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宋蒙(元)雙方均傾舉國之力於此,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決戰。
此戰中,南宋軍民展現了堅定的戰鬥意志。
但是,精准的佈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戰役主動權,最終取勝。
取襄樊的决心
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
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在宋蒙(元)戰爭初期,蒙古人企圖先取四川,再順流而下,對襄樊並未足够重視。
這或許是因為:當時的蒙古軍缺乏水軍,即使奪取襄樊,也很難突破長江防線,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順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權攻滅江南政權的常規路數。
所以,蒙古軍一度攻佔過襄樊,但未能站穩腳跟,被孟珙率軍收復。
此後數年,蒙古以四川為主攻方向,連年征戰,雖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終無法全取四川,戰事陷入胶著。
1267年,宋降將劉整受召入朝,提出其滅宋方略:調整其以四川為主攻方向的戰畧,改為從襄樊入手。
提議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對:“虛國病民,未見收其成功可歲日計者”!
孟珙收復襄樊後,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務。襄樊已經城池堅固,而且該軍區司令呂文德能征善戰,甚有威名。
在當年八月,呂文德剛剛大敗蒙古征南都元帥阿術,阿術墜馬,險些被擒!
顯然,襄樊“城堅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戰註定是一場耗費時日的曠日之戰。
如果耗費國力的曠日大戰還不能成功,無疑是“虛國病民”!
蒙古大臣的判斷是正確的。此後的襄樊之戰確實曠日持久,耗費舉國之力。
但是,忽必烈當即表態:“朕意决矣”!
襄樊之戰,旋即展開!
巧妙開局:榷場
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軍已經犯下了第一個錯誤。
前文說到,1267年八月,阿術在襄樊附近為宋軍所敗,阿術本人險些被擒。
顯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網地帶,不善水戰的蒙古軍連獲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難。
如果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又何談攻城呢?
不過,呂文德已經“送”給了蒙古人一塊立足之地。
此前,蒙古人找到呂文德,請求開榷場,加强貿易。
呂文德不肯。
身邊人表示:榷場好,我們有利益,而且,貿易可以促進和平嘛!
呂文德上當!
於是,蒙古人在鹿門山修築榷場土城。
貿易可以促進和平,但是,貿易不能保證和平。
很快,這個失誤變得致命起來。
斷糧道
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
但同時,忽必烈也意識到襄樊城堅兵精,以當時蒙軍的實力,强行攻堅實非上策。
囙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長圍久困,待其自斃的方針。
1268年,劉整到了襄樊前線。
他指著白河口道:在這裡修築堡壘,就可以斷絕宋軍糧道,襄陽可圖!
開工!
襄陽城中的呂文煥大驚,向在鄂州的軍區司令呂文德告急。
呂文德不信:這又是邊人貪功吧!襄樊城池堅固,兵儲可支十年,你們好好堅守就好了!如果劉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漲時我收拾了他!我只怕還沒到,他就跑咯!
可以說,呂文德到此時還不相信:蒙古人會把他作為戰畧突破口!
突破口要選薄弱環節呀!我老呂、襄樊,怎麼可能是薄弱環節呢?
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築了白河口城寨,還加固了鹿門山土城。
如此,襄樊與東面的南北兩條水道皆被切斷。
精准封鎖
得知上當後,呂文德還沒出兵就氣惱成疾,臥病不起了。
蒙古人修築鹿門山、白河口的同時,擴大了工程。
他們修了一條西起萬山,南包百丈山的長達數十裏的塹壕栅壁,又在峴山、虎頭山修築了一字城,斷絕宋軍自陸路的增援路線。
其後,又在襄樊四鄰地區“連珠紮寨”,構築了一條縱深數十裏的圍困陣地。
總之,蒙古人的封鎖法是:陸上以寬大正面防禦,反正陸戰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險要點防禦,水陸聯合控扼水路。
其中,以陸地封鎖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戰術創新。
儘管蒙(元)已經擁有了劉整等水軍力量,也同時在加緊操練水軍,但是,總體水軍實力仍不如南宋。
不過,南宋時期,由於遠程武器技術進步,“以岸制水”的科技已經成熟。
襄樊之戰,以岸基火力協助,蒙元水軍可以攔截、擊敗南宋水軍。
在此後伯顏滅宋戰役中,水岸火力協同,也成為擊敗宋水軍的主要作戰樣式。
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禦體系,將南宋援軍阻截於襄樊之外。
不久,呂文德派遣張世傑支援襄樊,結果張未能抵達襄樊城下。
蒙古人的包圍圈初步形成。
不過,襄樊仍然是有堅持的自信的:兵儲可支10年,怕什麼!
