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告警!這些都市的人口天花板不够用了

黑龙江 80℃ 0
摘要:大城市的人口“餘額”開始告急了。一些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即將觸及天花板。近日,各地陸續出臺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透露未來15年的人口規劃上限。相比而言,二線都市的人口天花板設定更高一些,餘額相對充足。作為東北都市的代表,瀋陽2035年人口天花板為1200萬,哈爾濱為1180萬,剩餘空間分別為290萬、179萬。

文|凱風

大城市的人口“餘額”開始告急了。

01

2035年,人口上限是多少?

一些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即將觸及天花板。

近日,各地陸續出臺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透露未來15年的人口規劃上限。

根據2035總規,北上廣深的人口上限分別是2400萬、2500萬、2000萬、1900萬。

相比2020年七普人口,分別還剩110萬、12萬、136萬、114萬增長空間。

相比而言,二線都市的人口天花板設定更高一些,餘額相對充足。

成都2035年人口天花板高達2400萬,蘇州1700萬-1800萬,武漢1660萬,杭州1500萬,剩餘規劃空間均在300萬以上。

作為東北都市的代表,瀋陽2035年人口天花板為1200萬,哈爾濱為1180萬,剩餘空間分別為290萬、179萬。

由於多數都市尚未公佈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人口天花板尚不可知,但一個共識是,人口規劃增速,相比過去10年多數都會有所收縮。

畢竟,全國人口基本面早已不同於過去。

02

深圳向左,京滬向右

北上廣深,最為保守。

2010-202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人口增量分別為228.1萬、182萬、597萬、713萬。

根據規劃,到2035年,北上廣深的人口“餘額”全部不足150萬,與過去10年的人口增長態勢大相徑庭。

事實上,人口到了2000萬的超大級別,再保持每年數十萬人的高速增長,可能並不現實,加上人口承載力、資源承載力以及房價等因素,適當收縮人口規劃天花板,並非不能理解。

不過,人口天花板保守化,或將帶動搶人政策的變遷。

有意思的是,向來門檻森嚴的京滬開始主動下場搶人,而一直以搶人著稱的深圳卻開始收緊落戶了。

近日,北京出臺《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發出“計畫單列”式搶人的大招:對於全市重點發展領域,面向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比特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按照計畫單列辦理引進。

隨後,北京市發改委表示:“相關部門將根據本市常住人口變化情况,統籌考慮都市發展需要,將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不管是計畫單列式搶人,還是擴大年度落戶規模,都反映出北京開始放下手段,躋身搶人大戰之列。(參閱《全國最“高”城市,下場搶人了》)

這還是歷史首次。

北京戶籍門檻全國最嚴,一個“進京指標”曾經被倒賣群體賣出了數十萬元的高價,能向大學生開閘,屬實不易。

與北京不同,深圳似乎開始收縮陣線了。

日前,深圳出臺新規,將學歷落戶門檻從大專陞級為本科,本科入戶年限從40歲調整為35歲,碩士從45歲調整到40歲。

曾幾何時,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吸引了無數外地人來此淘金,深圳落戶門檻之松,也帶動樓市的空前繁榮。

不過,深圳都市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不及廣州的1/4、成都的1/8,加上教育資源愈發緊張,房價持續高漲,收緊落戶門檻似乎在意料之中。

03

杭州武漢,誰更保守?

二線都市人口天花板到底高不高?

除了北上廣深外,二線都市裏的杭州、武漢也被質疑人口規劃相對保守,不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的發展定位。

當成都將人口天花板上移到2400萬,蘇州也提高到1700萬-1800萬,而杭州、武漢的人口規劃目標分別為1660萬、1500萬。

雖然兩地看起來都還有年均20多萬的發展空間,但遠遠不及過去10年的平均增量。

先說武漢。由於疫情影響,武漢七普人口數據存在明顯低估,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比特被鄭州取代。(參閱《零門檻!中部人口第一城之爭,懸念再起》)

不過,隨著疫情消退,武漢常住人口開始大幅回流,加上准零門檻落戶等正常的刺激,武漢人口呈現井噴之勢。

當地媒體透露,截至今年5月底,在武漢市公安機關登記的流動人口總數為515.6萬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達425.5萬人。較“七普”時淨增105.5萬人,常住人口達到1351.5萬。

同時,兩年前,武漢曾提出要推動人口從1000萬向2000萬跨越、推動GDP從1萬億向2萬億跨越。

1660萬,顯然與2000萬的目標相差甚遠。

與武漢相比,杭州更為保守。

杭州2035年規劃人口僅為1500萬,而2020年人口就已高達1193.6萬,剩餘空間僅為306萬。

而過去10年,杭州人口增量高達324萬,且近年來呈現加速之勢。

對此,杭州官方表示:

杭州人口規劃,考慮到全國人口發展大背景的影響。生育、農民進城人口規模在减少,人口爭奪戰日趨激烈,杭州要維持過去十年每年30多萬人口增長的態勢,難度頗高。

這一說法無疑是理性的。

當全國出生人口持續下行,人口高增長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搶人大戰很快將淪為存量博弈,有都市人口增長,必然就有都市流失。

更關鍵的是,搶人大戰早已不同於開始。如果說幾年前,只要放開落戶,就能吸引無數人。

如今,幾乎所有都市都放開了落戶,絕大多數都市都是零門檻,戶籍含金量急速縮水,能吸引人的早已不是戶口,而是經濟、產業等基本面。

所以,誠如杭州所分析的,大城市人口仍在擴張,但擴張的速度必然受到影響。

04

東北,大城市人口仍在增長

東北地區,大城市對人口增長依舊充滿信心。

在已公佈2035總規的都市裏,瀋陽、哈爾濱分別規劃了1200萬、1180萬的人口天花板,相比現時人口規模,分別還有290萬、179萬的增長空間。

這反映出,雖然東北人口整體呈現外流之勢,過去10年少了1100萬人,但作為中心都市的省會依舊對人口增長抱有强大信心。

資料顯示,2010年-2020年,在東北30多個地市裏,只有瀋陽、大連、長春3城人口正增長,其他包括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在內的其他所有地市,都是負增長的。

不僅如此,綏化、齊齊哈爾、白城、通化、伊春、七台河等地的人口减少幅度超過20%,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這背後,東北出生率遠低於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轉負是主因,而大量年輕人外流,本地留不住人也是關鍵因素。

即便如此,中心都市依舊在吸納周邊人口。

這與全國的大趨勢一致。人口不斷向中心都市和大城市羣集聚,即便是東北,瀋陽、大連、長春等地依舊有不錯的發展底子,對於本區人口仍舊有著與眾不同的影響力。

除了哈爾濱未來人口增長態勢仍舊存疑之外,瀋陽大連長春等地,要完成人口增長目標,並非沒有可能。

畢竟,《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已獲國家批復同意,東北全面振興迎來重要節點。

未來,國家中心都市、中日韓自貿區、中俄合作、強化國防能源糧食安全的戰畧新定位等,都會為東北振興提供新的助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