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楊慎:遭流放病死異鄉,死前留下一詞,現成千古絕唱

云南 72℃ 0
摘要:而在嘉靖年間也有這樣一名神童和汪洙頗為相似,他就是楊慎。在嘉靖帝作出了這個決定之後,楊慎和他的父親連連上奏,表示反對嘉靖帝的决定。在父親辭職回鄉之後,楊慎對嘉靖帝的决定更加不滿意了,之後他聯合朝中36名大臣一起上書,以此來表示對嘉靖帝這一決定的不滿。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這句話出自宋代汪洙所寫的《神童詩》,汪洙是古代少有的奇才,他在九歲的時候,就能够書寫詩詞,被稱為汪神童。而在嘉靖年間也有這樣一名神童和汪洙頗為相似,他就是楊慎。

楊慎七歲學詩,十一歲寫近體詩,十二歲寫下《吊古戰場文》,在早年間可謂是風光無限,但後來卻因為得罪帝王被貶至雲南而死,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一、嘉靖帝“認爹”事件

嘉靖年間,由於嘉靖帝並不是名正言順的皇子,囙此在坐上皇位之後,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議。而嘉靖帝作為帝王自然是受不得別人非議的,於是,他便召集朝臣商議此事。

對此,朝廷中的大臣則是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嘉靖帝應該先認先帝為父,否則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這樣會遭到天下人的耻笑,而另一派則認為沒有必要遵守那些陳規舊俗,他們認為嘉靖帝已經登基了,囙此沒有必要遵守陳規舊俗,只要能够順應嘉靖帝意,那麼怎麼樣都行。

事實上,嘉靖帝自己是不想“認爹”的,因為嘉靖帝自己是有父親的,况且,如果在生父尚在的情况下,就公然去認了其他人為自己的父親的話,那是大不孝的,嘉靖帝顯然並不想那麼做,但是由於朝中舊臣的阻撓,嘉靖帝也是左右為難。最後在左右思慮之下,嘉靖帝决定還是要遵從自己的本心,奉養自己的親生父親。

原本在嘉靖帝做了這個決定之後,朝中的其他大臣只要順從地附和就可以了,畢竟在當時,帝王的權力是最大的,如果惹火了嘉靖帝,那麼是沒有好果子吃的。可是有一些朝中大臣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非要去惹嘉靖帝,這些大臣裏就包括了楊慎和他的父親。

在嘉靖帝作出了這個決定之後,楊慎和他的父親連連上奏,表示反對嘉靖帝的决定。看到自己做的决定被人反對後,作為九五之尊的嘉靖帝心裡是非常不高興的,而且此時他正需要人開刀,所以在看見楊慎父子當出頭鳥之後,就馬上給了他們相應的懲罰。

二、流放雲南

朝中的大臣看見楊慎父子得到了懲罰,明白了此事萬萬不能再提,然而,固執的楊慎父子卻並沒有明白。在明確嘉靖帝心意已决之後,楊慎的父親忍受不了打壓,一氣之下辭職回鄉了。在父親辭職回鄉之後,楊慎對嘉靖帝的决定更加不滿意了,之後他聯合朝中36名大臣一起上書,以此來表示對嘉靖帝這一決定的不滿。

但是嘉靖帝决定哪能是他們所能質疑的?面對楊慎等人的作為嘉靖帝震怒萬分,不僅對他們大加呵斥,而且作出了停薪的懲罰。原本嘉靖帝認為這些人這下應該安分了,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月後,楊慎又聯合朝中一些舊臣進行了上書。

這次上書徹底惹毛了嘉靖帝,因為楊慎的上書之中有“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偏聽生奸,獨任成亂”這種話,頗有一種在批判帝王的意思。囙此,嘉靖帝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勃然大怒,直接就下旨要將楊慎以及上書的其他人員全部給予重罰。

帝王之怒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短短幾天之內,和楊慎一起上書的朝臣就死了將近一二十人,而楊慎、王正元等人則是被貶為平民,流放雲南。於是,在1525年正月,楊慎歷經長途跋涉到達雲南,並開始了他長達30年的流放生涯。

流浪的日子並不好過,楊慎由於身體的原因時常臥病在床,生活苦不堪言。嘉靖帝雖然知道楊慎的狀況,但他並沒有就此饒了他,他在等楊慎給自己一個道歉。

然而,這時候的楊慎正年輕,書生意氣,脾氣很倔,雖然知道嘉靖帝的意思,但是他仍然不肯就此低下他高傲的頭顱,一直在雲南邊境漂泊著。直到楊慎晚年的時候,由於對自己的家鄉過於思念,這才慢慢地開始動搖了自己當初的决心。

然而,有嘉靖帝在上面壓著,沒有人敢給楊慎求情,只要楊慎自己不認錯,嘉靖帝就永遠不可能讓他回京。楊慎也深知這個道理,囙此他也沒强求,而是留在了雲南邊塞等待死亡的到臨,並在他病死之前,留下了一首堪稱千古絕唱的經典之詞《臨江仙》,而這首詞流傳後世,也受到了後人極大的讚譽。

三、流氓才子

那麼,楊慎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讓嘉靖帝就算將他貶至雲南,還期待他能够向自己認錯,然後輕饒他呢?

根據歷史記載,楊慎出生於1488年,從小他就展現了他在詩詞歌賦方面的天賦,在他七歲的時候,他就學習古詩文了,在十一歲的時候寫近體詩,十二歲的時候更是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吊古戰場文》。這篇文章讓他名聲大噪,並且得到了名師大家的賞識,而他的父親也以他為傲,認為自己的兒子必定是棟樑之材。

楊慎確實是一名天才,在少年的時候,他曾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背下了別人很久都背不下來的《易經》,之後更是寫下了一些非常好的著作,讓他獲得了才子之名。

然而,楊鎮除了才子之名之外,還有一個流氓之名。楊慎還在京城的時候,經常和其他官家子弟一起流連青樓夜不歸宿,甚至在有一段時間裏,他還學習女子的舉止打扮,在面部抹上胭脂水粉,在頭上戴著一朵碩大的絹花,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京城第一流氓的稱號也由此得來。

嘉靖帝向來惜才,對於楊慎這樣的少年天才,自然是格外地用心,囙此,在他受罰之後,嘉靖帝仍然希望他可以向自己認錯。但很可惜的是,天才終究是恃才自傲,不將世俗看著眼裡,最終被世俗所制裁了。

總結

“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楊慎以及被嘉靖帝杖斃的人,如果能够改變老思想及時地迎合新帝,也許他們就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有時候變通也是一種本事,認清形勢,不做無謂地抵抗,順勢而為,也不失為一種機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