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確診女孩遭網暴被罵毒王:男朋友的身份資訊都被曝光

黑龙江 69℃ 0
摘要: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及密接人員身份等相關隱私資訊的洩露問題,如今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哈爾濱新一輪疫情的首位確診病例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擾:一些媒體在通報她的流調報告時,連她家具體的門牌號也一併公佈出來了。詳細的資訊有助於儘快收治患者,隔離無症狀感染者,追跡管理密切接觸者,防止疫情擴散。此外,還要嚴厲打擊網友的洩露個人隱私行為。

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及密接人員身份等相關隱私資訊的洩露問題,如今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福建莆田市委政法委微信公號9月22日通報,近日,莆田市兩名洩露初篩陽性人員和密接者個人資訊的醫療業相關工作人員,被處以500元的行政處罰。

莆田的這兩位醫療業相關工作人員,是私自將相關資訊轉發至個人家族群,導致姓名、身份證號、電話、地址及近期行程等隱私資訊在網上大量傳播,一些受害者收到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而哈爾濱新一輪疫情的首位確診病例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擾:一些媒體在通報她的流調報告時,連她家具體的門牌號也一併公佈出來了。網上甚至還流出一份word檔案,裡面不僅有女孩的真實姓名、男朋友的具體身份資訊;甚至精確到女孩每天去了哪裡、分別和誰吃飯、每個人的具體姓名。

作為流行病的權威調查報告,流調報告自然是越詳實,越準確越好。詳細的資訊有助於儘快收治患者,隔離無症狀感染者,追跡管理密切接觸者,防止疫情擴散。軌跡越詳盡,能起到提醒作用,也有助於尋找密切接觸者和提示有關人員自我觀察。

之前的一些感染病例表明,病毒傳染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可見,流調報告對時間和空間的定位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向流調人員提供真實可靠詳實的資訊也是公民的義務。

可是當流調報告對外發佈,特別是向社會公開發佈時,就要遵守一定的規範了。去年2月,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通知指出,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資訊,不得用於其他用途。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資訊,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

像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門牌號這種可以精確定位的個人資訊一旦發佈出來,必定會對當事人造成困擾。可別小看了網絡暴力的傷害力,哈爾濱的這位確診病例遭到網絡謾駡,甚至被稱為“哈爾濱毒王”,連她玩劇本殺的經歷也成為情緒發洩的對象。去年12月,成都市通報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有一名20歲的女孩,因為在確診前的14天內去過3家酒吧,遭到了網友的惡意謾駡、人肉,被貼上了“不檢點”“轉場皇后”的標籤。

這就需要在科學性、實用性和個人的隱私權間取得平衡,既要讓流調報告發佈的資訊發揮作用,又能保障個人權利。多起資訊洩露事件表明,資訊洩露可能出現在參加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甚至是一些參加防控的工作人員身上。哪些流調資訊可以公開?哪些不能?患者隱私可能在哪些環節被洩露?傳播、散佈個人隱私的涉事各方需承擔哪些責任?如何追責?都需要製定一套規範,並嚴格執行。

此外,還要嚴厲打擊網友的洩露個人隱私行為。有些洩露並不出在防疫部門,而是來源於網絡自發的尋找查證。通過流調報告裏透露的蛛絲馬跡,查找對應的人,這其實也是在洩露個人隱私、侵犯個人權利,同樣也在法律的打擊之列。來源:錢江晚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