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這個世界整整三百七十年後,張獻忠(1606—1647)又火了一把:2017年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宣佈“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確有其事,經過兩個多月水下考古,現場出水文物超過一萬件,包括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册、銀册、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以及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01自號“八大王”
提到明末起義領袖張獻忠,人們首先會想到“張獻忠屠川”“幾乎殺盡四川人”“張獻忠吃嬰兒”等令人恐怖的字眼。後來有人為張獻忠平反,指出所謂的張獻忠屠殺四川人是清朝的污蔑,四川人被屠殺不假,但不是張獻忠幹的,是清人自己幹的,他們要洗白自己,就得找個替罪羊,張獻忠很不幸地被選中。
孰是孰非,本文不做討論,讓它繼續存疑。張獻忠是陝西定邊人,與陝西另一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齊名。和李自成一樣,張獻忠早些時候也吃過一段時間的公家飯,只不過李自成是“郵差”,而他是個小“警詧”(捕快),後來又到延綏鎮當了一名邊兵。
張獻忠當邊兵是在當警詧犯事被革職之後。
至於犯了何事,有關記載語焉不詳,估計與他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的個性有關。來到部隊後,他依舊禀性不改,不久又犯事了,而且是死罪,但沒死成,主將陳洪範見他長相奇特,有心救他,就請求總兵王威法外開恩。這個總兵還真給面子,只把張獻忠打了一百軍棍,攆出軍隊了事。他的長相有多奇特呢?
《錦裏新編·卷十·張獻忠》說他“身長瘦而面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像一隻黃色的老虎。被部隊除名後,張獻忠便成了個流浪漢。時值天啟末年,陝西發生嚴重的乾旱、蟲災,餓死了不少人,沒餓死的眼看也活不下去了。
由於窮困潦倒,朝廷的賑災成為空談,實在沒有活路的農民只有造反一條路。短時期內,陝西相繼出現多支起義軍,著名的有高迎祥、李自成(後加入高迎祥的隊伍)。張獻忠直到崇禎三年才在家鄉開始行動,他把十八寨的農民召集起來,自號“八大王”。
起初他的隊伍只有區區幾千人,很快發展到數萬人,他帶領他們轉戰於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省等地,戰功赫赫。
02挖了皇帝的祖墳
張獻忠第一次入川是崇禎七年,沒想到卻被一個女人嚇跑。那個女人叫秦良玉,是當時的重慶總兵。
那時的張獻忠剛拿下夔州(今重慶奉節),正向一個叫太平的小鎮進發時,秦良玉率部趕來了。聽到秦良玉的大名,張獻忠一下慌了——他不怕她,但怕她帶來的“白杆兵”(秦良玉為其丈夫馬千乘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
不敢與秦良玉交手的張獻忠倉皇而逃,秦良玉緊追不捨,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一前一後把張獻忠夾在中間狠揍,最終把他趕到湖廣。
不敢和這個女人交手的張獻忠,卻在其他地方幹得風生水起,不但讓官軍的圍剿化為泡影,連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邱等州縣,而且兵鋒直指朱元璋老家中都鳳陽,不到半天就將鳳陽兩萬守軍全殲,守將朱國正等人被擊斃,鳳陽知府顏容暄被俘,隨後被處死。
鳳陽城破之日,也是當地百姓“狂歡”之時,他們不但分到了官府的糧食,還經張獻忠“準予”,把皇陵的幾十萬棵松柏砍得精光,皇陵周圍的建築也被他們拆得一乾二淨,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也未能倖免。
作為重點的皇帝祖墳,是一定不能放過的。安徽鳳陽發生的事,驚動了遠在北京的崇禎皇帝。當他得知祖墳被掘,如喪考妣地穿上喪服,在太廟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回,朝廷官員自然也要穿素衣吃素食,以示悼念。
03南北東西任我行
在鳳陽“鬧”够之後,揮師南下的張獻忠所向披靡,接連拿下廬州(今安徽合肥)、安慶、和州、滁州,把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鬧了個天翻地覆,之後才沿長江一直打到江蘇儀征。
