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完館子,放錠碎銀子就走,店小二怎知飯錢夠了?不怕賠錢嗎

甘肃 75℃ 0
摘要:古代,食客去飯店吃飯,隨便放下幾錠碎銀子走了,可店小二數都不數,就讓食客走了,古代沒有語音播報,小二怎麼就這麼放心食客,萬一他少付了,不怕賠錢嗎?如果食客是唐朝人,別說只吃一頓飯,就算吃2500斤飯,只要放下一兩銀子就夠了,店小二見了就不會攔。古代消費力小,銀子面額大,只要食客掏出的是銀子,不管幾個,店小二就知道這是個有錢的主付得起這頓飯,也就不數錢讓他走了

我們平時去買東西都習慣了掃碼付款,付完錢之後,商家的反應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出於信任完全不看付款記錄,另一種就是,設一個語音提醒,他就知道你有沒有付錢了,付了多少。古代,食客去飯店吃飯,隨便放下幾錠碎銀子走了,可店小二數都不數,就讓食客走了,古代沒有語音播報,小二怎麼就這麼放心食客,萬一他少付了,不怕賠錢嗎?

銀本來是軟的,所以作為貨幣使用的銀子也是偏軟的,古人就利用銀的這個特質來判斷收到的銀子是不是真的,算是早期的一種驗鈔手段。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銀子上面全都是狗啃的牙印,殘留的唾液形成的污垢,歷史上真實的銀子都是又髒又斑駁,電視上那些白花花亮晶晶的銀子都是為了上鏡好看騙你的。

銀子並不是一上來就成為了中國的貨幣,早在夏商時期,貨幣的概念才剛剛形成,人們還是用貝殼之類的東西當貨幣,所以漢字裏“賺、賠、財”跟錢有關的字都有個“貝”,直到青銅器出現,貝殼被銅幣取代。

到了唐朝,銀子才開始作為貨幣流通,貞觀年間的一兩銀子等於1000個銅板,可以買200鬥米,相當於2500斤米。如果食客是唐朝人,別說只吃一頓飯,就算吃2500斤飯,只要放下一兩銀子就夠了,店小二見了就不會攔。

唐之後的宋朝,宋朝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朝人使用的貨幣主要是交子還有銅錢,銀子很少使用。

《宋史食貨志》曾提過,從宋真宗趙恒開始,宋朝白銀數量少,趕不上經濟的發展……所以物以稀為貴,銀子比唐朝值錢,一兩銀子值1000-3000個銅板。宋朝人吃一個包子饅頭才一個銅板,他帶著銀子去吃個飯也花不了多少錢,店小二就更加不會攔了。

銀子雖然始於唐朝,但到了明朝才是大顯身手的時候,明朝貿易往來擴張,銅錢面額太小,一涉及大買賣,總不能隨身攜帶幾千個銅錢出門吧?這種極不方便的交易使人們需要一個面額大點的貨幣替代,銀子就在這時出場了。而隨著鄭和下西洋把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東西賣到西方,西方人對中國這些東西都愛不釋手,願意把白銀都拿到中國交易,大量白銀流入中國,銀子也就在明朝普遍流通。

明朝銀子太多也是個煩心事,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貶值了,前面說了唐朝1兩銀子可以買2500斤大米,明朝一兩能買多少斤呢?《明史·食貨二》記載:“銀一兩,二石。”,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大米,據《宛署雜記》記載,萬曆年間1石188斤,所以一兩銀子可以買376斤大米。雖然明朝一兩銀子購買力不如唐朝,但吃頓飯付一錠碎銀子還是足够了。

《增廣賢文》:“慈不掌兵,義不經商”。從古至今經商的人都是先利益後道義,不會做虧本買賣。古代消費力小,銀子面額大,只要食客掏出的是銀子,不管幾個,店小二就知道這是個有錢的主付得起這頓飯,也就不數錢讓他走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