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是近現代史是一所知名軍事學校,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將領。新中國有五位元帥都出自黃埔軍校,而國民黨這邊像胡宗南、宋希濂、陳明仁等人也都是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知名將領。
黃埔軍校是1924年成立的,到1949年底學校停辦,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但在很多人眼裡,也就是1928年,寧漢河流之後,黃埔軍校的六期生非常有名,之後很多將領大都默默無聞。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創辦的,當時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在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建議下,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兩所學校,一文一武,其中武指的就是黃埔軍校。
黃埔建校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所以吸引了全國無數的仁人志士,至少很多人是具備愛國熱情的。本來校長的人選是程潜,不過後來在蔣介石的爭取下,他成為了校長。
而在孫中山的治校理念下,當時的學生思想比較純粹,信仰比較堅決,就是一心為國,升官發財並不是他們的選項。
而且由於當時戰事不多,所以很多畢業生都獲得了不少的鍛煉機會,有些有能力者已經獲得了不少的經驗和機會以及提升。
然而,從國共分裂開始,黃埔軍校經歷了動盪,期間甚至分裂,除了本校之外,很多學生流落到了武漢、南京等地。
第七期雖然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但由於此時的蔣介石已經叛變了革命,入學的學生更多的摻雜了黨派鬥爭,再加上分校開始創辦,生源大不如前。
表面上看,學校的教育並沒有特別大的的不同,但是形勢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內戰開始爆發,所以很多學生在學業沒有完成的時候就被迫參加了戰鬥,雖然對於他們來說,實戰經驗同樣非常重要,但是面臨的危險自然也會更大,畢竟槍炮不長眼。
由於軍隊數量有限,軍官數量也有限,所以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獲得晋昇,很多在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就犧牲了。
整體上看,前六期由於更早的參加了革命,獲得了提升,所以給我們的感覺更出名,因為他們這些人到了內戰和抗日戰爭的時候,已經成為了高級將領。
當然了,後面十幾期裡面,其實也並非都是默默無聞的,比如熊向暉,實際上很多人熟悉他,還有張作霖第四子,張學良弟弟張學思後來也曾在中央軍校第十期學習,後來還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是出類拔萃的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