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來入侵物種在廣東氾濫的報導屢見不鮮,廣東已成為全國入侵生物最多的省份之一。在這一方面,不少釣魚人可謂是感同身受。
端午節小長假,廣東東莞一比特釣友外出野釣,用了整整5個玉米棒打窩,結果釣了一晚上,上鉤的竟然全是羅非魚。釣了這麼多小羅非,釣友的心態直接崩了:“釣魚本是娛樂,結果釣這麼多小羅非,怎麼處理?還好最後上鉤的是一條團魚……”
同樣,廣東佛山一比特釣友也被這樣的小羅非所侵擾:“釣了3個小時,一共55尾,清一色的羅非……不過還好這些是‘巴掌非’,如果是‘指甲非’,那可是要人命……”
羅非魚,已經成為廣東釣友最熟悉的魚種之一,而草魚、鯉魚、鯿魚等本土魚類,已經變得越來越陌生。可以說,本土魚類的生存空間,已經被一些外來魚種侵佔到靠養殖來存活的地步……
這一點也不誇張!就拿羅非魚來說,這種從非洲引入養殖的“大鯽魚”,由於適應性強,易於養殖,已經成為廣東的重要經濟魚種。如果脫離了養殖魚塘的束縛,到了野外,它們就進入無限制擴張的模式。
到了自然水域中,羅非魚就變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口孵”成了它們快速繁殖的秘密武器,在產卵期間,雄魚會在河底挖掘一個圓形的小窩,吸引雌魚前來交配。當待產的雌魚進窩之後,雄魚會用頭部不停觸碰雌魚的腹部,刺激它產卵。每次產完卵後,雌魚會將白色霧狀的液體射入魚窩中,此時雌魚會將魚卵連同這些液體吸入口內,並在口腔內完成孵化。
這種管道讓它們的幼魚免受外界的干擾,繁殖效率頗高,再加上其食性雜、適應能力强,一旦環境適宜便會迅速膨脹,吃掉水中一切可以吃掉的東西,造成局部水域生態失衡。由於繁殖速度快,沒有天敵制衡,同一片區域內羅非魚的數量可能遠遠超過了生態承載能力,造成自然水域中的羅非魚普通體型較小,基本沒有食用價值,很少人會去專門捕撈它們。
所以在廣東,羅非魚在野外迅速氾濫,以至于連釣魚人也不屑於去釣這些水中的兇猛搶食者,甚至有釣友說:“就算釣到再多的羅非魚,也只能算是‘空杆’……”
有羅非魚在,其它魚就很難搶到食物了。不少釣魚人挖空心思,想方設法去對付這些羅非魚,比如將餌團搓大、或者換用玉米粒作釣,但無一例外地敗在它們手下,對釣友來說,羅非魚鬧窩已成為一道無解的難題。
除了羅非魚之外,清道夫、埃及塘鯴也是入侵廣東最為嚴重的魚種,它們和羅非一起,成為外來魚種的“三劍客”,讓不少人為之頭疼,卻又無可奈何。
尤其是清道夫,更是因為喜歡吞食魚卵而臭名昭著……而動輒可以長到幾十斤的埃及塘鯴,也是本土魚類的噩夢。
在廣東很多都市的河溝內,羅非魚、清道夫和塘鯴的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本土魚類的總和,“青草鰱鱅”四大家魚被徹底打敗,只能在養殖塘中苟活。這樣的生物入侵現象,與在北美氾濫的“亞洲鯉魚”如出一轍,廣東可以說已經成為入侵魚種的溫床。
為何在北美能够叱吒風雲的“亞洲鯉魚”,以及我們的四大家魚,在這些入侵魚種面前會敗下陣來?
有釣友認為,這樣的入侵“三劍客”分工明確:第一,清道夫吸食它們的魚卵,第二,羅非魚搶佔它們的食物,第三,埃及塘鯴吞食它們的魚苗……在這些外來入侵者的輪番攻擊下,本土魚類的防線早已失守。
要如何面對這些外來入侵者,似乎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筆者認為,要解决這些麻煩,還需要多管齊下,比如在外來魚種侵入地開放垂釣,適當獎勵捕撈者,或者實施有組織的滅殺,同時嚴格規範野外放生,以限制這些外來生物的持續膨脹,給本土魚類更多的生存空間,逐步恢復當地的生態多樣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