蒙古人的封鎖則更精准:有糧食,你燒飯要柴火嘛!
於是,蒙古軍在萬山等地修塹,斷絕襄陽市民砍柴之路。
如此,襄陽城內開始拆屋取薪,漸漸困難。
此外,隨著圍困時間的拉長,食鹽、布料也短缺起來了。
步步緊逼
宋軍組織了多次增援,可謂傾盡舉國之力。
1268年春夏之交,漢水漲,夏貴駕輕舟抵達襄樊,送去了衣糧。
這讓蒙古人感覺到:包圍圈還不够緊!
於是,張弘範提出:在萬山築城以絕其西道,在灌子灘築栅,以絕其東道。
此時,呂文煥才被迫發起了萬山城突襲戰。
他調遣1.5萬人,戰船百餘艘,水陸並進,突襲萬山城,血戰!
蒙古軍血戰疾進,奮力擊敗宋軍。
如此,襄樊反包圍戰徹底失敗。
張順、張貴兄弟
宋軍傾盡全力,盡遣精兵名將支援襄樊,悉數失敗。
民間義軍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
1272年五月,漢水水漲,3000抗元義軍在張順、張貴兄弟的率領下,入援襄樊。
《水滸傳》中的浪裡白條張順,或許就是致敬義軍首領張順吧。
他們將三艘傳結成一舫,每船載30人,中間一船裝著鹽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資,左右兩船的船底去掉,艙面掩蓋草席作掩護,船上配備火槍、火炮、巨斧、勁弩等武器。
出發前,張順對大家說:這次行動,有死而已!你們如果動搖了,現在就退出,不要壞了我的事!
3000義軍慷慨激昂,無一人退出。
義軍一路猛進,用巨斧砍掉封鎖的鐵鍊,用火槍、火炮攻擊敵船。
元軍攻過來,不明就裡,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剛好被義軍送人頭。
一場誓不回頭的進軍,使3000勇士沖到了襄陽城下!
途中,張順陣亡。
入城後數日,張順屍體浮江而上,抵達浮橋邊,身披甲胄,怒氣勃勃如生!
襄陽守軍大受感動,祭之比特神,立廟祭祀。
遺憾的是,這次令人盪氣迴腸的入援,只是最後的輝煌。
不久,由於範文虎失期不至,張貴裏外合應失敗,陣亡。
分割
南宋空國解圍,雖然屢屢失敗,但畢竟威脅很大。
為了圍困襄樊,大元也耗費極大。
自1268年九月以來,元軍連續徵兵、征糧,耗費巨大。
同時,中原地區出現連續的天灾,大元賑災壓力也極大。
忽必烈推行各種政策,力保攻襄樊元軍的補給、兵源。
不過,儘快結束襄樊之戰,已是必須!
張弘範在指揮攻城中受傷,隨後提出:襄、樊以浮橋互相支援,連成一體,現在要斬斷浮橋,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後襄陽可得!
不久,元軍兵分五路,自樊城東北、西南水陸並進。
在進攻部隊的掩護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長斧斬斷沉索,焚燒浮橋,斷絕了襄陽、樊城的交通。
元軍水師也擊敗了停泊在兩城之間的宋軍水師,徹底斷絕兩城。
儘管如此,蒙元軍依然無法攻破襄、樊。
直到···回回炮到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