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主城都市區高品質發展,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重慶立足市情、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動力源的戰畧舉措和科學決策,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大局的長遠佈局和精心謀劃。
在主城都市區座談會召開之際,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這一年多來,主城都市區圍繞“產業升級引領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改革開放試驗田、高品質生活宜居區”的目標定位,深入實施《重慶主城都市區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加快中心城區與主城新區同城化發展,“極核”優勢愈發凸顯。
今年上半年,主城都市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占全市77.8%,為全市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注入了澎湃動能。
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產業加速邁向高端
主機只有名片大小的雲電腦,會跳“太空步”的波士頓機器狗,戴在頭上就可以生髮的帽子,被稱為“道路醫生”的道路CT探測車,空氣成像提詞器……2021中國國際智慧產業博覽會上,琳琅滿目的智慧科技產品讓人大開眼界。
依託智博會,重慶主城都市區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按照“產業升級引領區”目標,正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大力培育“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生物醫藥、汽摩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先進製造業集羣。
今年6月,國內知名晶片製造企業華潤微電晶體發佈公告,旗下的子公司華微控股,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和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公司簽訂三方協議,將投資75.5億元,建設12吋功率電晶體晶圓生產線項目。至此,西永微電園已構建起從EDA平臺、共亯IP庫、晶片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集成電路全新產業鏈,聚集起SK海力士、華潤微電子、中國電科、西南集成等一批知名集成電路企業,年產值超100億元,占重慶市集成電路產值的80%以上。
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一樣,生物醫藥也是我市重點推進的戰新產業之一。重慶國際生物城是重慶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高新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兩張“國家名片”的生物醫藥產業排頭兵。
今年上半年,重慶國際生物城產業集聚發展勢頭強勁,新簽約項目13個。現時,園區企業已累計開工項目54個,建成投產投用38個,產值連續3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品質增長,成為引領全市生物醫藥快速崛起的助推器。
涪陵烏江榨菜建起目前國內醬醃菜行業首個智能化生產車間。通過數位化控制中心這個“大腦”,實現配方的分量和配比恒定,確保品質穩定;還能精確計算出榨菜裏的含鹽量、含酸量等,並將其量化為各項數據,再結合市場調研,改進榨菜製作科技,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各地產業的加快陞級和深度融合,主城都市區區域產業佈局更加優化。據統計,中心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785億元、占區域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主城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2.7%、成為工業主戰場,共同彙聚起主城都市區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集聚戰畧科技力量,創新之城活力澎湃
今年5月,重慶市首個大科學裝置——超瞬態實驗裝置項目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式開工建設。作為肩負原始創新重任的科學重器,建成後該裝置將服務先進製造、先進資料、新能源、資訊技術、生物醫藥中的覈心科學問題。
作為成渝雙核之一,一年多來,主城都市區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加快集聚戰畧科技力量,提速打造具有澎湃活力的創新之城。
在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人數最多的要數研發人員了。這個歷時8年、總投資43億元、占地1000餘畝的研發中心,擁有設計、試驗、管理等7大功能,模擬分析、雜訊振動、被動安全等12大領域,混合動力、空調系統、非金屬材料等180個實驗室以及運用雲科技打造的全球領先資料中心。
依託這一中心,長安以創新為驅動,聚焦智能化、新能源領域,大力開展品牌陞級與產品升級,加速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慧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成為我市傳統汽車產業轉型陞級、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羣的典型代表之一。
除了創新平臺的新增,創新力量也在加速集聚。9月12日,位於廣陽島智創生態城迎龍片區的重慶郵電大學“三院”(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科技協同創新研究院、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鯤鵬創新學院)正式揭牌投用。