在這個過程中,張獻忠一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前來阻擋的官軍,在他面前就像豆腐渣,一觸即潰。而他,想往哪裡打就往哪裡打,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江蘇儀征不想待了就揮師向西,去英山(隸屬於湖北黃岡市)“玩”過又去霍山(隸屬於安徽六安市)“玩”,之後又與馬守應部來了個“麻城會師”,然後又從湖北打到陝西,從商洛打回關中,與高迎祥會合於鳳翔。忽東忽西,轉戰千里的張獻忠,顯示了傑出的運動戰才能,使官軍打算在中原圍殲農民軍的計畫泡湯。
在陝西與兵部尚書洪承疇率領的官軍所打的幾仗,應該算是張獻忠遇到的少有的硬骨頭,但都被他輕鬆地啃了下來,他還要了洪承疇手下幾員大將的命,其中包括艾萬年、曹文詔等人。在陝西大敗洪承疇後,張獻忠又帶領人馬去了河南,與其他幾路農民軍會合。
那時的農民軍已經壯大到幾十萬人,而張獻忠的人馬就超過了十萬,無論是人數還是戰鬥力,都遙遙領先。
然而,缺乏統一部署和協同行動、各自為戰的其他幾路起義軍連吃敗仗,尤其是高迎祥被俘淩遲處死,李自成在陝西連連失敗,另一個義軍首領劉國能投降朝廷後,張獻忠成了潼關以東官軍的主要攻擊對象,壓力驟增。
儘管他充分發揮運動戰的優勢,轉戰於鄂豫皖,並多次打敗官軍,還把明朝大將左良玉的哥哥殺了,但仍未擺脫困境,終於在南陽敗於左良玉之手,他本人也受了傷,若不是部下孫可望力救,可能就沒命了。成功突圍後,張獻忠退守湖北穀城,為了保存實力,被迫接受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卻拒絕接受改編和調遣,給他的官銜也不要。很顯然,他想“東山再起”。南征北戰多年,也累了,正好借此機會休整休整。
04再次入川
張獻忠再舉義旗是崇禎十二年,地點是湖北穀城。率軍離開穀城前,張獻忠還給朝廷做了一個免費“廣告”:將所有官員無論大小向他索賄的名字、數位、時間一一列出,城內外凡是可以利用的牆壁都利用起來,寫在上面讓老百姓“閱讀”,讓他們看看現實有多黑暗。
這一回,和他發生交集的依然是左良玉,後者奉兵部尚書熊文燦之命追剿張獻忠,結局卻與上回正好相反,張獻忠使用誘敵深入之計,把左良玉打得“伏鞍而逃”,被崇禎連降三級,戴罪立功。
兵部尚書熊文燦就沒這麼幸運了,先是被撤職,然後被砍腦袋。接替熊文燦督師的,是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怎麼這麼多兵部尚書啊)楊嗣昌。
這人儘管兵多將廣,採用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畧,依然拿張獻忠沒轍,在張獻忠的“以走制敵”“避實擊虛”戰術面前,楊嗣昌的幾十萬大軍疲於奔命,常常連農民軍的動向都摸不清,反而經常被農民軍突然襲擊。
然而,總體形勢對張獻忠是不利的,因為敵人實在太多,無論如何折騰,總是在包圍圈裏。為了跳出包圍圈,他决定再次入川。這是一條艱險的旅程,張獻忠走得很不順利,先是在枸坪關吃了左良玉的虧,接著在太平縣的瑪瑙鄉遭到鄭崇儉和左良玉的夾擊,損失慘重。
對他進行圍追堵截的,還有湖廣軍、四川軍和陝西軍。俗話說雙手難敵四拳,打向他的,卻多達五只拳頭。當農民軍被左良玉圍困於興安歸州山中時,張獻忠找到了扭轉局面的辦法。你楊嗣昌不是和左良玉有衝突嗎?那我就利用這個衝突。
他派人攜帶重金賄賂左良玉,同時進行“攻心戰”:“你根本沒必要對我們趕盡殺絕,這對你沒好處。
你縱容手下濫殺無辜的事情朝廷早就知道,早就想辦你了,之所以還在重用你,是因為有我們的存在,如果我們不存在了,那你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到時候你就完了。‘鳥盡弓藏’這四個字,你不會不知道吧?”攻心戰奏效,深以為然的左良玉從此鬥志鬆懈,基本上上工不出力,張獻忠這才得以擺脫困境,走出興安,順利進入四川。
05差點被李自成殺掉
進入四川後,張獻忠運用他拿手的“以走制敵”戰術,儘量不與官軍打陣地戰,有時候一個晝夜能“飛奔”三百裏,而且經常神出鬼沒,疲於奔命的官軍顧得了東顧不了西,甚至腹背受敵,苦不堪言。
轉戰四川半年後,左良玉終於在開縣(今屬重慶)追上了農民軍,卻再次被張獻忠打得落荒而逃,其部將劉士傑、郭開力被擊斃,活著逃走的官軍不到一半。打退左良玉後,張獻忠繼續發揮運動戰的特長,僅用一個晝夜的急行軍,部隊就到達湖北當陽,隨後於崇禎十四年攻克襄陽。襄陽既是明朝的軍事重鎮,又“富得流油”,因為軍需餉銀都在這裡。
得到大量財寶的張獻忠並未獨吞,拿出十萬兩白銀賑濟饑民。攻克襄陽後,張獻忠又先後攻下樊城、隨州、南陽、鄖西(位於湖北西北角),卻在信陽再一次被左良玉所敗,退走時又被王允成所敗。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一直與他並肩作戰的羅汝才投奔李自成之後,因形勢所逼,張獻忠也投奔了李自成,還差點被李自成殺掉,原因是李自成想改編他的隊伍,遭到他的拒絕,後經羅汝才封锁,李自成才放過他。對張獻忠來說,崇禎十六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離開李自成後,當年正月拿下鄲州,三月拿下鄲水、黃州、麻城,五月拿下漢陽,緊接著拿下武昌。拿下武昌後,張獻忠發了一筆大財,因為武昌是楚王朱華奎的王府所在地,僅楚王宮裏的金銀珠寶,就拉了數百車,而且還沒拉完,僅用來召集流民的銀子,就花了六百多萬兩。武昌是個好地方,張獻忠似乎不想走了,漂泊了這麼多年,也該歇歇了。
