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可是產生不小波動,朱允炆身為太子朱標的兒子,順利得到朱元璋的喜愛,也是因為這層關係他才能成為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不過在大義和作為上,朱允炆很明顯是不够格的。
他身邊有异心的皇室宗親有很多,如果採用削藩的管道,也不至於被朱棣吊打至此。當然,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這些兒子絕非等閒之輩,他早就讓朱允炆有意觀察,在臨死之前也特地留下了一封密詔。
我們知道,朱棣攻破南京城的那一刻,朱允炆就註定要離開了。他得到了朱元璋的密詔,順利通過一條通道離開皇宮。
其實在看到密詔的時候,朱允炆的心態才叫真正的崩潰,他甚至抱著密詔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那麼這裡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情况呢?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剖析其中的內容。
朱允炆為皇孫未來做準備
朱元璋還在位的時候,對朱允炆很是關注,甚至直接任命他為下一任皇帝。如此寵愛,是其他皇子們所不能企及的,但大家也得到了自己的領地,手中握兵不少,得以條件算是不錯。
在進去之前,朱元璋給朱允炆準備了精兵百萬,這個龐大的數位和朱棣形成鮮明對比。要知道,當初朱棣任命為王的時候只得到了東拼西湊的十萬大軍,一眼就看出來這個父親有多偏心了。朱棣不過是不言語罷了,他並沒有抵觸,而是坦然接受如此結局。
反觀在皇宮享受一切優勢條件的朱允炆,慢慢變得膨脹起來,明明沒有大才卻裝的很有野心。朱元璋曾經問過朱允炆有關於其他藩王的事情,如果皇叔們有二心怎麼辦?
朱允炆侃侃而下的話語讓人倍感舒適: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像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言論,其實可以理解為,朱允炆在利用自己的單純迷惑眾人。
不可否認,朱元璋是個很有眼光的主,他知道朱棣很有野心,也提前給朱允炆做好了密詔的準備。他將密詔交給自己最信得過的太監,等到南京城被攻破那天再交給朱允炆最為合適。
只可惜,朱元璋預料到會有人反叛,卻沒想到他們都是被朱允炆給逼著的。當初有人勸告他用削藩的管道緩解危機,但朱允炆堅持要對朱棣採取其他行動,最終造成了如此結局。
朱植被朱允炆控制
朱棣在民間已經非常得人心了,朱允炆卻傻傻不自知,非要和石頭硬碰硬。後來朱棣的大軍直接進入南京城,朱允炆一方這才感到後怕,他們迅速做好撤退的準備,朱元璋的密詔也在此刻拿了出來。
這個通道相當隱秘,只有朱元璋身邊的心腹才能知曉,加上朱允炆逃亡的速度很快,以至於朱棣至此以後再未見過他的身影,也沒有抓到他。
好不容易逃出了南京城,朱允炆將密詔打開,裡面的內容讓他痛哭不止!原來朱元璋早就做好了準備,如果有人叛變,朱允炆可以讓遠在邊疆的十五皇子朱植前來護駕。
歷史上對遼王朱植並沒有過多記載,但在諸多皇子裏,能够得到朱元璋其中併發至邊疆鎮守,成為九大藩王之一的他怎麼可能是平庸之輩?朱植早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密詔,只要得到了朱棣叛變的消息,他就會憑藉地理和軍事優勢將其團團包圍。
因為朱植所鎮守的疆域正處於朱棣後方,朱允炆百萬雄師在前,加上朱植的加持,前後夾擊的局面已經形成了。如此一來,朱棣斷然沒有成功的機會,只能說朱元璋實在太精明了,未離開人世就猜到後來發生的變故。
朱允炆將好牌打亂
只可惜,一手好牌最終給朱允炆打得稀巴爛。為了防止朱植給自己造成影響,朱允炆竟對他實施削藩,除此之外還特地將朱植命令回南京城,想要將附近一帶的藩王給全面控制。
沒有遼王帶領的邊疆大軍,又沒有得到上層指令,所以在看到朱棣反叛的時候便沒能進行下一步動作。
當然,來到南京城後的朱植心也算凉透了,原本他和朱標關係融洽,也是個比較聽朱元璋話的皇子,卻沒想到有一天被朱允炆給猜忌至此!
這段時間以來,朱植一直在思考皇家權力歸屬的問題。如果朱棣自主反叛倒也就罷了,現實情况在於,這件事的主導者是朱允炆,朱棣算是被動自我防護。一段時間下來,他也看出了雙方的能力和發展潜力,朱棣明顯更加適合皇帝這個位置。
所以為了國家未來發展,朱植選擇充當“啞巴人”,權當朱元璋交代給自己的事情沒發生過。可憐朱允炆還沉浸在皇權大夢裏,他早已失去了覈心主力,現在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結語
所以最後的情况是,原本最得力的幹將朱植被請君入甕,他從開始的有心幫助朱允炆到後來的失望,再到後來直接在南京城看戲。不得不說,朱植也是個聰明的人物,他只要無所作為,等著接下來誰能獲勝的結局即可。
誰贏了他就聽誰的,反正天下都在朱家手中,他就不必多參這趟渾水。而事實證明,朱棣更加符合天下君王的要求,朱植承認其君王的地位,朱允炆則落魄流亡海外,再無踪迹!
這個時候再回想起當初朱元璋詢問朱允炆的那番話,是否覺得朱允炆在刻意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呢?
如果不是逃出南京城,並得到了朱元璋的密詔,可能他這輩子都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輸。朱允炆痛哭不止的那一瞬間,是否後悔了呢?只可惜,一切已經成為定局,沒有後悔二字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