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貸來“禍害”

青海 80℃ 0
摘要:金融業蓬勃發展,新產品層出不窮,新服務不斷陞級,與此同時新問題也時而出現,困擾著金融消費者。基於此,青海省銀行業協會、青海省保險行業協會聯合推出“青海金融消費者教育”專欄,旨在為全省金融消費者搭建一個與金融機構、業內專家學習交流的平臺。如果出現借貸爭議,消費者應當先與放貸機构溝通,找准責任主體,通過平等協商解决。

開欄的話:

金融業蓬勃發展,新產品層出不窮,新服務不斷陞級,與此同時新問題也時而出現,困擾著金融消費者。基於此,青海省銀行業協會、青海省保險行業協會聯合推出“青海金融消費者教育”專欄,旨在為全省金融消費者搭建一個與金融機構、業內專家學習交流的平臺。專欄將通過金融知識普及、典型案例剖析、一問一答釋疑解惑等多種形式,幫助廣大市民對每一次金融消費都清楚、明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創新發展和普及,豐富多樣的消費信貸產品加速延伸至百姓日常生活中,在滿足人民群眾消費信貸需求的同時,也促使消費者的觀念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往往過度超前消費而不自知。不可避免的是,有些缺乏社會經驗和基礎金融知識,判斷能力較弱的年輕消費者,也深陷各類消費陷阱而無法自拔,給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

案例:2021年5月的一天,一比特客戶急匆匆來到某銀行網點,要求銀行工作人員立即為其辦理跨行轉帳。大堂經理詳細詢問客戶是否知曉收款人及其他相關資訊,客戶支支吾吾說不清楚。經再三詢問,客戶陳述其在某短視頻網站點擊了一個網貸連結,對方許諾需繳納一定數額保證金後可放款,當前該客戶已向對方支付了兩筆保證金合計4988元,對方稱保證金仍不够,要再轉5000元後放款。

銀行瞭解情况後,一方面積極疏導客戶,一方面聯系當地反詐中心向客戶介紹網絡詐騙的手法及危害。客戶恍然大悟,意識到原來是一場騙局,立即撥打110報案。

案例啟示:

樹立合理借貸觀念。消費者應增强風險防範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合理借貸、理性消費等觀念,做好消費與收入的合理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並遠離非法金融活動,提高防騙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選擇正規機构和通路借貸。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合法經營資質,對不明的電話、連結、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不在可疑網站提供個人重要資訊,不輕易相信“快速放貸”等誘導性廣告用語,避免落入陷阱。

遭遇詐騙應及時報案。遭遇網絡詐騙時不要慌張,第一時間做好四件事:一是準確記錄被騙時間、次數、金額;二是馬上撥打110或到最近公安機關報案;三是準確完整提供不法分子帳號和帳戶姓名,由公安機關緊急止付;四是按照公安機關的要求接受詢問並提供相關證據資料。

通過正規管道理性維護權益。如果出現借貸爭議,消費者應當先與放貸機构溝通,找准責任主體,通過平等協商解决。如果消費者認為解決方案顯失公平、侵害了自身合法權益的,也可向相關監管部門投訴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消費者遭遇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套路貸”“高利貸”等違法行為,消費者要敢於維權,儘快向公安機關報案,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記者蘆舜通訊員趙志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