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這是國家領導人曾經給榮氏家族的評估,至於這個家族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讚譽,還得從春秋戰國時期說起,西元前571年的周靈王時期,榮氏家族的鼻祖容啟期誕生,容啟期博學多才,還當過孔子的老師,這為這個家族千年的家風奠定了基礎。
不過榮氏家族開始走上商業之路,已然是清朝末期,畢竟只有在當時,商業才顯得不那麼卑賤,條件和機會也更多,這時候生於1823年的容錫疇做著長途販運的小本生意,往來於無錫和上海,積累了一小部分財產,可惜的是這時候戰亂頻繁,榮家只剩下了一個榮熙泰,不過榮熙泰並沒有囙此傷心懈怠,反而將榮家進一步發揚光大。
1884年容錫泰在厘金局“佐理榷政”,厘金局其實相當於海關,職權很大,容錫泰又受信任和重用,開始和洋商打交道,是較早接觸資本主義的人才,當官12年累積了一些資本和人脈後,1896年用1500銀元與人合資開辦了廣生錢莊,雖然壯志未酬,年僅48歲就去世,但是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創造了很好的環境。
他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容宗敬和榮德生,容宗敬生於1873年,7歲讀書,14歲就到錢莊當學徒,父親去世後他就在廣生錢莊當經理,那時候他23歲;榮德生於1875年出生,9歲讀書,他父親也希望他能走讀書的路,但是榮德生一直以來都以自己的哥哥為榜樣,所以後來也去當了學徒。
兩兄弟在父親死後竭力經營著錢莊,不到2年就獲得了第一桶金,後來榮德生自己一個人去了廣東,在那裡的一年,他沒有白呆,因為廣東人消息總是最靈通,思想也最活泛,榮德生學到了很多,尤其是他發現從外國進口的物資中,麵粉銷量很大,但是麵粉廠卻不多,他把這一發現激動地告訴自己的哥哥,20世紀初,兩兄弟成了麵粉大王。
僅僅是說一句“麵粉大王”可能並不直觀,要從數據上來體現,那麼就是從1914年到1922年這8年間,容宗敬和榮德生的麵粉廠多達14家,占全國麵粉總產量的29%,也就是說每十個人,最少也有三個人要買到他家的麵粉,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都絕無僅有的情况,他們終於能被稱為是“榮氏企業”“榮氏家族”。
不過當時這樣的家族也不少,這樣在某一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企業也真的很多,所以榮氏家族能有這樣高的評估,絕不僅僅只是因為財富,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將中國不少企業不是炸毀,就是强行佔據,只有租界內的工廠能勉强運行,容氏企業也是如此,不過儘管只剩下租界內的榮氏紗廠,日本人還是不滿足。
1941年日本威逼榮德生將工廠“賣給”他們,榮德生心中對造成中國生靈塗炭的日本人極其憎惡,當即嚴詞拒絕,接著日本人又派別人來說服他,對方的立場出現了明顯的親日意味,所以在對方放狠話的時候,榮德生不屑一顧,果斷回答:“我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終沒有讓日本人得逞。
後來上海通貨膨脹嚴重,經濟逐漸癱瘓,不少企業紛紛遷資海外,容宗敬也因為種種原因心灰意冷,將自己的工廠賣掉之後,就去了巴西,榮氏家族其他子弟也先後離開上海,導致留在中國的容氏企業大受打擊,不過榮德生堅決不肯外出,他說:“生平未嘗為非作惡,焉用逃往國外?”就和自己的兒子堅持留在了中國。
事實證明榮德生的决定是正確的,新中國成立後,對於這樣前景無限,又抱有無限愛國之心的企業,國家非常歡迎,所以在得知容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原料供應不足等等情况時,國家給與了榮氏企業大力扶持計畫,包括發放貸款、收購產品、委託加工、供應原料等,讓榮氏家族企業迎來了一次復蘇。
從以上種種不能拿看出來,榮氏家族能够獲得“中國唯一財團”殊榮的原因,在於這個企業總是將國家放在利益之前,心中總是飽含著對於故土的留念和維護,更有無人能及大局觀念,願意為優秀的制度的推行貢獻自己的力量,可以說在當時中國確實缺少這樣的企業,因而榮氏家族才難能可貴。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