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是如何取代奉節成為川東和重慶的一個經濟和文化中心的

重庆 68℃ 0
摘要:詩中意境正是我對夔州曾經繁華似錦,如今寂寞平庸境遇的感歎。奉節因瞿塘峽地處川東門戶,古稱“夔門”;又因墨客騷人在奉節留下無數詩篇故又稱為“詩城”。夔州既是行政區地理位置,也是文化符號。萬縣開埠通商,由此崛起,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初具川東區域中心都市規模。1928年,軍閥楊森以奉節多匪亂為由,將行署遷址萬縣,萬州就此取代了奉節(夔州)地位,成為了川東經濟、文化中心,自此屬於奉節輝煌榮光兩千年的時代謝幕。

覽罷奉節(夔州)歷史上行政建制調整煙雲,驀然,劉禹錫一首《烏衣巷》閃過腦際:“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意境正是我對夔州曾經繁華似錦,如今寂寞平庸境遇的感歎。

奉節因瞿塘峽地處川東門戶,古稱“夔門”;又因墨客騷人在奉節留下無數詩篇故又稱為“詩城”。夔州既是行政區地理位置,也是文化符號。

奉節(夔州)歷史悠久,從戰國(西元前314年)置魚複縣始,於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

秦漢“廢封建,立郡縣”制以降,奉節因地理位置原因,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成為重要行政區。

三國時期,奉節被設為益州(四川成都)治下的巴東郡治所;東、西晋時期,奉節為湖北荊州治下的巴東郡、巴郡住所在地;南北朝時期為荊州、信州治下的巴東郡、巴郡住所在地;

隋朝時期,奉節為巴東郡一級行政區政府所在地;

唐代行政區為道、州、縣三級。奉節為山南東道(湖北襄陽)治下二級政府夔州治所在地;五代十國前蜀、後蜀時期,奉節為為鎮江軍節度使、寧江軍節度使駐地以及夔州二級政府駐地;

宋朝改道為路,奉節是夔州路(省)政府所在地;

元朝時為四川行省治下的夔州路政府所在地;

明朝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四川布政司)治下的夔州府政府駐地;

清朝為四川省治下的夔州府政府駐地。

縱觀奉節行政區變化歷史,奉節自三國以來至清代一直都是地級以上都市的政府駐地,在隋代和宋代甚至是省級政府治所在地,是其最高光時刻。

奉節扼長江交通要道,一直設夔關徵稅,它對過往商船收繳商稅,成為四川省最大的財政收入之地,稅源占全川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占踞川東經濟中心的地位,是川東第一都會,繁華至極。

奉節也是一座文化名城,文化積澱深厚。我國歷代的一些大名鼎鼎詩人,如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孟郊、劉禹錫、白居易、蘇軾、陸遊等曾先後遊歷至此,謳歌奉節的山水,留下了不少傳世名篇。

李白一首《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表達了李白途徑夔州時順水行舟,歡愉喜悅的情思,文宣包裝了奉節,為奉節在全國知名度的提高打了一個免費的廣告,使夔州白帝城名聞遐邇,成為了一個名勝地旅逰符號。

詩人杜甫在奉節建起了草堂,居住了三個年頭,創作了詩作435首,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奉節山水風光,感時代滄桑,抒己情懷。

清末以後,奉節由盛轉衰;民國時期其在川東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地位為萬州所取代。

晚清以來,西方列强在經濟和文化上侵入中國,並簽訂了多個不平等通商條約。1843年“五口通商”,上海關稅收入有200多萬兩,讓內地稅關夔關壓力新增。接踵而來的是1877年宜昌開埠;1890年重慶開埠;1917年奉節(夔州)管轄下的一個小縣萬縣(現在的萬州)也完成了開埠通商,最終導致夔關關稅枯竭而關閉。

萬縣開埠通商,由此崛起,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初具川東區域中心都市規模。1928年,軍閥楊森以奉節多匪亂為由,將行署遷址萬縣,萬州就此取代了奉節(夔州)地位,成為了川東經濟、文化中心,自此屬於奉節輝煌榮光兩千年的時代謝幕。

來源:南山周生

圖:網絡

整理編輯:萬州微視界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