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於大漠之上的精神豐碑——柴達木精神述評(上)

青海 57℃ 0
摘要:石油會戰時期位於冷湖的“帳篷城”。阿吉老人為初進柴達木盆地的勘探隊員帶路。“駝工精神”從這裡發揚、傳承及延續。生命,築起了交通大動脈,也築起了心懷家國的萬裏精神之路,為柴達木精神家園托起了英雄群雕。

石油會戰時期位於冷湖的“帳篷城”。蘇烽楊林整理拍攝

阿吉老人為初進柴達木盆地的勘探隊員帶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藏青新公路修建場景。

反映格爾木公路行業發展的各類圖紙資料。

“駝工精神”從這裡發揚、傳承及延續。

這是一條從歲月深處延伸至今的精神脈系——“青藏公路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石油精神”“鹽湖精神”“駝工精神”“農墾精神”……在八百裏瀚海戈壁的柴達木盆地,一個個浴火鍛造的精神座標聳立在這裡,燦若星辰,輝映歷史與未來,在盆地間隆起“柴達木精神”高地。

這是在年輕的共和國剛剛站立起來,熱血建設者川流西進,志在報國,憑著一腔豪邁,於燃情歲月書寫的史詩。在位於“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挑戰自然環境的嚴酷,歷經艱苦卓絕,依然堅韌篤行,憑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以苦幹實幹助力國家和民族挺起脊樑。

 家國情懷鋪出精神底色

艱難歲月方顯“英雄本色”,也更彰顯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的赤子情懷。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急需通過各項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為共和國夯牢站立的根基。一聲號召,數萬心懷報國的熱血建設者,撇家舍業,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湧入到柴達木盆地,在八百裏瀚海大漠開啟了創業報國的輝煌里程。

在極其艱難的情勢下,創業者們走過崢嶸歲月,憑著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沖天豪氣和昂揚鬥志,在風雪彌漫的“生命禁區”裏築起了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在荒無人煙的大漠深處發起石油大會戰,青海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和有色金屬、石棉等建材工業由此誕生;在寸草不生的察爾汗鹽湖上,建起了我國最大的鉀肥工業基地;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一座座初具規模的城鎮;在遼闊的荒野上,發展起了農業、畜牧業等基礎產業。柴達木盆地不再荒凉,創業者燃燒的激情使這裡成為“實幹報國”的戰場。在血與火的洗禮、在汗水與歌聲的交匯中勇毅前行,在賦予柴達木生機和活力的同時,“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奮鬥”的種子,也在柴達木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生髮為柴達木精神的初始和發端。

格爾木市河西的望柳莊依在,在林立樓群裏略顯寒素的“將軍樓”依在,無聲述說著打通青藏公路的人間壯舉。

1953年初,西藏軍民吃糧告急。是年10月,慕生忠將軍親率築路鐵軍,在短期裏修復了從香日德至格爾木300公里的公路運輸線,接續向西突進,到1954年12月25日,築路大軍經過7個月零4天的艱苦奮戰,浩浩蕩蕩開進了拉薩市,康藏、青藏公路於此日同時舉行通車典禮。在這條生命線貫通的背後,是成群鮮活的生命付出昂貴的代價。烏蘭縣漠河駝場曾經為築路大軍運送物資的老駝工,如今說起難忘歲月,依然熱淚盈眶。

同樣,作為交通命脈的青藏鐵路,也是付出生命的代價得以在1977年實現貫通。其間的“攔路虎”關角隧道,施工前後歷時30餘年,因隧道地質構造複雜、氣候惡劣等因素,隧道建設中,25名年輕官兵的生命定格在這裡……而今,老關角隧道在2014年卸役後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標性豐碑。隧道口芳草青青,當年的年輕生命永遠守望在這裡!生命,築起了交通大動脈,也築起了心懷家國的萬裏精神之路,為柴達木精神家園托起了英雄群雕。

  初心使命凝聚精神內核

如果說最初走進柴達木盆地的建設者,以無私無畏、勇挑重擔的氣概,奮力拉開了柴達木開發建設的序幕,那麼伴隨發展步伐的日益深入,也成就了柴達木精神在時代演進中日臻發展和豐盈。

柴達木精神從萌芽到逐步提煉昇華的過程,映照出柴達木建設先輩們的心路歷程。從柴達木精神產生、發展階段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奮鬥、科學務實、勇於創新”……每一個提升的階梯,都可觸摸到初心和使命貫穿其中。流傳至今的“南八仙”的詩意壯歌,正是不負初心、擔起使命的寫照。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建設急需石油資源。在黨中央發出開發柴達木的號召下,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雲集柴達木盆地。20世紀50年代初期,一支地質勘探隊進入柴達木,隊伍中有8比特來自南方的年輕姑娘,她們懷着為國家尋找石油的滿腔熱忱,為了祖國能儘快繁榮强大起來,以大無畏的豪情壯志,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柴達木沙漠戈壁無人區勘探石油資源,至死都完整保存著勘測資料。“生若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8比特女性用青春的年輪書寫出為黨為國捐軀的禮贊,用青春的生命為那塊從來無人涉足的荒漠命名——“南八仙”。