未來,“三院”將聚焦人才培養引進、關鍵技術研發、成果培育轉化、智慧技術服務、智慧企業孵化等,打造環重郵創新生態圈,全面助力廣陽島智創生態城綠色創新發展。
據統計,一年多來,主城都市區共引進40家研發機構與創新主體簽訂結對共建協定104項,新增市級重點實驗室38個,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642人,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938家,累計培育入庫科技型企業2.79萬家,擁有研發機構的規模工業企業增至1886家。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累計達到10個,新增3個國家級創業孵化平臺,累計建成雙創平臺65個、入孵企業團隊3275個,成為全市乃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最具有活力的創新之城。
完善大通道大平臺大環境,開放型經濟持續壯大
9月10日,重慶跨境公路班車正式開通至越南新通道。至此,重慶跨境公路班車線路增至10條。
作為重慶南向對外國際物流大通道,重慶跨境公路班車憑藉安全、高效、靈活的特點,備受企業客商青睞。自2016年首發至今,通道輻射能力逐漸擴大,累計發車突破7400車次,今年開行超過2400車次,同比增長48%,有力推動重慶對外開放能級的提升。
唱好“雙城記”,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是中央賦予川渝兩地的共同使命。主城都市區具有天然的區位、交通、平臺、資源等優勢。為此,主城都市區各地聚焦大通道、大平臺、大環境建設,不斷激發對外經濟活力和市場創造力,推動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
1月1日,中歐班列迎來一個里程碑事件:由重慶和成都兩個都市共同創立的中歐班列(成渝)號,在兩地同時開出首班。
據介紹,兩個都市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過14000列,占全國開行總量40%以上,其中2020年合計開行超5000列。兩地“互補”後,輻射領域可覆蓋歐洲全域,進一步提升我市開放通道能級。
而作為我市的重要開發平臺,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15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部落實,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結算等6項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推廣。
其中,自貿區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多式聯運創新,簽發了全國首張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CIFA)多式聯運提單,推廣“鐵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聯運模式,實現通關時間壓縮40 %。
主城都市區還大力推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放管服”改革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市級行政許可累計壓減60%以上,簡易註銷公告期從45日壓縮到20日,企業登記註冊實現“一網、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辦結,不動產登記實現“一窗辦理、即辦即取”,警察戶政、交管等高頻業務實現“一窗綜辦”,為開放型經濟持續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上半年,主城都市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710億元、占全市比重98.5%。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六張名片讓都市更加亮麗
把城市功能品質塑造好,是重慶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打造“近悅遠來”美好都市的關鍵一環。
為此,我市以軌道交通建設引領都市發展格局,不斷加快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行程,建設一個“軌道上的都市區”,打通城鄉融合要素流動制度障礙。
軌道交通15號線是重慶市首條都市軌道快線,連接沙坪壩區、兩江新區、渝北區,西起曾家站,東至兩江影視城站,線路全長約71.53公里,設站25座。
現時,15號線一、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將同步建成投用。投用後,將串聯起科學城鐵路樞紐、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高鐵複盛站三大交通樞紐,貫通重慶主城東、中、西槽穀。對加快西部槽穀發展,完善軌道交通線網結構和層次,引領都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市在主城都市區傾力打造長嘉匯、廣陽島、科學城、樞紐港、智慧園、藝術灣等六張都市新名片,加快提升城市功能。
去年底,兩江四岸覈心區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工程正式開工,投資28億元,將對朝天門廣場、碼頭、2.4公里消落帶進行生態治理和品質提升;打通洪崖洞-朝天門-東水門(湖廣會館段)步行系統,觀光電瓶車可無障礙通行;改造朝天門廣場下6萬平方米建築空間,打造市民、遊客文化休閒消費的地標性公共區域;恢復朝天門碼頭、磨兜碼頭、民國新碼頭和大梯道,打造開敞的沿江岸線。
我市還大力推動都市更新,新改造城鎮老舊社區439個、967.4萬平方米,完成棚戶區改造3.1萬平方米,建設5條80公里中心城區山城步道,都市植綠增綠20萬平方米,推動中心城區“四山”保護提升,長江幹流水質保持為Ⅱ類。
值得一提的是,主城都市區城鄉融合發展取得實效,取消普通勞動者都市落戶務工年限(2—3年)限制,2020年主城都市區人口達到2112萬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上升4.73個百分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