
大部分斡羅思人和其他色目人一樣,慢慢被漢族所同化融入中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元末義軍面對的元軍,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蒙古高官率領的漢人或色目人軍隊。騎兵中的色目人可能更多一點,步兵基本上都是漢人。完全由蒙古人組成的軍隊非常稀少。
所以這支元軍與當初橫掃天下的蒙古大軍已經完全是兩碼事了。等到元朝被趕回到草原上,雜牌軍降的降、跑的跑,只剩下蒙古牧民自個兒的時候,才不得不像祖先那樣跳上馬背為大汗打仗。
朱棣五伐漠北時,遇到的才是真正的蒙古大軍,只是他們已經不敢和漢人正面交戰,把成吉思汗的老臉都丟盡了。
參考資料:《元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