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微信·革命军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編者按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從四川樂山出發,向著雅安、康定、甘孜方向,踏上進軍西藏的征途。劉伯承把進軍西藏比作“我軍歷史上的第二次長征”。
靠著一雙鐵脚板,官兵走過幾千公里路程,翻過十幾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跨過幾十條大小冰河,穿越杳無人煙的原始森林和暗藏殺機的沼澤草原。
雪山、高寒、饑餓、負重、疲乏等關鍵字,構成了第十八軍戰士們的共同記憶,每個人都能不費力地講出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第十八軍將士在四川樂山召開進軍西藏、解放西藏誓師大會。資料圖片
(一)
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冷拉山……
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
山河壯闊
卻也冷峻無情
留下了第十八軍戰士的
脚印、汗水甚至生命
圖為進藏部隊過冰河、翻雪山,奮勇前進。翻拍:李元梅
1951年10月
第十八軍主力部隊來到冷拉山
冷拉山口海拔6000餘米
自山脚到山頂都被大雪覆蓋
山路崎嶇
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內地一半
寒風卷著大雪漫天飛舞
翻越了山頭的人馬極度疲乏虛弱
多名戰士栽進雪窩、跌進峽谷
長眠雪山深處
進藏途中遇到河流,汽車大隊官兵將汽車卸開渡河。資料圖片
雪山總是與冰河連在一起
人和馬蹚在刺骨的氷水裏
全身顫抖
上下牙齒不住地打架
有的戰士甚至凍得
失去了知覺
有的馬走著走著
就一頭栽倒在水裏……
烈日、風暴、冷雨、冰雹……
是高原給第十八軍戰士的
又一個“下馬威”
這裡“一日過四季”
“十裏不同天”
一時
熾熱的太陽曬得人頭暈
一時
冰雹夾雜著冷雨砸得人頭暈
部隊連續在茫茫雪地上行軍和宿營
一望無際的雪野看不到邊
强烈的反射光
使得許多戰士患了雪盲症
眼睛腫痛,雙目失明
圖為進軍西藏途中的第十八軍官兵。圖源:人民網
(二)
饑餓也沒放過官兵們
第十八軍進藏共面臨三次斷糧
一在甘孜,二在昌都,三在拉薩
進入拉薩的第十八軍官兵風餐露宿。
毛澤東主席明確要求
進藏部隊“不吃地方”
戰士們嚴守紀律
寧願把槍背帶煮了吃
也不願打擾羣衆
一比特指導員曾回憶說
那時一到飯點
就召集支委開支委會
就是為了等戰士們吃完飯
支委們再吃
圖為官兵們依靠代食粉充饑。圖源:紀錄片《口述西藏》
第十八軍先遣司令部
老兵李留元回憶說
為了趕路
兩頓飯之間常常隔八九個小時
所以當時有一陣子
思想上很羡慕牲口
因為馬餓了可以在路邊啃一口草
我們餓了怎麼辦?
還是只能走下去
行軍中的糧草補給
全靠人背馬馱
戰士們要攜帶的物資有
燒柴、馬草、馬料、
大米、白麵、糌粑、酥油
還有帳篷、鐵鎬、槍支、彈藥……
每人負重幾乎都在30斤以上
進藏部隊在陡峭的峽谷上行進。
在大雪紛飛、寒風凜冽的野外
戰士們磨禿了千萬根鋼釺和鐵鍬
手上常常裂開一道道血口
裂口在打釺炸石中出血、癒合又裂開
疼痛難忍
川藏公路修到通麥和魯朗之間的帕隆
有一個排在石崖上
用繩子吊起來打炮眼
“咣當”一聲,繩子斷了
整個排都掉到江水裏被沖走了
無一人生還
圖為懸空打炮眼。在峰巒險峻的雀兒山開鑿石方,全靠人工用鋼針打眼、放炮。翻拍:李元梅
戰士們忍著悲痛
處理完戰友的後事後
提出震撼人心的口號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
1954年12月25日
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全線通車
改變了西藏貧窮落後的經濟面貌
圖為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鼓舞著指戰員們修築公路的戰鬥意志。翻拍:李元梅
圖為1954年12月25日,在拉薩舉行的慶祝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通車典禮大會。翻拍:李元梅
如今的西藏
公路通車里程達11.88萬公里
民航旅客輸送量達到500多萬人次
青藏鐵路通車
川藏鐵路拉林段建成通車
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
那拉高速。江飛波攝
回顧艱難歷程
進藏部隊一路跋山涉水、鋪路架橋
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
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
致敬!
(轉載請注明來源解放軍報微信;參考資料:解放軍報、新華網、央視新聞、中國網、中國西藏網等)
(解放軍報微信·革命军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評論留言