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從非洲帶回一隻麒麟,如今畫像曝光,眾人看後都忍不住笑了

云南 71℃ 0
摘要: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麒麟也成為了中華文明圖騰的又一代表,有著迹象美好的象徵,正如《宋書》所說:“麒麟者,仁獸也。”當然,作為一種虛構的生物,誰也沒有聽說過。但是當時間來到1414年,故事似乎有了意外,農曆九月,奉命出使南洋的鄭和,率領著著龐大的船隊返回,還帶來了一條好消息,“榜葛刺前往朝賀,進貢麒麟及名馬萬物。”明代的麒麟畫像,其實也流傳了數百年,如今曝光,眾人看後都忍不住笑了:長長的腿、高高的脖……

孔子曾寫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麒麟也成為了中華文明圖騰的又一代表,有著迹象美好的象徵,正如《宋書》所說:“麒麟者,仁獸也。”當然,作為一種虛構的生物,誰也沒有聽說過。

但是當時間來到1414年,故事似乎有了意外,農曆九月,奉命出使南洋的鄭和,率領著著龐大的船隊返回,還帶來了一條好消息,“榜葛刺前往朝賀,進貢麒麟及名馬萬物。”

榜葛刺是位於印度的一個國家,其前身便是漢唐時期的天竺,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引發了眾人的轟動,明代期間,由於天竺是佛教的發源地,已經有了不小的熱度,囙此大夥都想看看,這個從西域上貢的神秘麒麟,究竟是長什麼模樣?

於是有大臣就動了心思,禮部官員上錶朱棣,希望朝廷能够為麒麟的到來組織一場龐大的儀式,身為天子的朱棣,卻故作矜持,拒絕了大臣的提議:“天下既安,雖無麒麟,不害為治。”

但是到了後來,口是心非,實在忍不住好奇心的朱棣,竟然帶著眾人,親自到城門外去迎接進獻麒麟的團隊,在看到貢物之後,朱棣為此龍顏大悅,隨即命令宮廷畫師畫下了進獻麒麟的場景,又命令一名叫做沈度的翰林院修撰,揮筆寫下《瑞應麒麟頌》:

裡面如此描寫麒麟的容貌:“豐骨神异,靈毛瑩潔;霞明龍首,雲擁鳳臆;星眸眩兮昆耀,龜文燦兮煜熠……”

朱棣對於麒麟的滿意,同樣表現在封賞上,他不但厚待了榜葛刺的隨從使節,等到第二年,又派遣使節帶領豐厚的財務前往南亞賞賜國王和王妃,“麒麟”的功勞自然居功至偉。

能够讓朱棣神魂顛倒的麒麟,究竟長啥模樣呢?明代的麒麟畫像,其實也流傳了數百年,如今曝光,眾人看後都忍不住笑了:長長的腿、高高的脖……這不正是非洲的長頸鹿嗎???就算朱棣沒有見過,這和傳說中的麒麟,似乎也相差太大了一點,他怎麼會認錯呢?

對明史比較熟悉的讀者都知道,朱棣先為藩王,後當天子,可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至於這場“麒麟事件”,其實背後也有著深刻的政治意味在裡頭。

古人繼承皇位,講究名正言順,即便賢明如唐太宗,也很難摘掉那頂殺兄逼父的帽子,而1402年,通過靖難之役坐上皇位的朱棣,對此顯然也是心知肚明。

能够鞏固帝位,贏得民心的辦法很多,有一條也十分簡單粗暴,那就是弘揚國力,明代的朝貢體系,正是在朱棣的手上所確立,尤其是在鄭和下西洋之後,前來朝貢的國家,更是達到了65個之多,形成了一番萬國來朝的景象。

雖然過去中華沒有長頸鹿,但是在過去的西域傳記文獻,不可能沒有提到這種生物,不過在鄭和以及其他官員的玲瓏心思下,悄然一變,竟然成為了神獸麒麟,麒麟來朝,這不正是天下太平,君主聖明的最好體現嗎?

所以大家這麼積極,朱棣也十分高興,不管這貨像不像,為此他甘願站在城門旁邊等候,皇帝親自迎接貢品,這在古代千百年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一件事。

必須要說明的是,朝貢對於中華文明而言,同樣是一種負擔,比如在武則天時期,阿拉伯帝國曾經就獻上代表權威的獅子,結果卻被武周朝廷以“專食肉,……極為勞費”不宜飼養所退回,但是要裝大尾巴狼的朱棣不可能做這種有損天朝臉面的事情,自然也得付出代價。

當聽聞明朝天子重賞進獻麒麟的國度,其他地方的人紛紛來了勁,等鄭和第5、6次下西洋,忽魯漠斯(今伊朗)、阿丹(亞丁)、“天方國”(阿拉伯)等地,紛紛積極地將“麒麟”上貢,讓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他們國家同樣也不是長頸鹿的原產地,但是為了獲得明朝更加厚重的賞賜,還專門聘請商人從非洲捕捉,而明朝也囙此失去了大量的財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