於是,他在這裡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自稱“大西王”。張獻忠的所作所為,卻引起在襄陽建號稱王的李自成的不滿,好像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思,而且還鄭重其事地派人帶書,表達這種不滿,還讓他“滾”出武昌,好像那是他的地盤,不許別人染指。
接著,張獻忠又碰到一件倒楣事:他的大西政權官吏,大多被帶兵來攻的左良玉擒殺。看來武昌是待不下去了。為了避免與實力强過自己的李自成發生衝突,張獻忠率部去了湖南,集中二十萬重兵,一舉拿下嶽州,接著佔領長沙,衡州及其所屬州縣也成了囊中物。
張獻忠的農民軍深受老百姓歡迎,因為他們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後來一個叫劉獻廷的清人,在《廣陽雜記·卷二》裏有過這樣的記載:“餘聞張獻忠來衡州,不戮一人,以問婁聖公,則果然也。”
06遭清將暗算
控制了湖南全部、湖北南部,以及廣東、廣西北部廣大地區的張獻忠,卻開始為未來擔憂,因為直到現在,他仍未有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他之前的作戰形式,說好聽點是運動戰,說難聽點,其實就是“流竄”。
放眼四望,只有天府之國、難於上青天的四川,才具備這樣的條件。崇禎十七年,他果斷放弃上述地區,向四川進軍,連克夔州、梁山、忠州、涪州,破佛圖關。而且這一次,他再也不怕已升任四川總兵的秦良玉了,打敗秦良玉後又把瀘州拿下,接著佔領了重慶。
處死從漢中逃來的瑞王朱常浩、巡撫陳士奇、兵備副使陳纁、知府王行儉等一批明朝宗室和官僚後,張獻忠命劉廷舉守重慶,自己率軍兵分三路直取成都,僅用三天時間,就攻佔了這個四川首府。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成都稱帝的張獻忠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
幾乎與張獻忠在成都稱帝的同時,明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清朝以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命他進剿四川。何洛會知道張獻忠不好對付,異想天開地打算來個誘降,然後再想辦法幹掉,還說什麼張獻忠搗亂是明朝引起的,之前的事既往不咎,“張獻忠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否則“大軍既至,悔之無及”。
對何洛會誘降置之不理的張獻忠招來了大麻煩,立即成為重點“照顧”對象。為了對付他,連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大將吳三桂都出動了,清廷任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吳三桂一起率領滿漢大軍,直撲張獻忠而來。而在這之前,重慶、敘州(今四川宜賓東北)已相繼淪陷,張獻忠的幹將劉進忠又投靠了清軍,形勢對他極其不利。
除了清軍,明朝的殘餘勢力也咬住張獻忠不放,明參將楊展就是個典型,他領兵奪取川南一些州縣後,立即揮師北上,與張獻忠於彭山江口發生激戰,張獻忠大敗,被迫退回成都,楊展緊隨而至,朝成都步步進逼。
屋漏偏遭連夜雨,四川的北方門戶漢中,不久又落入豪格之手。漢中一丟,四川岌岌可危,生死存亡之際,北上抗敵成了當務之急。大順三年(1646)七月,决定放弃成都的張獻忠“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率軍北上抗擊清軍。
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護軍統領鼇拜等人,對駐紮在西充鳳凰山的張獻忠發起突然襲擊。“此八大王也!”經投降清軍的劉進忠指點,倉促應戰的張獻忠遭清將暗算,不幸中箭而死。對於張獻忠的死,豪格等人是這樣奏報的:“臣率師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偵得逆賊張獻忠,列營西充縣境,隨令護軍統領鼇拜等,分領八旗護軍先發。
臣統大軍星夜兼程繼進,於次日黎明抵西充。獻忠盡率馬步賊兵拒師,鼇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於陣。”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