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電影《大决戰之遼沈戰役》裏,東北野戰軍在黑山、大虎山以東,饒陽河以西,無梁店以南,魏家窩棚以北,大約1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圍住了廖耀湘第9兵團5個軍12個師和特種兵10多萬人。其中,國軍五大王牌軍就有兩個在東北野戰軍的包圍圈裏,分別是新1軍和新6軍。
這時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都禁不住表示疑問:“這個廖耀湘,出營口也好,回瀋陽也好,五天以前他幹什麼去了?”意思是說,如果在五天前,廖耀湘就能够當機立斷地作出回瀋陽,或者出營口的决定,恐怕也不至於被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包圍得嚴嚴實實的,危在旦夕。
五天前,廖耀湘在哪裡?
彰武。
一
彰武今天是隸屬於遼寧省阜新市的一個縣,清朝時因為地處柳條邊門彰武臺邊門外而得名。遼沈戰役爆發後,廖耀湘率領第9兵團組成西進兵團,從瀋陽出發,向錦州攻擊前進,與從葫蘆島出發的侯鏡如東進兵團形成東西夾擊。按照正常情况,廖耀湘應當一路西進,直取錦州。沒想到,廖耀湘耍了一個“花槍”,帶著大隊人馬往西北方向攻擊,佔領了彰武。
在東北戰場,廖耀湘第9兵團是幾十萬國軍中戰鬥力最强的野戰兵團,實力不容小覷。東北野戰軍在攻佔錦州後,必須搞清楚廖耀湘的指揮意圖,才能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這時候,東北野戰軍二局(無線電偵聽部隊)報告,廖耀湘第9兵團駐紮在彰武一帶時,無線電處於完全靜默狀態,偵察臺無報可抄。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得出結論:“大兵團作戰離不開無線電聯絡,沒有無線電聯絡就可以判斷,廖兵團肯定是在原地按兵不動,猶豫不前。”
於是,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部看出了廖耀湘第9兵團,果斷調兵遣將,將攻打錦州的主力部隊調集過來,包圍了廖耀湘十萬大軍,最後將其殲滅。
二
俗話說:“兵貴神速。”廖耀湘為什麼要在彰武停滯不前,像東北野戰軍司令員說的那樣,“幹什麼去了”?
是因為廖耀湘打仗很爛嗎?
這倒不是。
廖耀湘是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的高材生,又曾經到與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以及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並稱世界“四大軍校”之一的法國聖西爾軍校公費留學,並以機械化騎兵專業第一名成績畢業。廖耀湘的軍事理論知識,是非常扎實的。
不僅如此,廖耀湘還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以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連長的身份投身戎馬生涯,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昆侖關戰役等重要軍事行動。當抗日戰爭進入最後階段時,廖耀湘參加了中國遠征軍行動,在第二次緬甸戰役裏表現得非常搶眼,成為了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新6軍軍長。
由於既有扎實的軍事理論知識,又擁有豐富的指揮作戰經驗,廖耀湘才能够作為黃埔軍校出身的嫡系將領,被當作棟樑在培養,一路提拔,青雲直上,因而衛立煌才會笑他是“天子門生”。
三
真實的原因,是廖耀湘面臨著3種不同的意見,每一種意見他都不能違抗。
第一種意見來自於南京方面。南京方面一再要求廖耀湘率領第9兵團向錦州方面攻擊前進,與侯鏡如東進兵團齊心協力收復錦州。
第二種意見來自於瀋陽方面。東北“剿總”司令官衛立煌堅持要廖耀湘率領第9兵團返回瀋陽,為此已經派工兵在途中的幾條河上架起了浮橋。
第三種意見來自於葫蘆島方面。東北“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要求廖耀湘率領第9兵團向營口轉移,乘船離開東北戰場。
這三種意見都有道理,但都存在致命的缺陷。從東北野戰軍的手裡收復錦州,對於廖耀湘第9兵團來說,幾乎是癡人說夢。逃回瀋陽固然不失為一條退路,但仍然沒有根本解决問題,在東北野戰軍强大的攻擊力面前,瀋陽能堅守多久?看起來向營口轉移的可行性最高,可營口有足够的艦船,供廖耀湘十萬大軍及時轉移嗎?
由於3種意見截然不同,廖耀湘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痛苦難言,因而在彰武停留了好幾天,最終釀成苦果。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優柔寡斷的廖耀湘並不是一比特優秀的將領,敗在東北野戰軍手裡實屬必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