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地區,東臨太行,西倚太嶽,南眺中嶽,北望五台,群山環抱,峰巒排空,與天同黨,故謂之為上黨。自古以來,上黨轄區幾經變遷,時而包括整個晉東南地區,時而只有部分縣鎮,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上黨已經擴大為長治城周圍的16個縣。這十餘座都市遍佈在群山環抱的盆地中,水土肥美,物產豐富,又扼守豫晋兩省要衝,長期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和兵家必爭之地。
抗戰八年,八路軍基本控制上黨地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寇從娘子關、忻口等地攻入山西腹地,第二戰區司令兼山西省主席閻錫山一路敗退至晋西山區,山西絕大部分區域成了八路軍長期堅守的區域。1937年底,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進入上黨,經過浴血拼殺,建立了以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為中心的晉冀魯豫根據地,西起同蒲鐵路,東抵津浦鐵路,北接正太、石德鐵路,南至黃河邊。
1945年春夏兩季,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連續對日寇發起攻勢作戰,進行大小戰鬥2300餘次,拔除日偽據點2800多個,收復縣城28座,殲敵37800餘人。到抗戰勝利前夕,晉冀魯豫根據地已發展到30萬軍隊、40萬民兵,控制80餘座都市,擁有2400萬人口。其中,日寇此前多次出兵都未能佔領的上黨地區更是轉入全面反攻,拿下了16座縣城中的12座,僅剩的長治、長子、壺關、屯留4城也處於抗日軍民長期圍困中。
上萬晉綏軍進佔上黨6縣
1945年8月16日,日寇宣佈投降的第2天,閻錫山突然下令,派晉綏軍第8集團軍副司令兼第19軍軍長史澤波率領第19軍、第61軍等部,共4個師和1個挺進縱隊,從臨汾、浮山等地出發,侵入上黨地區,企圖搶佔勝利果實,並在晉冀魯豫根據地覈心插上一顆大釘子。在日寇的接應下,史澤波不僅順利接管了長治等4城,還侵奪了已被八路軍解放的襄垣、潞城。
面對突發的事變和嚴峻的形勢,劉伯承、鄧小平緊急從延安返回,並就近調集太行、太嶽、冀南軍區部隊從四面合圍而來。9月10日反攻開始,短短十餘天就重新奪回了屯留、潞城、長子、壺關、襄垣等5城,並掃清了長治週邊據點,殲敵7000餘人。但史澤波率領敵主力萬餘人龜縮在長治,企圖負隅頑抗,這裡是上黨地區的收復,也是當初日寇重兵設防的區域,城牆高約3丈,城外壕溝縱橫、碉堡林立、工事堅固,一時很難攻取。
太原來的2萬援軍和上黨守敵被全殲
恰在此時,閻錫山從省會太原派來的援兵氣勢洶洶的從北面壓過來了,由於情報有誤,最初以為敵人僅3個師7000人,囙此劉伯承、鄧小平集中太行、太嶽部隊主力北上迎敵,準備將其伏擊殲滅。但很快,新的情報傳來,援軍不止7000人,而是由晉綏軍副司令彭毓斌率領的3個軍20000餘人,比原先估計得多了2倍。為此,劉鄧緊急挑動冀南縱隊參與攻擊,僅留下少許部隊偽裝主力,繼續圍攻長治。
援軍經過長途跋涉,已經十分疲勞,遭到伏擊後立即軍心動搖,連夜向北潰退,晉冀魯豫軍區部隊趁機沿公路及其兩側進行跟踪與平行追擊,勇猛穿插,使敵人潰不成軍,紛紛繳械投降。戰至6日黃昏,除2000殘敵逃往沁縣外,其餘全部被殲滅,彭毓斌等數十名高級軍官被俘。援軍被殲滅後,長治守軍人心惶惶,遂於8日弃城突圍,結果迅速嚴密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至此,上黨戰役勝利結束,晉冀魯豫軍區共計殲敵13個師及1個挺進縱隊35000餘人,繳獲24門山炮,2000餘挺輕重機槍和16000餘支步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