“八仙”,他們是千萬柴達木開發者的代表,也是頗具典範意義的柴達木精神的濃縮。“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沒有先行者、拓荒者的篳路藍縷、捨生忘死、勇往直前,就沒有今日柴達木的發展進步、欣欣向榮。而以青春和生命鑄就的“愛國、創業、奉獻、實幹”的柴達木石油精神,也伴隨著冷湖油田的月光,伴隨著地中四井、茫崖帳篷城,伴隨著“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無私奉獻、晝夜奮戰”那響徹駝道的“駝工精神”,精神的光束交相輝映,柴達木精神彙聚成為由遠而近的激越交響。

  使命擔當鑄就精神品格

精神力量釋放出巨大潜能。因為有了精神力量的巨大支撐,柴達木的開發建設才創造出了一個個“人間奇迹”。

建在察爾汗鹽湖區域內的“鹽湖工業展覽館”,這裡陳列著老一輩鹽湖人“土法上馬”的工具,藉以棲身“地窩子”住房的模擬模型,褪了顏色、補丁摞補丁的工裝……“共和國鉀肥長子”就在這樣的極端困苦中起步、崛起……

1958年,青海鹽湖工業的先驅們踏著慕生忠將軍率領築起的天路鹽橋,憑著一顆“實幹興邦、產業報國”的初心,挺進浩瀚無垠的察爾汗鹽湖。挑戰惡劣嚴酷的自然條件,人拉肩扛,土法上馬,以最原始的生產工藝,生產出中國第一袋鉀肥,實現了中國鉀肥“零”的突破。60餘載春秋寒暑,鹽湖人秉承“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鹽湖精神,努力做優做强鉀肥產業,建成中國最大鉀肥工業基地,書寫了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技術創新更迭史、精神建設弘揚史。

作為老一輩鹽湖地質勘探人員的張慶海老人,曾在回憶中敘述彼時的艱辛。風裡來雨裏去的幾十年,他和同事們飽嘗了鹽湖鹵水的苦澀和肌膚被鹵水侵蝕的滋味。生產、生活用水全靠汽車到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外拉運,嚴重時幾天喝不上水,盆中的洗臉水此時便成了救命水……正是依靠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崇高精神和堅定信念,托舉起青海鹽湖工業在柴達木盆地迅速崛起,並為青海在新時代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下基礎,提供了豐厚的精神資源儲備。

無獨有偶。“農墾精神”也在柴達木透過歲月,熠熠生輝。1954年,農墾大軍越過山川,進入柴達木盆地。在荒漠戈壁開始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的壯舉。憑著對黨和人民的滿腔忠誠,一代代農墾人汗灑荒漠、艱苦創業、辛勤耕耘,在使荒漠變良田、戈壁變綠洲的艱辛過程中,不懈奮鬥凝結出“堅韌不拔、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農墾精神。

柴達木的夜空“星河”璀璨,那是精神的星辰匯聚成的柴達木精神家園,閃爍在遙遠年代,也引領著當下的前行路……(劉法營喬宇)

  採訪感言

柴達木的最大“資源”

在柴達木盆地奔走採訪的數年間,被這裡富集的自然資源塑就的“聚寶盆”美譽所震撼。隨著足迹走向縱深,越來越强烈感觸到,這塊遼闊之域產生和造就的“柴達木精神”,比自然的寶藏更為深邃和厚重,更為浩大而珍貴。可以說,“柴達木精神”是這裡最大的資源,是柴達木盆地貢獻出來的最大一筆“財富”。

剛捕手這個選題時,說老實話,感到幾乎無從下手。從新中國成立後,一批接著一批的熱血建設者走進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喚醒了柴達木,開始了櫛風沐雨、攻堅克難的輝煌里程,於艱難跋涉中淬煉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奮鬥”的柴達木精神內涵。從七十年前萌芽發端、篳路藍縷,崢嶸歲月,“柴達木精神”伴隨著各項建設事業的突飛猛進,改寫了悠悠千載柴達木盆地行進的軌跡。這塊區域翻天覆地的一切演進,都與這裡孕育出“柴達木精神”息息相關,其生成的指向,讓人感到像面對著一座精神的高山,又如面對集納了涓涓細流彙聚起來的大河。

閱史章、探遺跡、訪源頭……“柴達木精神”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采寫過程成為一個備受感動鼓舞而融入身心的過程,成為一個用心靈捧讀創業者們以高昂的革命熱情,與嚴酷的自然條件頑強鬥爭,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旅。靠著這種感天動地的精神積澱產生的巨大推動力,不懈努力,不懈奮鬥,在築起柴達木經濟社會發展高地的同時、“柴達木精神”成為青海人民精神家園的參天大樹,成為民族精神發展史書中不可或缺的燦爛篇章。

靠著不畏艱難、頑強奮鬥、堅韌不拔、勇於挑戰的信念和力量,八百裏瀚海戈壁孕育出了“青藏公路精神”“柴達木石油精神”“鹽湖精神”“農墾精神”“駝工精神”……每一個閃耀著時代光芒的精神座標,都是聳立於柴達木盆地間不朽的豐碑。又如一個個鏗鏘激越的音符,在彙聚一起後共同組成了“柴達木精神”的恢弘樂章。

人無精神不立,黨無精神不振,國無精神不强。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我們更需繼承好、發揚好“柴達木精神”,以初心凝聚力量,以使命催人奮進,以精神砥礪前行,以精神的巨大支撐力,引領鮮活具體的實踐,在新時代釋放新的精神光熱,把這一彌足寶貴的精神財富化為不竭動力,譜寫新的時代華章。(劉法營)

 

  

标签: 柴達木盆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