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人的自强之書

广东 93℃ 0
摘要:清末華僑陳宜禧是中國華僑史上一比特重要人物,他先後在美國從事鐵路建設達40年之久,築路經驗豐富。囙此可以說,《遠道蒼蒼》是一部中國人的自强之書、生命之書。

1933年5月底,已經名滿天下的巴金同朋友一起來到廣東新會,在新會縣城近郊的天祿、天馬、茶坑等鄉村進行遊訪,後又在新會乘新寧鐵路火車,到臺山住了一個晚上。他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就緣於這段經歷,巴金所乘坐的新寧鐵路,正是劉懷宇長篇小說《遠道蒼蒼》主人公陳宜禧曾經建造的那條鐵路。

清末華僑陳宜禧是中國華僑史上一比特重要人物,他先後在美國從事鐵路建設達40年之久,築路經驗豐富。1904年回鄉後,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為號召,倡建新寧鐵路,歷經14年於1920年竣工,寫下了中國自力建築鐵路的光輝一頁。

從上世紀80年代起,祖籍廣東臺山(即新寧)的作家劉子毅,開始研究新寧鐵路歷史及陳宜禧生平,直到其病重住院依然筆耕不輟。2015年,劉子毅去世後,旅美作家劉懷宇繼承父親遺志,繼續收集和研讀大量與陳宜禧及新寧鐵路有關的中英文文獻,實地走訪廣東臺山、美國加州北部金礦遺址和西雅圖等地,帶著父親未竟的宏願,接續起父親生前思緒,通過新作《遠道蒼蒼》帶讀者走進一代華僑不平凡的人生。

作品十分可貴地展現了中國人在特殊歷史環境中人生與性格的具體性。主人公陳宜禧6歲時父母先後亡故,只好跟著三代務農、閒暇時走街串巷賣醬油雜貨的養父母過活,他求上進、愛文化,有空就去村裡的書齋旁聽。17歲時與族人一起來到美國,飽受歧視與無理挑釁,在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中與族人失散,被一比特好心的美國婦人收留為傭人。陳宜禧是個有心人,他抓住一切機會學習語言、學做西餐、學西方禮儀、學用雇主家的各種機械裝置,跟男主人學習工程設計、繪製圖紙。憑自身的悟性、勤勞和善良,陳宜禧終於在大洋彼岸立穩脚跟。

陳宜禧教育自己的同胞守法經營,同時也勇於運用法律武器為華人爭取合法權益。就在美國政府通過《排華法案》,西雅圖華人受到不法分子暴力衝擊遭受損失之時,陳宜禧代表華商團體依法向當地法庭提出起訴索賠,在法庭上慷慨陳詞,最終贏得勝利。

已到花甲之年的陳宜禧於1904年回到江門新寧,倡議修建新寧鐵路,次年返回北美募集鐵路建設資金,大聲疾呼“以中國人之資本,築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中國史之奇功。”海外華僑們無不為這個飽含家國情懷的口號所感召,紛紛捐款,很快就募集到200多萬元資金,作品第二部由此拉開帷幕。

陳宜禧自行設計的新寧鐵路,既要解决工程技術上的難題,還要應對時局動盪、政府更迭頻繁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地方官僚為個人利益所作的百般阻撓。歷經重重磨難,新寧鐵路第一期工程於1909年3月21日宣告完成,蒸汽機車終於可以賓士在家鄉的原野上。隨著工程深入,新問題出現了。潭江的浩浩江水擋住了火車通往江門之路。陳宜禧在香港定制了一艘長105.57米的鐵船,開創性地讓火車坐船渡江,新寧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使用輪渡的鐵路。1920年5月,這條中國自行設計、建造並經營管理的商辦民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帶動江門新寧迅速發展起來。

劉懷宇用自己潜心創作的小說,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動人故事,塑造了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書寫大寫人生的海外僑領陳宜禧的形象。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堅韌不拔、勤奮好學、寬厚善良的優秀品質——在國外長中國人志氣,回到家鄉能為民造福。囙此可以說,《遠道蒼蒼》是一部中國人的自强之書、生命之書。

(作者系《文藝報》總編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