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天!這個夏天,七星渠成寧夏引黃灌區“待機”最久的幹渠

宁夏 69℃ 0
摘要:從3月23日至9月16日,七星渠已經安全行水178天,累計引水量8.51億立方米,供水量6.92億立方米,其中揚水供水量占74.3%。為做好抵禦秋冬明春連旱的準備,按計畫在9月3日停水“修整”的七星渠延長供水,成為寧夏引黃灌區“待機時長”最久的通路。

七星渠幹渠。

這個夏天,七星渠承受住了大流量、長時間運行的壓力,成為全區打贏抗旱保灌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從3月23日至9月16日,七星渠已經安全行水178天,累計引水量8.51億立方米,供水量6.92億立方米,其中揚水供水量占74.3%。為做好抵禦秋冬明春連旱的準備,按計畫在9月3日停水“修整”的七星渠延長供水,成為寧夏引黃灌區“待機時長”最久的通路。

灌域內的農作物。

七星渠,始建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寧夏衛寧平原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社會影響最為顯著的一條引黃自流幹渠。渠首採用無壩引水科技,從中衛申灘取水,有“塞北都江堰”之稱。該渠承擔著沙坡頭區和中寧縣以及大戰場、紅寺堡、固海擴灌三大揚水灌區近187萬畝農田的供水保障任務,是寧夏中部乾旱帶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水源工程。

今年入夏以來,寧夏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歷史新高,灌區連續兩個多月無有效降雨。面對歷史罕見旱情,七星渠管理處堅持“先揚水、後自流,先下游、後上游”原則,採取削峰填穀、編組輪灌、加大流量運行等措施,全力保障紅寺堡、固海擴灌、大戰場三大揚水和自流灌區供水。加强清水河供水管道穿七星渠工程監管,採取階段性停水等非常規措施,保證同心縣城6月30日如期通水。嚴格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强化節約用水管控,立足地方規劃,統籌優化配置水資源,支持枸杞、蔬菜、養殖場、工業園區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

跨清水河渡槽是一件工程藝術品。

實際上,七星渠距離最新一次的通路擴整改造已經20餘年,其安全風險區域較多。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和加大流量供水壓力,工程的短板只能靠管理來彌補。囙此,七星渠管理處探索巡護管道,由此前的每日兩巡新增到三巡,高風險段新增人工步巡和夜間巡護;深化水管體制改革,組建維修養護大隊,配寘皮卡車、電瓶車和“巡渠通”APP,實現了120公里通路巡護機械化、智能化。

七星渠旁邊的果園。

與此同時,七星渠管理處構建了一套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實現問題排查、方案製定、公示督辦、整改落實閉環管理。堅持灌溉供水、防汛應急兩手抓,密切關注天氣、水情變化,科學調配水量,修訂防汛預案,簽訂聯防協定,排查溝道淤塞問題。127名幹部職工,40支專群聯防隊伍,796名搶險人員、27臺機械隨時待命,堅決打贏抗旱保灌攻堅戰,高品質完成夏秋灌供水保障任務。

七星渠供水時間將延長至9月22日。(寧夏日報記者裴雲雲文/圖)

來源:寧夏日報用戶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